廣西公立醫院“特需門診”交錢可優先服務引爭議
新華社南寧3月10日電(記者 張周來)廣西南寧幾家主要非營利性醫院推出的“特需門診服務”,由於“只要交納50元至200元不等掛號費,均可插隊優先就診,甚至有護士全程陪護等服務”,連日來引起當地市民群眾爭議不斷。
鋻於當前輿論和社會各界的壓力,廣西衛生廳負責人近日召集各醫院相關人員了解“特需門診”服務的情況,要求對存在的問題進行整改,隨後廣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廣西人民醫院、南寧市婦幼保健院三大公立醫院宣佈取消交錢就可優先的“特需門診”服務。
這件事的起因是,幾名到醫院就診的患者排隊等候了很長時間才輪到自己,不料導醫卻領著挂“特需門診”的患者直接在前面插隊,導醫還公開表示,只需交納一筆額外的“特需門診”掛號費,不管前面有多少人排隊或者要挂哪個科室,均可以插隊、後到先診,免受排隊之苦。這引起一些正常排隊候診的普通患者的批評:“要是都碰到有錢人來看病,那我們豈不是越排越後?公立醫院向錢看齊,這太不公平了!”
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醫院一度這樣介紹“特需門診”:“特需門診有以下兩種服務形式:優先就診,各專科均可優先就診,收費標準為50元/科/人次;全程導診,由護士全程陪同,到專科均可享受優先就診、優先檢查或治療、護士代病友交費、取藥……收費標準150元/科/人次。”
記者在廣西宣佈取消“特需門診”服務的前幾天,走訪了廣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等南寧市幾家大型公立醫院,發現“特需門診”在各大醫院裏已經相當普遍,門診大都收取50元-200元不等的“特需門診”掛號費,聲稱由主任級以上的醫生負責接診,看病、檢查等都無需排隊等。
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醫院公開表示,“特需門診”是為適應社會發展、滿足不同層次人群的醫療服務需求而開設的,服務對象為一些因工作繁忙、希望在短時間內完成就診、檢查、體檢的病人和外地來診不熟悉情況及外國友人需全程帶診的病人,醫院提供連續性門診優質優先醫療服務,免除排隊、等候和因專家出差而空跑醫院的煩惱。
而現在的情況是,患者多交一筆錢,就有護士全程陪同,到專科優先就診、優先檢查或治療,護士代病友交費取藥等服務。曾經享受過“特需服務”的市民黃雲珍認為,當今社會掏錢買服務也屬正常,而且確實有些患者甘願掏錢享受更好的服務而不願意排隊,醫院提供了這樣一條節約時間、服務週到的通道,未嘗不可。然而大多數市民都認為,醫院應該另辟一條專門的“特需門診”通道,否則“有錢人”出了錢就可以隨便插隊就診、檢查,這對其他排隊的患者很不公平,是對公共資源的擠佔。
針對市民的廣泛質疑,廣西壯族自治區衛生廳醫政處處長梁遠對媒體表示,自治區衛生廳從沒下文允許醫院開設此類“特需門診”,“特需門診”如果存在也純屬醫院行為。梁遠認為,“特需門診”的設立沒有違規,但也不值得提倡,因為這在一定程度上確實損害了普通排隊患者的利益。
記者近日在南寧市其他一些醫院看到,部分醫院已貼出取消“特需門診”的告示,一些昔日人來人往的“特需門診”如今冷冷清清,而普通門診排隊候診的情況依然十分普遍。
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醫院副院長龔智峰説:正如很多患者反映的一樣,“特需門診”發展到後來,在一定程度上佔用了普通門診的醫療公共資源,而每一名患者都有平等享受社會公共醫療資源的權利。“有錢人”交錢後可優先看病,這損害了普通患者的公平權利,應該順應民意取消。
聚焦:公立醫院特需門診為什麼會變味
新華社南寧3月10日電(記者 張周來)廣西南寧部分公立醫院推出的一項旨在為有特殊需要的患者提供方便的特需門診服務措施,如今遭到越來越多的批評和質疑而不得不宣佈取消。記者調查發現,其實在全國各地的公立醫院裏,特需門診已逐漸成為特殊的行業現象,而且特需門診逐漸“變味”的問題也比較普遍。
按照有關負責人的説法,廣西醫政管理部門從來沒下文批准醫院設立此類門診,開設特需門診純屬院方行為。記者在廣西壯族自治區衛生廳、廣西壯族自治區物價局2000年聯合下發的一份桂價費字467號文件上看到,兩部門同意廣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收取特需門診優診服務費,收費標準為:全科門診每人每次200元;院內科際專家會診每人每次50元,當時為試行標準。
隨後自治區物價局2003年下文明確:公立醫療機構的特需門診、康體保健、民間特色醫療服務價格由醫療機構根據實際情況自行制定,然後在物價主管部門備案即可。由此可見,對於公立醫院開設收費服務的特需門診,衛生行政管理和物價部門是知曉的,但僅僅是“價格備案”,對於特需門診的運行方式、管理規範卻一直缺乏必要監管,實際上形成了“管理真空”。
儘管反復強調是針對特殊患者的特殊需求提供特別服務的便民措施,然而特需門診慢慢開始“變味”的事實卻不容否認。按照交50元-200元就可以無需排隊甚至越過排隊候診患者、直接面見專家就診的服務內容,提供特需服務的前提已經不是“患者的確有特殊需求”,而是變成患者有能力、有意願支付價格不菲的特需門診掛號費,先決條件似乎從“是否有需要”變成了“是否有錢”。
在醫療方面,公民無論年齡、性別、貧富如何,都有平等享受社會醫療資源的權利。難怪有人認為特需門診已成為一些公立醫院高收費、“斂財”的工具。“即使確有患者需要特需服務,收的錢也應該補償給損失時間的排隊患者,而不是醫院。如果醫院心安理得地把特需服務費揣在自己的腰包裏,這與號販子、票販子有什麼兩樣?”南寧市民葉祝頤説。
策劃諮詢師許廣崇認為,醫院為滿足不同層次患者的差異化需求,有針對性地提供特需門診服務,本來應該是一件好事,比如針對孤寡老人、産孕婦、殘疾人員等,但醫院要給患者提供特殊、快捷和高質量的就醫服務,應該為特需門診設立專門的掛號區、就診區和檢查區,更要配備相應的會診醫生。但廣西工人醫院院長葛憲民透露,從運行管理成本上考慮,幾乎沒有哪家醫院會為特需患者提供獨立的門診通道和檢查設備,也就是説醫生和檢查設備幾乎都是共用一套,這樣勢必會造成對有限醫療資源的爭奪,在這種爭奪中,普通患者公平享受社會公共醫療資源的權益遭到了排擠。
此外,一些人士分析,由於配套的補償政策沒有跟上,藥品採購招標和藥品降價,加上正在推進的“醫藥分家”,一些公立醫院的日子比較難過,為了保持正常運轉不得不開闢創收渠道,這是極少數醫院特需門診對願意交錢的患者來者不拒的內在動因。
廣西醫師協會會長韋波稱,我國非營利性醫療機構不應以贏利為目的,需要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但前幾年每年所能得到的政府財政補貼只佔到醫院總支出的10%到15%。如果醫院沒有穩定的收入渠道,那麼國家財政將需要為此補償數千億元,這對政府來説將成為巨大負擔。
“我們醫院每年支出約5億元,而財政每年補助的只有2000萬元左右,這麼大的醫院怎麼養活和正常運轉?醫院要生存就必須自己找出路,這個出路主要就是藥品、診療收費,醫療服務收費標準長期偏低,開設特需門診,只是少數醫院適當創收而又非常有限的一個渠道。”廣西一家大型醫院負責人説。
短評:公立醫院“特需門診”在為誰服務
新華社南寧3月10日電(記者 張周來)只需交納50元—200元,不管你前面有多少病友,在哪個科室掛號,均可“高人一等”地插隊“後到先診”、免受排隊之苦。表面看起來這是為方便“特需”患者的特別服務,但由於遭到廣大患者和市民的強烈反對,廣西幾家公立醫院近日宣佈取消這種“交錢優先”的“特需門診”。
一些患者的意見很有代表性:在我國目前公共醫療資源依然短缺的情況下,公立醫院擔負著更多的社會責任,如果把這種人民群眾本應該公平享有的公共醫療資源當成“有錢人的遊戲”,甚至作為醫院創收的來源渠道,不但損害了普通患者的公平權利,而且還易造成公共資源的不法侵佔,形成一種變相的醫療歧視。
這種做法傷害了普通患者的感情,侵害了患者的公平權益。在我國,無論年齡性別、貧富貴賤,任何公民都有平等地享受社會公共醫療服務資源的權利。一部分富人交錢後可優先看病,不願交錢的人要為交錢的人讓路,這實際上是對大多數患者權益上的傷害。醫院讓普通患者排長隊,這本身就是一種利益上的傷害,再允許“特需門診”患者“加塞”而延長排隊時間,這又是對其他大多數患者權益上的“雙重傷害”。
究其根本,醫院採取這種做法也是自身問題的一種暴露。實際上,為患者公平地提供良好服務本來就是公立醫院的職責,如果患者為了免受排隊之苦,只能向醫院多付錢買服務,不僅不合理,更不合法。如今社會公共醫療資源短缺,而醫院卻把難題踢給了患者:要麼花錢買“後到先診”,要麼乖乖排隊,把等候服務的成本轉嫁給了排隊的普通患者,這本身就是醫院的失職,也是對患者不夠真誠的表現。更有甚者,極少數醫院利用公共醫療資源短缺、自身服務無法滿足需求的機會,趁機通過“特需門診”之類的方式額外收取服務費用,這實際上是一種變相提高服務價格、侵害患者利益、趁火打劫的行為,對解決絕大多數患者的實際需要不僅沒有絲毫幫助,而且只能激起普通患者的不滿甚至激化矛盾。
“特需門診”交錢就可以優先之舉,涉嫌拿公共資源去謀求私利,同時有侵佔公共資源之嫌,是對普通患者公平權利的直接損害,已經違背了公立醫院的辦院宗旨,如果被其他公益性窗口行業所仿傚,必將出現更大的不公。公立醫院本質姓“公”,它是由政府投入、為所有納稅人提供公平醫療服務的非贏利的公益性機構。“特需門診”這種做法不僅不利於問題的解決,也不利於社會和諧,應該堅決予以取締,以維護社會的公平和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