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4月17日電(記者江國成)據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有關負責人17日介紹,“十一五”時期(2006-2010年),我國將通過信息化發展中國特色網絡文化,圍繞弘揚民族優秀文化,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豐富網絡內容,倡導網絡道德,建設網絡文明。
這位負責人説,我國將加強公共文化信息資源開發。加快文學藝術、新聞出版、廣播影視等領域的內容數字化進程,開發和創作適應人民群眾需求的優秀數字文化産品。促進少數民族語言文字信息化,加強民族和民間文化信息資源的開發和利用,保護民族文化遺産。完善公共文化信息基礎設施,繼續推進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建設,豐富群眾文化生活。
此外,我國將營造先進網絡文化環境。規範網絡文化傳播秩序,加強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網上傳播,使科學的理論、正確的輿論、高尚的精神、優秀的作品成為網上文化傳播的主流。建立和完善網絡行為規範,正確引導廣大人民群眾的網絡文化創造實踐,全面建設積極健康的網絡文化。
我國還將積極利用互聯網開展對外文化交流,傳播中華文化,樹立良好國際形象,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創造良好的外部輿論環境。
2010年我國信息産業總收入將達到10萬億元
新華社北京4月17日電(記者朱立毅、江國成)據近日出臺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信息化“十一五”規劃》,到2010年我國信息産業總收入將達到10萬億元,佔GDP的比重將提高到10%以上。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有關負責人17日介紹説,目前信息産業已成為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産業。“十五”期間,信息産業實現收入翻兩番,2005年達到4.4萬億元,增加值佔國內生産總值比重由2000年的4%提高到7.2%。
根據信息化“十一五”規劃,到2010年,我國信息産業總收入達到10萬億元,增加值超過2.8萬億元,佔GDP的比重提高到10%以上。年銷售收入500億元以上的企業超過10家。電子信息産品出口額佔全國外貿出口總額的比重保持在35%左右,軟體業銷售收入達到1萬億元。
根據規劃,“十一五”期末,我國信息産業還將突破一批關鍵技術,形成一批擁有核心自主知識産權和自有品牌的優勢企業,全國百強電子信息企業研發經費支出佔銷售收入的比重不斷提升,信息技術領域發明專利申請量佔全國發明專利申請量比重提高到50%。
我國確定“十一五”時期信息化發展基本原則
新華社北京4月17日電(記者朱立毅、江國成)據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有關負責人17日介紹,“十一五”時期我國信息化發展應遵循“統籌規劃、資源共享,需求主導、實用高效,自主創新、安全可控,協調發展、産用結合”的原則。
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根據信息化“十一五”規劃,這一時期要做好信息化各項工作,關鍵是要堅持和把握好以下四個方面的原則:
一是統籌規劃、資源共享。要統籌規劃,合理佈局,深化改革,突出重點,打破條塊分割,整合網絡資源,促進互聯互通。樹立信息資源是重要戰略資源的觀念,實行政務信息公開,促進信息資源共享,推動全社會的信息資源開發利用。
二是需求主導、實用高效。要從解決經濟社會發展的迫切問題入手,不斷適應政府、企業和公眾日益提高的實際需求,深化信息技術應用,有計劃、有步驟地推進信息化建設。走低成本、高效益的信息化發展道路,立足經濟實用,避免盲目建設、重復建設和鋪張浪費,積極發展實用高效的信息系統,向廣大人民群眾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信息化服務。
三是自主創新、安全可控。要加強自主創新,提高國家信息化技術水平,堅持技術、機制和體制創新相結合,創新信息化發展模式。
四是協調發展、産用結合。要按照“五個統籌”的要求,以為民、便民、惠民為根本出發點,努力促進區域、城鄉和不同社會群體之間信息化協調發展,使廣大人民群眾更好地分享信息化發展成果,全面推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領域信息化建設。堅持建設與應用相結合,以信息化建設帶動信息産業發展,以信息産業發展支撐信息化建設,形成信息化與信息産業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發展新格局。
國家發改委會同有關部門,在深入研究、充分調研和廣泛徵求社會各界意見的基礎上,編制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信息化“十一五”規劃》。這一規劃已由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
綜述:我國將通過信息化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
新華社北京4月17日電(記者朱立毅)微電子技術向納米級、集成系統方向發展加快,計算技術向超高性能、網絡化方向演進,通信和網絡技術向寬帶、移動方向發展……信息技術與生物、空間、納米等技術的融合,不斷催生新理念、新應用和新産業,深刻影響世界經濟發展模式,推動生産力發生質的飛躍。
由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有關部門編制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信息化“十一五”規劃》已于近日印發。發改委有關負責人17日説,這個規劃全面部署了“十一五”時期我國信息化發展的主要任務,明確了加快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的發展重點。
發展面向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信息服務
“十一五”期間,國家將加強農村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擴大信息網絡的覆蓋面,推進農村地區通信、廣播電視和互聯網發展,降低農村信息網絡應用成本,同時積極開發、整合涉農信息資源,構建業務應用支撐平臺,推動農村經濟、科技、教育、衛生、文化等領域的社會化信息服務。
此外,國家還將發揮農業龍頭企業和專業協會的帶動作用,加快信息技術在農業生産經營中的應用,建立城鄉一體化的進城務工人員信息服務系統。
推動傳統産業改造 緩解資源環境壓力
在工業方面,國家將著力推動能源、原材料、裝備製造、輕工、紡織等傳統産業以及生物、新材料、航空航天等高技術産業的信息化改造與應用,同時加快企業信息化進程,大力開發和利用智慧生産工具,推進研發和設計協同化、生産設備數字化、生産過程智慧化和企業管理信息化,推廣集散控制、現場總線控制、柔性製造、敏捷製造和網絡化製造等技術,強化生産過程的在線監測、預警和控制,實現精準高效生産,提升企業生産經營管理水平。
“十一五”時期,我國經濟發展面臨越來越嚴重的資源、能源和環境壓力,迫切要求全面轉入科學發展的新階段。面對新形勢新要求,我國將深化信息技術應用,深度開發生産、流通和其他經濟運行領域的信息資源,大幅提高信息化對經濟發展的貢獻率,顯著降低自然資源消耗水平,推動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最大限度地發揮信息化在知識生産、利用、傳播和積累方面的優勢,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實現科學發展。
大力發展基於信息技術的現代服務業
在提升經濟發展質量和工業化水平的同時,信息化還將極大地促進服務業發展。“十一五”期間,國家將加快發展基於信息技術的現代物流體系,推廣智慧交通,同時逐步建立新型金融服務和信用服務體系,完善金融風險監管和現代支付清算體系,大力發展基於網絡的現代金融業務。此外,我國還將培育數字內容産業,拓展電信增值服務,推廣數字電視,發展互聯網新興業務,並且開發商業、旅遊等服務業信息資源,改造和提升傳統服務業。
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抓手,我國將在“十一五”期間發揮企業主體作用,深化重點行業和骨幹企業電子商務應用,增強供應鏈協同運作能力。國家將培育面向中小企業及不同行業、區域和消費者的電子商務服務,創新業務模式,豐富服務內容,同時推進政府採購電子商務應用,強化國際貿易電子商務服務。此外,我國還將加強管理,規範電子商務秩序,加快信用、認證、支付、物流、標準體系建設,支撐電子商務快速發展。
我國將通過信息化促進和諧社會建設
新華社北京4月17日電(記者江國成)據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有關負責人17日介紹,“十一五”時期(2006-2010年),我國將通過大力開發和利用信息資源,深入推行電子政務,強化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促進政府職能轉變和行政管理創新,全面提升社會事業各領域信息化水平,促進和諧社會建設。
這位負責人説,我國將紮實推進電子政務,圍繞提高治國理政能力,堅持統籌協調、分步實施。同時,整合政務網絡資源,構建統一的電子政務網絡,推動部門間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加強基礎數據資源、政務信息資源建設。完善重點業務系統,穩步推進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公共服務等領域的電子政務系統建設,提高行政效率,推動政府管理創新和公共服務模式創新。不斷完善政府門戶網站,推進政務公開,加快服務型政府建設。
與此同時,我國將積極推進社會事業信息化。加快教育科研信息化步伐,完善科研和教育網絡基礎設施,發展現代遠程教育,提高科研設備網絡化應用水平,推動教育與科研資源共享。加強公共衛生信息化建設,增強疾病控制和救治能力,推進醫療服務信息化,促進醫療、醫藥和醫保的聯動。建設多層次、多功能的就業信息服務體系,強化對失業人員、殘疾人等困難群體的就業指導服務。整合社區公共服務信息資源,構建社區綜合便民服務信息平臺。
此外,我國將健全各類危機管理信息系統,加強對突發公共事件的預警和處理能力,為監控重大危險源、事故隱患和災情疫情提供信息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