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廣州4月17日電(記者徐清揚)隨著今年第一號颱風“浣熊”對廣東影響加大,廣東已于17日啟動防風Ⅳ級應急響應。目前,廣東沿海相關地區正緊急轉移海上人員,按照“四個百分之百”要求確保群眾生命安全。
據介紹,“浣熊”不僅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最早登陸我國的颱風,更是歷史上最早影響廣東的颱風。廣東省副省長、省防總總指揮李容根17日下午在國家防總召開的會商會議上表示,廣東正在按照“四個百分之百”要求,即漁船百分之百回港、漁排人員百分之百上岸、危房五保戶人員百分之百轉移、低窪地簡易房等危險區域人員百分之百轉移到安全地帶,做好應對颱風“浣熊”的各項應對工作,確保群眾生命安全。
此外,廣東省要求各地防止因歷史上廣東四月沒有颱風登陸而麻痹大意,防止因目前水庫、江河水位低而對颱風可能帶來的局部大暴雨放鬆防禦。要求各相關地區、各行業提前做好各項防範,特別是對水庫溢洪措施進行運行檢查,確保正常,搶險隊伍和物資也提前準備到位。落實出海船隻回港、轉港或就近避風,加強已回港避風船隻的安全管理,組織並督促海上油氣平臺、漁排上的作業人員上岸避風,組織轉移危險地帶人員,做到“不少一戶、不漏一人”。
新聞分析:颱風“浣熊”為何提前“赴約”?
新華社北京4月17日電(記者于文靜、姚潤豐)今年第1號颱風“浣熊”的腳步越來越近了。中央氣象臺17日18時發佈的颱風橙色緊急警報顯示,“浣熊”的中心17日17時位於海南省三亞市東南方向大約350公里的南海中部海面上,中心附近最大風力有13級(38米每秒)。
據中央氣象臺預計,颱風“浣熊”有可能于18日下午到19日白天在海南三亞到文昌一帶沿海登陸,登陸時強度將由颱風減弱為強熱帶風暴(近中心附近風力10至11級)。此外,颱風也可能擦過海南東部沿海繼續向北移動。中央氣象臺分析,“浣熊”具有四大特點:
一是登陸時間早。颱風“浣熊”預報登陸時間比歷史最早記錄(1971年5月3日熱帶風暴在海南樂東登陸)提前半個月,有可能成為新中國成立以來登陸我國最早的颱風,比多年第一個颱風平均登陸時間(6月29日)早兩個多月。二是距離海岸近、移動較快。“浣熊”于15日生成後,颱風中心以每小時15公里左右的速度,迅速向我國海南省南部靠近,在海上活動時間僅3到4天。三是強度大。歷史上,1991年4月28日登陸的熱帶氣旋僅為熱帶低壓量級,1971年5月3日登陸的熱帶氣旋為熱帶風暴,強度都小于“浣熊”。四是雨量大。預計海南、廣東中西部沿海將有40至90毫米的降雨,海南南部和東部、廣東雷州半島部分地區的降雨量可達100至150毫米,海南西部地區降雨量將超過180毫米。“浣熊”中心經過的附近海面或地區風力有10至12級,部分海域疾風可達13級以上。
颱風“浣熊”的生成時間為何突破歷史記錄?國家氣象中心常務副主任、中央氣象臺常務副臺長端義宏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認為,熱帶氣旋生成、發展需要海溫、大氣環流和大氣層結三方面因素,從目前的氣象因素看,上述三個因素促成了“浣熊”的提前到來。
海溫方面,2007年8月爆發的拉尼娜事件使南海和西太平洋地區的海溫持續偏高。最新監測顯示,目前南海的海溫比多年平均偏高1至2攝氏度,非常有利於颱風的形成、發展和維持。端義宏表示,拉尼娜事件還將持續到今年夏季。
同時,目前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的位置比常年同期偏強、脊線極限位置異常偏北。在這樣副熱帶環流背景下,颱風也容易生成。
此外,西太平洋與南海地區的大氣環流的環境比較適宜颱風生成和發展,這是因為大氣環境場上下比較均勻一致,易於大氣能量的積聚,從而給颱風的形成和維持提供了好的條件。
“預計颱風‘浣熊’將給我國廣東、海南兩省造成嚴重影響。”端義宏説,颱風帶來的大風、海潮以及颱風暴雨引發的局部洪澇將給海南和廣東農業生産帶來不利影響。但颱風帶來的降雨對海南地區增加水庫蓄水、緩解海南西南地區的旱情以及早稻、熱帶作物和經濟林果的生長髮育有利。
“受極端氣候條件的影響,近年來颱風生成和登陸我國大陸的時間越來越早。南方地區剛剛進入汛期,就迎來了今年的第一個颱風,颱風來得如此之早、強度如此之大都是前所未有的,對於防汛抗臺準備工作是一次嚴峻的考驗。”國家防總副總指揮、水利部部長陳雷17日在防禦第1號颱風“浣熊”異地視頻會商會上表示,一方面,颱風來得早形成突然襲擊之勢,各級幹部的思想準備可能不足。另一方面,沿海打工和旅遊人口多,群眾的防範意識比較薄弱,增加了防禦難度。這些不利因素為颱風防禦工作增加了困難,形勢不容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