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4月29日電(記者 崔靜)衛生部29日公佈的第三次全國居民死亡原因調查結果顯示,過去30年間,肺癌死亡率在我國上升了465%,肺癌已取代肝癌成為我國首位惡性腫瘤死亡原因。
衛生部疾病預防控制局局長齊小秋29日在新聞發佈會上介紹,我國城鄉居民的腫瘤發病死亡構成正在發生變化,部分惡性腫瘤死亡率出現明顯下降,但與環境、生活方式有關的肺癌、肝癌、結直腸癌、乳腺癌、膀胱癌死亡率及其構成呈明顯上升趨勢,其中肺癌和乳腺癌上升幅度最大,過去30年分別上升了465%和96%。
與此同時,食管癌、胃癌、宮頸癌、鼻咽癌死亡率呈明顯下降趨勢,其中宮頸癌下降幅度最大。
從整體上看,齊小秋説,我國城鄉居民惡性腫瘤死亡率屬於世界較高水平,而且呈持續增長趨勢,目前惡性腫瘤死亡率比上世紀70年代中期增加了83.1%,比上世紀90年代初期增加了22.5%。
此外,城市惡性腫瘤死亡率明顯高於農村。惡性腫瘤是城市首位死因,是農村第二位死因。從不同腫瘤死因來看,肺癌、結直腸癌、胰腺癌、乳腺癌死亡率城市明顯高於農村;而肝癌、胃癌、食管癌、宮頸癌農村較高。
齊小秋表示,我國城鄉地區、尤其是城市的腫瘤發病死亡構成正日益趨向發達國家的變化趨勢。
他同時指出,多年來,我國在一些惡性腫瘤高發地區建立了腫瘤防治機構和三級防癌網,開展了惡性腫瘤普查普治、抗癌宣傳、綜合防治和惡性腫瘤流行病學研究工作,尤其是針對食管癌、胃癌、肝癌、宮頸癌等採取了現場干預措施。防治經驗證明,腫瘤是可防可治的。
他表示,衛生部今後將進一步大力開展公眾健康教育活動,提高公眾對癌症主要危險因素的知曉率。針對主要危險因素,制定預防和控制計劃,大力提倡戒煙、合理膳食和適量運動等健康生活方式;認真貫徹職業病防治法和積極開展環境治理,減少環境和職業致癌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