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杭州灣跨海大橋5月1日23時58分準時試運營通車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8年05月02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寧波5月1日電(記者 李亞彪)杭州灣跨海大橋于1日23時58分準時試運營通車,在橋邊等候的車輛開始陸續過橋。

    5月2日,一輛轎車通過杭州灣跨海大橋南連接線庵東收費站。杭州灣跨海大橋于5月1日23時58分準時試運營通車。杭州灣跨海大橋北起浙江省嘉興市海鹽縣,南止于寧波慈溪市,全長36公里,是目前世界上已建和在建的最長跨海大橋。 新華社記者 王小川 攝

    杭州灣跨海大橋北起浙江省嘉興市海鹽縣,南止于寧波慈溪市,全長36公里,是目前世界上已建和在建的最長跨海大橋。

    大橋按雙向六車道高速公路設計,設計時速為100公里,可以縮短寧波至上海間的陸路距離120公里。

5月1日,杭州灣跨海大橋舉行通車儀式。新華社記者 徐昱 攝

“世界之最”大橋通車,就該請他們剪綵!
——記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的杭州灣跨海大橋建設者

    新華社寧波5月1日電(李亞彪 徐本梁 徐曉)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杭州灣跨海大橋1日全線試運營通車,為通車儀式剪綵的,是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狀的大橋建設單位代表、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的大橋建設者、大橋設計單位代表及市民代表等。在屬於勞動者的節日裏,忘我、創新的“勞動者之光”在廣闊的杭州灣上空閃亮。

    在這個“世界之最”工程的建設過程中,數千名工人施展自己的聰明才智,共上報創新成果250多項,累計節約施工成本近億元。

    李鵬程:打下大橋第一樁

    1989年從西南交通大學畢業後進入中鐵四局的李鵬程,5年前與同事一齊來到杭州灣跨海大橋建設工地,開始為大橋打基礎。作為公司派出的精兵強將,李鵬程是最早進入大橋工地的建設者之一。

    讓李鵬程最榮耀的事是,他打下了大橋第一樁。他清楚地記得,2003年3月23日,全體管理人員去現場施工,幹了整整一夜。杭州灣的後半夜,氣溫與白天差很多,偏偏又下起小雨,寒風夾雜著濃濃的海水腥味刺入肌骨。雖然樁深只有18米,可這畢竟是杭州灣大橋第一樁,到第二天早上7點,第一根樁順利灌注成功。風雨中,忙了一夜的李鵬程和同事們臉上洋溢著成功的喜悅。

    2003年的夏天,高溫缺水,李鵬程至今想起來仍然心有餘悸:海上施工毫無遮攔;橋面溫度接近60攝氏度,能把皮鞋粘住;許多外地來的施工人員水土不服,上吐下瀉……

    在杭州灣工地上幹了三年,李鵬程每次都是在大橋工地上過春節。其間父親去世,他也沒能看上最後一面。遠在安徽的妻子與女兒,李鵬程無暇顧及。李鵬程對母親的孝順、對妻女的關心只能通過電話表達。

    何建:設備安裝難住“洋專家”,卻難不住“土專家”

    2006年4月,50米“樑上運梁”的高難度施工進入實戰期,各類設備散件陸續到位,還有一位意大利技術人員來現場指導安裝。

    800噸搬運機共有96個輪胎,每個輪胎的直徑有1.8米,豎起來比人高。這類輪胎還很特殊,沒有內胎,要充三分之一的空氣,還要充三分之二的水,充完水和氣後,每個輪胎重達400公斤。

    原定的輪胎組裝方案很複雜,上輪箍時要用撬棍撬、大錘砸,充水與充氣又要分兩步完成,整個過程費時費力,第一天干下來,三個輪胎還沒有裝完。就在連外國技術人員也沒辦法時,施工隊找來一個人,名叫何建。這是個普通的技術工人,卻會“十八般武藝”:懂機械、會焊接、擅長液壓技術。

    第二天上班時,何建帶著兩個工人,扛著一個鐵架子過來了。他們把鐵架子罩在待裝的輪胎上面,拿來一隻千斤頂,不用撬棍與大錘,輕而易舉地就把輪箍裝進輪胎。隨後,又對輪胎氣嘴“動手術”,拿出土制的氣門嘴模樣的東西,利用水槍的原理,充氣充水分成兩路,一路水,一路氣,相互切換,同步進行。

    就是憑這兩個“土玩意”,不到30分鐘,一隻輪胎連安裝帶充水充氣全部完畢,看得旁邊的外國專家半天才回過神來:“你們幹得比我想像的要好得多,中國工人了不起!了不起!”“洋專家”原定兩個多星期的工作量,中國工人僅用四天就完成了。

    曾鐵光:小卡盤“省”出175萬元

    中鐵十九局承擔橋南岸鑽孔樁的施工。澆注鑽孔樁,第一步是扎鋼筋籠,鑽孔樁長八九十米,鋼筋籠也需要同等長度,這給施工帶來很大難度,一是需要很大的場地,二是吊裝十分不方便。

    通過仔細研究,項目部決定化整為零,採取分段施工法,每段按18米規格製作,再拖到施工現場用鋼套筒冷擠壓工藝把它們連接起來。進入試製階段,大家才發現,幾十根鋼筋犬牙交錯,長短不一,長度很難控制。而鋼筋直徑有32毫米,一旦定位有偏差,校正很費力氣。

    鋼筋班班長曾鐵光發動全班出點子,大家你一言我一語,思路也慢慢清晰起來。幾天后,一個被他們稱作“小卡盤”的工具製作出來了。其實這個工具也不小,直徑約1.5米,只是在各種部件、設備動輒成百上千噸的大橋工地上,就顯得不那麼起眼了。

    這個“小不點”派上了大用場:小卡盤上面的圓鋼板有一個個小圓孔,直徑正好可以穿過鋼筋。這樣,鋼筋籠的每一根鋼筋只要通過這些小孔,就證明定位正確。這個工具極大提高了質量與工效,減輕了勞動強度。以同等人數計,加工一套鋼筋籠,可提前1天至2天完成。

    事後,項目部測算過,製作一個小卡盤,連材料帶人工,成本不過2萬到3萬元,卻為項目部570套鋼筋籠的加工,節省了工費175萬元。

    世界最長跨海大橋杭州灣跨海大橋的三大創新成果

    “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五一”國際勞動節,6000名勞動者的智慧和汗水有了收穫,橫跨杭州灣、連接浙江省嘉興與寧波的世界最長跨海大橋試運營通車。

    “杭州灣與亞馬孫河口、恒河河口並稱世界著名強潮海灣,在此海域架設世界最長大橋,沒有成熟的先例可供借鑒,靠的是全體建設者的創新精神!”寧波市常務副市長、杭州灣跨海大橋工程指揮部總指揮王勇説。

多項先進技術為杭州灣跨海大橋戴上“安全帽”

    新華社寧波5月1日電(記者李亞彪、方益波)近一段時期以來,國內相繼出現廣東九江大橋、浙江金塘大橋被撞事故,橋梁安全受到社會關注。對於1日通車的杭州灣跨海大橋,有資料顯示,由於運用了多項先進技術,這座世界最長跨海大橋的安全性將極大提高。

    據杭州灣跨海大橋工程指揮部介紹,橋上橋下共安裝了3種監控設備,有100多個攝像頭,分別負責通訊、監控、收費系統。首先是橋面監控,每隔500米有一個攝像頭,可以四週旋轉,保證整個橋面沒有任何盲點;同時,橋外有航道監控,如果有船隻偏離航道,攝像畫面馬上能傳回控制中心,同時海事部門也能看到;此外,大橋上還有一個秘密武器叫“事件監測器”,橋面上大到交通事故,小到違章停車、行車中向窗外扔東西這些“小動作”,都逃不過它的“火眼金睛”。

    杭州灣跨海大橋還安裝了“橋梁結構健康”系統,橋身上有任何損耗,都能通過傳感器發佈“病症”。工作人員不用找,通過電腦就可以知道什麼位置、什麼部件出了毛病,然後對症下藥。

背景資料:杭州灣跨海大橋是一座什麼樣的橋

    新華社寧波5月1日電(記者李亞彪、方益波)舉世矚目的杭州灣跨海大橋5月1日正式通車,它究竟是一座什麼樣的橋?

    大橋工程指揮部提供資料顯示,杭州灣跨海大橋是當今世界上最長、工程量最大的跨海大橋。36公里的長度,光橋孔就達643個。其規模超過美國的切皮克海灣橋和巴林道堤橋等世界名橋。大橋設計雙向6車道,全長36公里,其中橋梁長35.673公里,引線長327米。

    整座大橋由通航孔、非通航孔及引線3部分組成。北通航孔靠乍浦港,設計單向通航能力為3.5萬噸,橋型為雙塔雙索面鋼箱梁斜拉橋,橋塔採用當前流行的鑽石型塔。南通航孔位於大橋中間位置,設計通航能力為3000噸,橋型為主跨318米的鋼箱梁主塔結構,索塔造型成英文字母“A”字。

    杭州灣大橋景觀設計師們借助西湖蘇堤“長虹臥波”的美學理念,兼顧杭州灣複雜的水文環境等特點,確定了大橋的總體佈局方案。整座大橋的平面為S形曲線,並在南北航道的通航處各呈一拱形,使大橋具有跌宕起伏的立面形狀。

    “海中平臺”是大橋的精彩一筆。在離南岸大約14公里的地方,將有一個面積達1萬平方米、有兩個足球場大的“海中平臺”。這一平臺在建設中暫時充當海中施工據點。平臺建成後,它不僅是海中交通服務的救援平臺,而且是一個觀賞大海美景的旅遊觀光平臺。

 
 
 相關鏈結
· 世界最長跨海大橋:杭州灣跨海大橋1日試運營通車
· 杭州灣跨海大橋:橋上快速經濟 橋下休閒觀光
· 世界最長跨海大橋杭州灣跨海大橋的三大創新成果
· 圖表:世界最長跨海大橋──杭州灣跨海大橋
· 兩部門聯合表彰杭州灣跨海大橋創施工安全新紀錄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