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傳染病防治專家提醒:地震後警惕四類傳染病流行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8年05月16日   來源:新華社

傳染病防治專家提醒:地震後警惕四類傳染病流行

    新華社蘭州5月15日電(記者 宋常青)傳染病防治專家、甘肅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李慧14日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提示:地震後要警惕四類傳染病流行。

    李慧介紹,地震後由於潔凈飲用水和食物供應受到影響,同時周邊生態環境等受到破壞,如不注意,極易引起以下傳染病的流行:

    第一類是腸道傳染疾病,主要是通過糞口傳播的腸道傳染疾病等。這些疾病是通過攝入了受到污染的水、食物等導致的,比如痢疾、手足口病、甲肝等,災區群眾要注意預防。

    第二類是呼吸道傳染疾病。地震後人員聚集程度高,流動性大,相互之間接觸頻繁,容易導致麻疹、風疹和感冒等呼吸道感染疾病。特別是麻疹和風疹現在正處於高發期,一定要注意防範。

    第三類是急性出血性結膜炎,俗稱“紅眼病”。地震後人員接觸頻繁,同時,原有的生活規律被打亂。特別是一些災區群眾為了節省飲水,往往幾個人共用一盆洗臉水或共用一條毛巾等,容易引發紅眼病的暴發。

    第四類是可能出現的乙腦疫情。每年6月到8月是部分地區乙腦疫情高發的階段,這種疾病主要通過蚊蟲叮咬傳播。這種疾病影響人的中樞系統,致死率高,容易導致癡呆等後遺症,需高度關注。

災害醫學專家提醒,要加強對瘟疫和疫情立體防範

    新華社武漢5月15日電(記者 方政軍)“要加強對瘟疫和疫情的立體防範!”我國災害醫學專家、武漢大學中南醫院主任醫師廖皓磊教授説。

    廖皓磊教授説,俗話説,“大災之後必有大疫”。在這次7.8級強地震發生後,災區內動物屍體在暴雨之後加速腐爛,使各種致病微生物迅速繁殖,各種疫情也會向災區倖存的災民和救援人員“偷襲”。面對這場看不見的“偷襲戰”,人們要注意採取心理、行為、藥物的立體防疫對策:

    ——要加強心理鼓勵宣傳,緩解被困人員的恐懼心理,給暫時還沒有救出的被困人員以生存希望。

    ——在發現有生命跡象的垮塌建築物前,最好在夜間有篝火存在,一方面可烤幹營救人員汗濕的衣服,以避免夜間氣溫下降著涼,使救災部隊的戰鬥力下降;另一方面使被困人員看得見光明,可減少黑夜所帶來的恐懼心理,避免其因焦慮恐懼等情緒心理導致機體免疫力下降。

    ——對各種動物的屍體,最好在遠離水源處深坑掩埋,並將已污染的表層泥土剷除10厘米,以免造成日後新的污染。

    ——災民在災區尚未恢復衛生供水時,要注意飲水衛生,封閉被污染的水源;減少因飲用不潔之水而引起的腸道傳染病。

    ——注意飲用水的凈化及消毒方法:首先,如無消毒藥片,可用砂濾法,即挖一水池,其底鋪管,再鋪碎石,其上再鋪細砂10厘米左右;過濾速度以不超過每小時0.1立方米至0.2立方米為宜,並配上水龍頭等開關以控制之。其次,可用明礬、硫酸亞鐵等混凝劑,以加快水中懸浮物質的沉澱,輕取上層清水煮後食用。最後,常用的飲水消毒劑有漂白粉、漂白粉精等,通常每擔水(約50公斤)加漂白粉1克。操作時先將漂白粉放入碗中加少量的水調成糊狀,再倒入待消毒的水中攪勻,放置30分鐘後再使用。

    ——如有條件,在災區內最好吃熟食,少吃冷食或未熟透的食品,以免將被致病微生物污染的食品“混入”消化道,誘發各種腸道傳染病。

    ——災區內的救援人員體力透支,要注意補充各種營養素,適當地增加鹽分,有利於體內電解質的平衡,並促進體力恢復。

專家分析地震後傳染病容易流行的原因

    新華社蘭州5月15日電(記者 宋常青)傳染病防治專家、甘肅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李慧14日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表示,地震後傳染病容易流行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地震往往導致災區的水電供應出現問題,特別是飲水問題比較突出。因為得不到自來水供應,一些災區群眾往往選擇平時不喝的類似井水、泉水甚至水庫裏的積水等飲用。這些未進行殺菌處理的水容易導致人的感染。

    二是露天宿營。由於地震後往往伴隨著大的天氣變化,災區群眾在災後心態往往也比較緊張,綜合作用下,人的免疫能力相對比較差。

    三是居住環境比較差。在一些災區群眾集中的避難場所,如果生活垃圾、糞便沒有得到及時處理,容易污染水源;同時,也容易孳生蒼蠅等,造成細菌傳播。

    四是人口密度突然加大,人員之間接觸頻繁,造成傳染病迅速在人群之間傳播。

    五是可能帶來的食物污染。災區地震後往往沒有充足的食物供應,一些災區群眾可能取食過期、被水泡過的食物等,這些食物往往已經變質或受到細菌污染;在避險地區如食物保管不當,也容易被蒼蠅等污染;餐具消毒不及時,也可能帶來污染。

    六是積水可能帶來蚊蟲的孳生。

    七是一些動物在地震中死亡,屍體得不到及時處理,腐敗後也容易帶來污染。特別是現在溫度相對較高,雨水又比較充分,需要高度關注。

專家提醒:地震後防病要先從自己做起

    新華社蘭州5月15日電(記者 宋常青)傳染病防治專家、甘肅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李慧14日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表示,受到各種因素影響,地震後傳染病的預防工作非常繁重。災區群眾要從自己做起,爭取避免傳染病流行。

    李慧説,地震後基層疾控系統往往也受到重創,物資儲備受到影響。同時,因為疾病預防的壓力突然激增,原有疾控系統人員遠遠難以滿足疾病預防需求。此時,災區群眾積極開展自我預防,然後等待專業疾控人員介入是目前最好的辦法。

    一是確保不攝入受污染的食物和水。特別是對飲用水,有條件的地區要向當地有關部門索取飲用水消毒片,消毒後煮沸再飲用。

    二是避免與他人共用毛巾、餐具和洗臉水等。用過的餐具儘量用沸水消毒。

    三是生活垃圾和糞便等儘量遠離避險地,同時不要處置在水源附近。有條件的地區,可以使用漂白粉等對周邊環境進行消毒。對孳生蚊蟲的積水,可以用敵敵畏等進行消毒。同時,可以投放一定的滅鼠餌料,避免老鼠造成疾病傳播。

    四是對避險地周邊出現的動物屍體要遠離避險地和水源地深埋,對已經腐敗的動物屍體,最好焚燒後再深埋。

    五是積極承擔防疫職能,在發現周圍親屬、朋友出現傳染病症狀後,及時報告衛生防疫部門。

    六是保持良好和正確的心態。地震後容易出現傳染病的高發甚至暴發,但只要採取正確的方法積極主動預防,大規模傳染病出現的幾率並不大,是完全可以預防的;周圍親屬等出現的小的傳染病,只要治療及時,也完全不會造成流行,不必因此過於緊張。

 
 
 相關鏈結
· 衛生部採取四方面的措施防止出現傳染病出現
· 四川災區目前沒有發生傳染病流行和其他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 地震災後傳染病防治指南
· 專家分析地震後傳染病容易流行的原因
· 地震災後傳染病防治指南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