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成都5月22日電(新華社記者譚浩)“我們今天給鄉親們帶來了食品、手電筒、雨衣,希望能緩解一下大家的生活困難。這兩天還有1萬多個帳篷要運來……”
日前,在四川省綿竹市漢旺鎮體育場中臨時搭建的一個安置站內,面對急需救援物資的災區群眾,中國紅十字會常務副會長江亦曼的話還沒有説完,就再一次被群眾情不自禁的掌聲打斷了。
涓滴匯成的愛心洪流,讓災區的群眾感到了溫暖,也堅定了他們重建家園的信心。
這些天來,成都市電臺隨時更新的災區需求信息甫一播出,便會有無數的電話打向當地紅十字會。記者在四川省紅十字會採訪的一會兒工夫,便看到棉衣被、84消毒液、橡膠手套、折疊床等救災急需物品堆成了小山。
一張、兩張、三張……女孩纖細的手一遍又一遍地清點著一疊鈔票。“沒錯,是十張,一張都沒漏。”在銀行開設的捐款專櫃前,一位年輕的女孩將自己一個月工資的三分之一捐給了北京市東城區紅十字會,並註明“用於四川災區的抗震救災”。
與此同時,來自各個國家、組織、機構的援助物資和款項,也源源不斷匯集到了災區。“這次國際紅十字會對中國的支援是比較大的。” 中國紅十字會常務副會長江亦曼説,他們發出對中國捐款2000萬瑞士法郎的呼籲一天就完成了。
短短的幾天時間,中國紅十字會總會及地方各級紅十字會接收到來自國內外捐贈款物超過了30億元人民幣。截至21日,各級紅十字會已向災區提供了13億元人民幣的救災物資。“所有捐贈數額信息將在網站上實時更新,對於收支兩方面的數字,捐贈者都可以明確查詢。”中國紅十字會一位工作人員表示。
12日的那場夢魘之後,人性的光輝像星星閃耀,逼退了獰笑的死神。
中國紅十字會在災害發生後第一時間便啟動了應急預案,向災區調撥了大量的救災物資,並組派了由中國紅十字會和四川省紅十字會組成的近50支專業醫療救援隊和救護志願服務隊趕赴災區救治傷員,協助政府做好災害救助工作。
為了在第一時間內趕赴災區,北京市紅十字會所屬999緊急救援中心的38名骨幹,13日下午便星夜兼程驅車2200余公里,用時36小時抵達四川重災區綿竹市。而此後,他們僅僅休息了1個半小時,又接著開始搭建臨時營地,不分晝夜地展開救治工作,目前已搜救、轉運、分診了近300名傷員。
“我們是帶著2300萬台灣同胞的愛心而來。”20日,台灣紅十字醫療隊一行37人乘包機抵達成都雙流機場後,就直接奔赴德陽市開展醫療救治工作。此前,第一批來自台灣的紅十字救援隊已經在災區完成了3天緊張救援工作。
此外,國際紅十字組織也緊急行動起來,除了捐款之外,他們以各種方式支持中國紅十字會的抗震救災工作——從5月20日起,日本、俄羅斯、意大利等國派出的醫療隊陸續到達災區;由德國紅十字會派出的一支流動式野外醫院也將於23日抵達成都……
“多難興邦”的古語在災害來臨後再一次得到驗證。在遠離災難的地方,無數的志願者正用手傳遞著愛心,匯聚著力量。
“電視上的鏡頭,讓我無法再坦然地呆在家中了!我們就是要在這裡堅持到家鄉重新建設起來為止。”志願者的話語深深地震撼著記者。
地震發生後,志願者們從媒體和工作人員處了解到紅十字會開展募捐活動後,紛紛行動起來——有的志願者自發地趕到了各地的紅十字會;有的志願者頂著炎炎烈日在募捐點配合工作人員號召募捐;有的志願者守著電話不停地接著熱線,答覆各種問題;有的志願者往電腦中錄入每一筆愛心捐款者的信息……
21日,在四川安縣桑棗鎮志願者救助站內,10多名從河南、湖北、江蘇、浙江等地自發趕來的志願者的身影,映出了一個大大的“紅十字”。一名在四川宜賓開私人診所的醫生,暫停了自己的工作,帶著藥品、開著救護車,風塵僕僕前來救助傷員;公安刑警黃宇向單位請了7天假,千里迢迢地從湖北恩施趕來,只是為了幫助災民搭建帳篷,搬運救災物資……
“參加服務的志願者們,與我們的工作人員一樣,放棄了休息日,忙得甚至連吃飯、喝水的時間只能是擠出來。每個人都在盡其所能做一些實實在在的事情,希望能幫助災區人民早日走出困境。” 中國紅十字會常務副會長江亦曼動情地説。
“災難中,我們更加懂得什麼是關愛,什麼是感恩,什麼是共渡難關。”在嘩嘩的掌聲和盈盈的淚水中,地震災區的人民感受到了無盡的溫暖,更看到了不滅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