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6月4日電 抗震救災:權威信息發佈的背後
記者車玉明、吳晶晶、朱立毅
四川汶川大地震發生後,災區群眾傷亡情況怎麼樣?每天有多少人被成功救出?災區的道路、電力、通信破壞和恢復情況如何……
從地震發生的那一刻開始,這些權威的數字和信息,就牽動著每一個人的心。為黨中央、國務院抗震救災決策提供依據,向海內外每一個關心災區的人提供盡可能準確的信息,就成為國務院抗震救災總指揮部各成員單位和有關地方的重要任務。
國務院新聞辦舉行新聞發佈會,請民政部、中國紅十字會、中華慈善總會有關負責人介紹救災捐贈款物接收、使用和監督情況,並答記者問。圖為新聞發佈會主持人郭衛民介紹受災和捐贈最新情況。中國政府網 張泳攝
5月17日起,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根據國務院抗震救災總指揮部授權,每天下午準時在北京發佈汶川地震抗震救災進展情況。權威信息的及時發佈回應了公眾對抗震救災工作的關心,傳遞著搶險救援工作的最新進展信息,也展示了中國政府自信、公開、高效的形象。
災情數字牽動人心 權威發佈刻不容緩
“5·12”大地震發生後,作為地震中心的汶川縣與外界的聯絡完全中斷。儘管有關各方想盡了各種方法,嘗試了種種聯絡手段,但始終沒有得到災情和傷亡報告。直到5月13日13時15分,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政府副秘書長、州應急辦主任何飚經過近11個小時的努力,才最終通過衛星電話與汶川縣委書記王斌取得聯絡。何飚隨後向國務院應急辦報告,這才有了來自汶川災區的第一手情況。
隨著搶險救援人員逐步進入災區現場,備受海內外各界人士廣泛關注的災情和人員傷亡情況開始逐漸清晰。民政部門、衛生部門、總參等部門和單位從廢墟救援現場,從各個災民臨時安置點,從所有能夠獲得信息的渠道,千方百計採集、核準每一個數字。
四川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抗震救災指揮部負責人説,抗震救災部隊負責匯總每天搜尋到的遺體情況,別的部門發現也可以上報;失蹤人口由各行政村上報到鄉鎮,匯總後上報。
據民政部介紹,除四川外,重慶、雲南等省市的地震遇難人數由各鄉鎮民政助理員統計上報,由鄉政府報縣政府,一直到地市和省民政廳。
有關部門負責人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介紹情況。中國政府網 張泳攝
經過各方的艱苦努力,關於地震災區一線的有關情況逐漸明晰起來。5月13日下午四川省政府舉行新聞發佈會,首次發佈了不完全統計的災後遇難人數:超過12000人;14日下午,這個數字上升為14463;15日下午,數字上升為19509人。
災情信息發佈工作與抗震救災工作同步展開。在13日當天,除了四川省舉行發佈會外,民政部也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發佈會。隨後,每天在成都和北京,都有關於抗震救災的新聞發佈會,向全國和世界通報著抗震救災的最新進展。
通過政府的權威發佈,讓群眾及時了解災情信息和救災進展,對穩定人心、堅定信心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據中央領導同志指示精神和國務院抗震救災總指揮部的部署,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從5月17日起,在每天下午4點的新聞發佈會上,發佈當日地震傷亡數字、救災措施等抗震救災最新進展情況。
把最權威的聲音傳遞出去!從國務院抗震救災總指揮部到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從中央各部委到各省區市,應急機制都在全力高速運轉。
近年來,我國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體系建設不斷完善。2003年,黨中央國務院作出了全面加強應急管理工作的重大決策;2005年1月,《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經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通過;2007年8月,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突發事件應對法》……
與此同時,政府的信息發佈也更加公開透明。在突發事件發生時,通過各種渠道迅速及時地把相關信息傳遞給公眾,保障公民知情權,積極引導輿論,正逐步成為一種慣例。
“由國務院新聞辦受權向海內外發佈政府權威信息,這還是第一次,充分説明我們國家在推動政務信息公開方面的進步。”國務院新聞辦新聞局局長郭衛民説。
克服重重困難 保證信息準確
信息的匯總、統計是權威發佈的基礎,這是一項非常細緻而繁瑣的工作。
從地震發生當天就開始了信息統計工作。但由於通信、道路中斷等原因,汶川、北川等重災區的很多信息無法獲取,直到14日,統計工作才步入正軌。
每天中午,國務院辦公廳一間不足20平方米的房間裏,工作人員分外忙碌。民政部、地震局、衛生部、財政部、總參謀部……20多個部門的信息源源不斷地傳來。工作人員要在這裡匯總、核準後,交國務院新聞辦對外發佈,並提供給有關領導參考。
一方面,統計的信息要向外權威發佈,不能出一點差錯;另一方面,這些信息對抗震救災的決策也將發揮重要作用,如需要調派多少人力、物資等,依據都來自這些信息。“因此統計的數據一定要準確,各部門對此都非常重視,不敢有一絲馬虎,通常是各部門的一把手親自審閱簽字。”國務院應急辦相關負責人介紹説。
一開始,由於救災工作非常繁重,各部門、各地區統計口徑又不一致,匯總的數據難免存在問題。為了保證所有信息和數據的權威準確,國務院抗震救災總指揮部對抗震救災重要信息的歸口統計發佈、進一步辦好抗震救災新聞發佈會進行了專題部署,明確要求各地各部門層層把關、加強協同配合,指定人員專門負責重要數據的統計,做到反復核對。
6月1日,民政部上報的失蹤人數一下子多了很多,工作人員立刻打電話核實。原來是北川縣由於一開始通信中斷,有一部分山區的失蹤人口沒有統計到,現在的數據是核實過後的數據。再比如備受關注的堰塞湖,到底是33個還是34個?經過工作人員仔細核對,四川有33個堰塞湖,甘肅有1個但已經排除險情,因此最終的統計數據還是33個……了解到了這些具體情況,工作人員這才放心。
通過不斷磨合,信息收集、上報、匯總的工作機制逐步建立起來,各部門的信息匯總工作越來越細緻,統計的數據也越來越準確,時效性也大大加快了。
信息匯總後,立刻交給國務院新聞辦進行發佈。“這些數據和信息都是最權威的,做到了全面、準確、及時,發佈以後反響非常好。”郭衛民説。
數據越來越全面 政府越來越透明
5月26日,抗震救災進展情況的每日發佈稿中,民政部的內容一下子多了許多。在原來每日公佈的接收國內外捐贈款物數字、已到賬數字和已撥付數字的基礎上,從這一天開始,民政部、中國紅十字會總會、中華慈善總會、各省區市的相關情況也一一列明。
路透社記者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提問。中國政府網 張泳攝
隨著抗震救災進程的發展,災民安置、捐款的使用和災後重建等情況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有關方面注意到這一情況,及時對數據進行了動態更新。
——住房城鄉建設部及時增添了四川災區過渡安置房的安裝、生産和發運情況; ——工業和信息化部增添了工礦企業受損和恢復情況;
——國家發展改革委增添了中央儲備救災糧油出庫情況和救災成品糧油調運情況;
——衛生部增添了全國20個省區市接收四川災區傷病員的情況;
…………
“這些數據全面反映了黨和政府投入抗震救災的力量,也生動反映了各部門所做的工作。”國務院應急辦負責人表示。
信息的公開、暢通、及時取得了多方面效果。在災區前線,成千上萬的災區群眾和救援人員通過廣播、電視,了解到抗震救災的最新進展,因此更加鼓舞起勇氣,堅定了必勝的信心。
“我每天都會關注國務院新聞辦發佈的權威信息,政府為抗震救災所做的努力和開放透明的態度讓我感動。我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們一定能渡過難關。”在北京某外企工作的陳理説。
權威數據的發佈,受到了海外媒體的關注。英國《金融時報》在報道中稱:“大規模的救災努力,以及中國政府在應對災害過程中顯現的透明度,贏得了全世界讚賞。”《聯合早報》在報道中引用專家的話評論:“在展現政府抗擊危機方面的信心,佔領信息主導權,爭取百姓信任和贏得國際信譽方面,中國政府此次表現令人‘耳目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