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生命列車傳遞大愛——鐵路轉運地震災區傷員紀實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8年06月17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6月17日電(新華社記者 齊中熙)這是一個觸碰13億國民內心的鏡頭:一雙雙托舉擔架的手,將傷員從車窗上送進列車。歷史將定格這樣的畫卷:四川發生大地震後,整個國家緊急運轉,鐵路大動脈也迅即開啟生命之窗,以最快速度調集上百列“救”字頭專列隨時待命出發,創造著生命的奇跡。

    史無前例的大轉移

    災情就是命令,時間就是生命。這場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大的地震災害發生後,一個個生命從廢墟裏被救出,越來越多的受傷群眾住進醫院、帳篷。成都、德陽、綿陽、廣元等地,醫院傷員爆滿、醫療資源緊缺、醫務人員超負荷運轉。

    5月17日,黨中央、國務院果斷作出決策,及時將部分能夠安全轉移的傷員,送往外省市條件較好的醫療機構救治。

    一場史無前例的傷員大轉移由此開啟。

    “組織開行‘救’字頭專列,專門用於轉運地震災區傷員;將已在成都集結待命的專運列車,迅速轉入運行狀態。”當天,鐵道部黨組緊急部署,迅速成立轉運地震災區傷員指揮部。

    在震區綿陽,鐵道部部長劉志軍發出“安全運輸、優質服務、全力以赴、萬無一失”號令。當晚,鐵道部轉運地震災區傷員指揮部在四川災區一線召開了首次會議。確定19日第一趟傷員轉運專列開行方案,確定寶成線上綿陽、德陽、廣元、江油、成都等五個車站為始發站。

    會議一直開到18日3時:傷員轉運列車一律使用空調優質列車,因為略寬的車體適合抬運擔架;餐車須配備冷凍冷藏設備,用於儲備藥物及餐料;承擔運輸任務的各客運站段必須選用受過救護和心理培訓的乘務員……

    18日8時,在指揮部和成都鐵路局幹部職工連夜奮戰下,首趟傷員轉運專列實施方案、車輛車底、乘務人員、安全保衛、衛生防疫、餐飲供應、青年志願者等各項準備工作全部到位。首趟“救”字專列連夜進行編組,在成都編組站待命。

    與此同時,大規模的列車集結在鐵道部領導下迅速展開。從南昌到上海,從昆明到鄭州,從北京到瀋陽,各個鐵路局從不同方向緊急馳援災區。100輛列車迅速調集入川!上千名客運乘務員、青年志願者、鐵路公安人員緊急行動!集中統一指揮和全路一盤棋的優勢,此時得到充分發揮。

    為了方便災區傷員乘車,“救”字頭專列進行了全部改造:所有的車廂,都將中鋪全部吊起,只用下鋪;在上鋪安裝挂鉤,懸挂吊瓶;在每一個鋪位張貼溫馨提示卡,登記傷員傷情信息;行李車改造成臨時救護病房,應對途中傷員病情突發變化。

    5月19日至31日,鐵道部從地震重災區廣元、江油、綿陽、德陽、成都五個車站,向北京、天津、重慶、河北、河南、湖北、湖南、江蘇、浙江、陜西、山西、貴州、雲南、福建等14個省市開行傷員轉運專列19列,緊急轉運傷員5011人、陪護家屬4863人、醫護人員1943人。

    開啟生命之窗

    為實現救護車和列車“無縫”連接,鐵路部門卸下列車窗戶玻璃,由醫護人員和青年志願者將傷員從窗戶直接抬進車廂,最大限度地減輕了傷員痛苦。傷員上下列車的這種窗戶,被人們稱為“生命之窗”。

    36歲的朱玉梅在地震中右肋骨骨折,腰椎骨折,骨盆骨折。她上車前原本最擔心的“折騰”,卻沒有出現。“我都做好了心理準備,結果我還沒感覺到啥,人就平穩地躺在火車上了。”

    她也許不知道,“救”字頭專列發車前,為了儘量減少傷員在上下車過程中的痛苦,鐵路職工親自“扮演”傷員躺在擔架上,由同伴抬著上下車,找到最合理的動作要領。

    在轉運傷員預演中發現,從正常車門上下運送一位傷員需要18分鐘,不僅耗費時間,還會增加傷者的痛苦。

    “這樣不行!”鐵道部勞衛司副司長韓樹榮當即做出判斷,對於傷員來説,18分鍾太漫長,必須要想出更好、更快的方式。

    有人想到,從車窗口直接運送傷員上車可能是最快的方式。“但是,鐵路的車窗是從來不會拆的,尤其是空調車的車窗,因為怕影響它的壽命和效果。”韓樹榮告訴記者,“當時一心就是想著傷員,一切就是為了傷員,最後還是決定拆車窗。”

    然而,正常情況下,拆裝一個空調車車窗要1小時40分鐘,時間仍是很長。於是,成都鐵路局傷員轉運處的16名工作人員連夜演練,一次一次地試每一個動作。經過一夜的研究和演練,拆裝一個車窗最快的僅需三四分鐘。

    隨即,將這幾名工作人員的熟練技術拍成錄像,迅速傳到各鐵路局。

    大規模轉運傷員路途長、時間緊,涉及部門多、跨區域管理,這對於應急組織是一個極大的考驗,更需要現場強有力的指揮。“我們的指揮部就是揹包指揮部,在綿陽發車,我們指揮部就在綿陽站前廣場;在成都發車,指揮部又跑到成都站前的一個路口。”韓樹榮説。

    沒有始發時間的列車

    開行“救”字頭專列,在中國鐵路史上是第一次。在這場與時間賽跑的生命大接力中,“救”字頭列車是一趟沒有始發時間的列車。

    “在鐵路歷史上,從沒有像現在這樣,列車在出發前一天還不能確定始發地、不能確定發車時間,只知道終點站。”韓樹榮説,“因為傷員要從附近各醫院趕來,當地醫院和接收醫院還要進行交接。總之,一切是為了傷員救治考慮。”

    只要傷員需要,條件允許,傷員轉運專列就會隨時、隨地出發,並保證安全抵達終點。

    5月22日,鐵道部本來計劃下午從綿陽出發轉運傷員,但接到當地報告,受傷人員主要來自江油,從江油輾轉到綿陽尚需5個小時左右,長途奔波會使傷員承受痛苦。接到報告後,鐵道部傷員轉運指揮部經請示並進行可行性研究後立即決定,列車始發站由綿陽改為江油這個三等車站。

    5月26日,成都至杭州“救”22次列車上,1名腦外傷病人突然發病,列車緊急聯絡湖南衛生廳在婁底站停車上藥,在隨車醫生和列車工作人員迅速救治下,成功挽救了傷員生命。

    “救”12次列車7號車廂的龔悅是北川縣一中高二年級的學生,在被垮塌的教學樓埋了17個小時後被救出,左膝關節以下截肢。列車長陳宇文經常安慰鼓勵她。雙方還約定,龔悅明年參加完高考,陳宇文就領著她到江西觀光旅遊。

    一列列傷員專列開出的背後,凝聚了鐵路職工的愛心和無私奉獻的精神。為確保傷員專列的安全運行,鐵路系統動員7436名幹部職工投入轉運工作,其中4817名青年志願者抬送傷員,1359名客運職工承擔中途乘降服務,924名警員擔當轉運疏導和治安維護,336名衛生防疫人員做好站車防疫……

    這些數據的背後,是全國各地民眾心手相連、齊心抗震救災的真實寫照。

 
 
 相關鏈結
· 上海消防總隊向地震災區贈送約500萬元消防器材
· 九寨溝景區管理局負責人:景區預計暑期重新開放
· 全國高校招生向地震災區傾斜 川甘增招百分之二
· 一萬本《地震災後傳染病防治手冊》送至地震災區
· 地震災區人民頑強拼搏抗災紀事:困境中不屈奮起
· 國務院僑辦啟動“僑愛工程”地震災區重建項目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