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新華視點:地震災區百萬受災群眾再就業 難在哪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8年07月02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7月2日電  汶川大地震造成規模巨大的失業人群。再就業,成為災後重建的當務之急。

    6月30日,國務院召集有關部委和對口支援省份在四川召開座談會,專題研究在地震災區恢復工業生産和擴大就業問題。

    一些專家表示,地震對經濟的傷害,可能將通過大量城鎮失業人員和無業農民工體現出來,急需統籌解決。

    有多少受災群眾等待就業崗位?

    6月24日,來自都江堰、綿竹、德陽等地震重災區的30多名川妹子,一路唱著《從頭再來》,揮淚踏上開往北京的T8次特快列車。這是汶川大地震後首批赴京的川妹子家政服務員。

    來自都江堰崇義鎮的領隊何春蓉説:“我們依靠自己的雙手,仍然可以建起一個新家!”

    在汶川大地震中,究竟有多少人因災失去生活來源、亟待再就業?綿陽市勞動保障局局長苗平説,綿陽城區有18萬人因災失業,農村64萬人失去勞動崗位,還有幾十萬人處於階段性失業狀態。

    在至今仍余震不斷的青川縣,大約6萬人因地震失去生活來源。

    陜西漢中市勞動局副局長江衛中説,受地震影響,漢中3萬餘人就業成為難題。

    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負責人介紹,受大地震影響,災區新産生城鎮失業人員37.2萬人。同時失去生産資料需要安置就業的農村勞動力人數增加。四川省有115.2萬人因地震失去土地和農業收入來源。此外,60萬在外務工的四川農民工返回災區,使轉移就業任務更加艱巨。

    面對災區巨大的就業壓力,國務院頒布《汶川地震災後恢復重建對口支援方案》,要求19個對口支援的省份為災區群眾提供就業崗位。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發佈《關於對地震災區實施就業援助的通知》,要求各地公共就業服務機構開展有組織的勞務輸出。

    連日來,舉行企業招聘會、開發公益性崗位、鼓勵群眾參與重建、支持企業恢復生産、扶持群眾自主創業--來自山東、江蘇、浙江等對口支援省份的災區就業促進行動接連不斷,讓從廢墟中站起的受災群眾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6月28日,在安置近1.5萬名受災群眾的都江堰“勤儉人家”,記者看到隨處張貼著各類招工信息。據悉,目前四川災區已有2萬多人與外地用工單位簽訂意向性協議。

    “三大難題”阻礙受災群眾再就業

    難題一:後顧之憂未消除。

    都江堰市勞動保障局局長鄔能芳坦言:“調查顯示,近八成受災農民工不願現在出省務工,根子在於受災群眾在安置上有後顧之憂。”

    在都江堰、綿陽安置點,一些受災群眾表示,想等國家安置補償政策落實後再外出打工。“怕自己不在,家裏沒人做主,政策會落空”。另一位壯年男子則説:“我老婆死了,娃兒只有6歲,我出去打工,娃兒交給誰管?”

    綿陽市勞動社會保障局副局長鄭德千説,根據政策,農村房屋全部倒塌、不能居住的,國家和地方財政每戶補貼2萬元。這類政策的落實有一個過程。

    難題二:用工信息太模糊。

    綿陽市勞動保障部門負責人説,目前外地來綿陽招工的企業超過300家,但真正招走的工人大約是2000人。到廣元招工的外地企業,已提供名義就業崗位2萬個,但目前簽約外出務工人員大體為1800人。簽約數據與需求規模相比,相差懸殊。

    有關人士分析説,除受災群眾有後顧之憂外,外地企業來川的招工信息不明確也是重要原因。這主要表現為“四個模糊”,即招工對象模糊、工作崗位模糊、工資待遇模糊、工人權益模糊。有的企業甚至只想先把人招走,基本沒有權益承諾。

    難題三:就業培訓成難點。

    都江堰市就業培訓中心主任劉崧説,目前災區就業培訓存在三大困難:一是資金困難。該中心上半年的培訓經費尚未到位,目前是墊資組織培訓,資金缺口200萬元。二是場地困難。現在能開展的培訓多為綜合性培訓,沒有多媒體、廚師、電工、焊工等專業培訓場地。而這些工種要求培訓的人很多,供需矛盾突出。三是人員組織困難。以前組織培訓依靠鄉鎮政府,目前鄉鎮政府受損嚴重,任務繁重,沒有能力組織培訓。

    災區有關部門認為,災區援建工作,應將職業培訓機構的重建列為重點之一。

    破解“就業難”呼喚更多“善策”

    中國社科院財政研究室副主任楊志勇表示,解決災區就業問題,可以通過加速災後重建完成一部分。國務院已決定今年安排700億元用於災後重建,其中很大一部分要投資于公共設施建設,可以吸收大量當地勞動力。

    廣元市旺蒼縣委書記鄧廣志説,永久性住房和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應加速啟動。四川當地擁有足夠的重建資源,比如水泥,建材等,加速重建工作,將使受災群眾在就業中迅速恢復生産,“就業不離鄉”,一舉兩得。

    一些災區幹部群眾還盼望政府出臺優惠政策,扶持更多群眾就地自主創業。

    都江堰勞動保障局負責人説,目前可考慮擴大災區再就業優惠證的覆蓋人群。在重建中應擴大到地震“三失”人員(失地、失房、失業),這樣全市將有2萬名受災群眾受益。

    一些災區縣市還建議,對口支援地區政府應制訂措施,規範企業招工條件、勞動報酬等合同條款,解決受災群眾外出務工之憂。

    一些農村受災群眾還呼籲政府部門“送崗位下鄉”。什邡市紅白鎮松林村吳良英説:“想外出務工,但地震後電視、廣播聽不到,離縣城又遠,無法獲悉城裏招聘會的信息。”她對記者説:“下次再來,幫我們抄點招工信息好嗎?”

    記者獲悉,有關部門表示把災區就業問題納入恢復重建規劃,通盤研究解決。最近將力促發達地區到災區定向招工,幫助災區組織勞務輸出和異地分散就業。同時加大措施,認真解決災區零就業家庭和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問題,進一步落實技校培訓援助計劃,穩定和擴大災區就業。全國對口支援省份近日已與四川簽署協議,承諾提供近10萬個就業崗位,目前相關工作正在銜接中。 

 
 
 相關鏈結
· 抗震救災圖片展震撼椰城 參觀者再次受心靈洗禮
· 教育部要求做好教育系統抗震救災和改革發展工作
· 中國氣象局2日召開抗震救災總結暨災後重建會議
· 民政部在京舉辦民政系統抗震救災英雄事跡報告會
· 煙草局舉行“弘揚抗震救災偉大精神”主題黨課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