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綜述:中國教育發展實現大提速教育政策惠及民生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8年08月31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8月31日電(記者吳晶)2008年9月1日,一個必將被歷史所銘記的日子——在這一天,中國實現了城鄉義務教育全部免除學雜費。這是幾十年前甚至幾年前,許多人連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這個里程碑的背後,是中國教育發展前所未有的大提速:

    2004年,啟動國家西部地區“兩基”攻堅計劃;2007年春,免除全國農村義務教育學雜費;2007年秋,實施新的高校和中職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2008年秋,全國免除城市義務教育學雜費……

    一項項力度空前的教育政策惠及民生,溫暖民心。

    大國辦大教育,每一步都需要非同尋常的決心和勇氣。

    “保證人民享有接受教育的機會,這是黨和政府義不容辭的職責。”胡錦濤總書記的話擲地有聲。“讓所有孩子都能上得起學,都能上好學,我們一定能夠實現這個目標。”溫家寶總理作出了鏗鏘有力的承諾。

    在這樣的執政理念下,新時期的中國教育正在書寫著氣勢恢宏的偉大篇章。

    知識的陽光普照偏遠鄉村

    21世紀初,中國絕大部分地區都已實現了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的“兩基”目標。這是一個了不起的成就。

    然而,在西部地區還有410個縣,那裏地理環境惡劣,大都處於高原地區、高寒山區、深山區、石山區和荒漠區,不僅辦學環境惡劣、成本高、條件差,而且接受教育的觀念也相對淡薄,距離“兩基”的標準還很遠。

    “孩子是等不起的,教育是不能等的!”西部貧困地區孩子上學的問題牽動著黨和國家領導人的心。

    實現教育公平,這是一個敢於直面困難的政府所具有的堅強信心。

    2004年,國家西部地區“兩基”攻堅計劃正式啟動。

    幾年間,中央投入100億元建設8300多所寄宿制學校,解決學生“進得來”的問題;實施“兩免一補”政策,解決學生“留得住”的問題。

    原來透風的草房、破舊的窯洞,如今變成窗明几淨的教室、寬敞乾淨的食堂和宿舍。“原來我每天來回要走5個小時的山路,現在可以把路上的時間省下來復習功課了”,住在大山腳下的宿舍裏,重慶市巫溪縣百步小學的周英感到無比開心。

    對於偏遠地區而言,還有一項任務屬當務之急,就是迅速解決優質教育資源共享的問題。

    2003年開始,“遠程教育”這項重大工程覆蓋了中西部36萬所農村中小學。這張看不見的網絡,成千百倍地放大了1億多農村中小學生的精神世界。

    “在我爺爺的時代,沒有書本,沒有筆……在我爸爸的時代,只有小黑板……在我們的時代,只要走進計算機教室,就走出了高山峻嶺。”——這是新學期開學,西藏達孜中學的新生寫下的入學感言。

    眼界決定高度,高度決定命運。一張網絡,悄悄地但深刻地影響著億萬學生,讓他們與世界的接觸變得如此親密。

    與此同時,為了解決中西部農村師資匱乏的問題,鼓勵更多優秀青年終身投入教育事業,2007年秋季,教育部6所直屬師範大學實行師範生免費教育。首批10737名免費師範生已和高校、家鄉政府簽署協議,承諾畢業後在教育行業內工作10年,其中到縣級以下初中和小學服務2年。中央財政還設立專項資金,啟動“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教師特設崗位計劃”,截至2007年,3萬多名高校畢業生應招到西部攻堅縣農村學校任教。

    “兩基”攻堅,正迅速改變著中國西部教育。截至2007年底,西部地區“兩基”人口覆蓋率達到98%。

    義務教育站在新的起點上

    推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促進教育公平成為黨和政府著力推進的大手筆。

    2006年9月1日,修訂後頒行的《義務教育法》明確規定,“實施義務教育,不收學費、雜費”,國家從法律的層面確立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保證義務教育制度實施。

    法律不再只是停留在文字上,而是實實在在的行動。

    這一年,西部農村首先實施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2007年春天,這項改革推及到全國農村;同年秋季,全國農村義務教育在免交學雜費的同時,還免收教科書費,1.5億學生因此受益。2006年至2010年,國家財政將新增農村義務教育經費2182億元。

    “中央給咱辦實惠,農民種地不交稅,娃娃上學不交費,真是和諧好社會。”這是老百姓發自肺腑的感慨。

    2008年春天,16個省區市和5個計劃單列市進行免除城市義務教育學雜費試點。到了秋季,全國所有城市免除義務教育學雜費。

    “免了學雜費,省下了幾百塊錢,減輕了我們家長的負擔,也可以讓孩子少遭點罪了”,進城務工人員子女韋金磊的母親這樣説,小金磊從此再也不用像以往那樣利用課餘時間撿拾舊報刊和飲料瓶來換錢攢學費了。他的課餘時間開始充滿歡歌笑語,他將與城裏孩子一起共享優質教育資源,共浴義務教育普惠制的陽光……

    短短3年,我國義務教育事業發展實現了從農村到城市,從試點到推廣,全面免除城鄉義務教育學雜費的“四大步跨越”。全國人民深深感受到了黨和政府建立並完善城鄉統一的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的巨大決心。幾千年前孔子“有教無類”的民族之夢正在成為現實。

    讓教育真正面向全社會

    2007年秋季,到河南登封職業高中報到的新生達到300多人,許多初中畢業生主動選擇上職業院校,一些休學打工的孩子也重返校園,校長景國敏樂得合不攏嘴。

    在河南、四川、安徽一些地方,“上職業院校,就業打工出路寬”的觀念已經開始在人們心中生根發芽,職業院校學生“招不來、留不住”的現象已不再出現。街頭巷尾,人們熱議的是讓孩子選擇什麼樣的職業院校讀書……

    這在“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思想根深蒂固的中國,是難得一見的景象。職業教育歷來被認為是“二流教育”而遭受歧視;與此同時,各地職業學校在前些年由於沒有足夠的資金投入,辦學條件也每況愈下。

    中國政府認識到,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是將巨大的人口壓力轉化為人力資源的重要一環,也是改善民生的有效途徑。

    2006年,中央財政專項資金共投入20億元,支持了317個職業教育實訓基地、171個縣級職教中心、218所示範性中等職業學校的建設,推進中等職業學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的實施,啟動了國家示範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計劃。各地也紛紛加大對職業教育的投入力度,切實改善職業院校辦學條件和教學質量。

    2007年3月5日,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指出:要把發展職業教育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使教育真正成為面向全社會的教育,這是一項重大變革和歷史任務。

    號召一齣,人心鼓舞。當年,中等職業教育的發展駛入快車道,招生規模總量突破800萬人。中等職業教育和高等職業教育已分別佔據高中階段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

    為了讓更多孩子走入職業學校,2007年,國家實行新的中等職業教育國家資助政策:對所有中等職業學校在校一、二年級農村學生和城市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進行連續2年的資助。三年級學生可通過工學結合、頂崗實習、半工半讀獲得一定報酬。近1200萬名在校學生因此獲益。

    職業教育,已經開始與義務教育、高等教育“平起平坐”。一個全新的教育體系正在形成。

    “中國學生的高超技能讓我大吃一驚”,在不久前結束的2008年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的現場,世界奧林匹克技能大賽主持傑克·杜塞多普驚嘆不已,“我相信,如果這些學生來參加世界奧林匹克技能大賽,中國將很快在世界技能大賽中取得一席之地。”

    中國的職業教育,正在向世人展示出它的勃勃生機。

    點燃貧寒學子一生的希望

    這是一項改變很多人命運的政策。

    “一分錢不帶也可以上大學”,鄭州大學的劉新艷由於家境困難,沒帶任何費用,通過“綠色通道”順利入學了,入學後她向學生處申請,很快獲得了一份勤工助學的崗位,“工作1小時10元錢,我還申請了5000元助學貸款,順利完成學業不成問題。”

    2007年,在鄭州大學,像劉新艷這樣依靠“綠色通道”入學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就有1040名。而僅僅在河南省,各高校就有10余萬人通過“綠色通道”入學,共計減免緩交學費3億元。

    2007年秋,國家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實施新的學生資助政策。家庭經濟困難的高校學生不僅可以享受“綠色通道”政策,還可以在國家獎學金、國家勵志獎學金、國家助學金、國家助學貸款、勤工助學、特殊困難補助、學費減免等多種方式並舉的資助政策體系中,選擇適合自己的資助方式。

    自實施之日起,這項政策每年由500億元的各級財政資金保駕護航,惠及全國1800多所高校的400萬大學生和1.5萬所中等職業學校的1600萬學生。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國家安排助學資金數量最多、力度最大的一次。

    16歲就成為孤兒的汪文麗在上海第二工業大學就學,通過學費減免和申請國家助學金順利入學。她説:“國家的好政策就像冬日裏的溫暖陽光,讓我更加堅強,相信未來會有屬於我的藍天。”

    人生關鍵處的幫助,點燃的是一生的希望。

    給予青年學子的資助,燃起的是一個民族的希望。

    教育是國家發展的基石,教育公平是重要的社會公平。

    “優先發展教育,建設人力資源強國。”黨的十七大把教育發展列為加強和改善民生之首。“要讓孩子們上好學,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素質。”……目標既定,豪情滿懷。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中國正在以更加堅定的步伐向著人力資源強國進發。

    踏著公平的基石,為民族未來奠基的中國教育事業正孕育著新的希望。  

    8月26日,寧夏銀川市興慶區第十八小學的學生在課堂上朗讀課文。國務院決定自2008年秋季學期起,全面免除城市義務教育學雜費。該政策將惠及全國2.59萬所城市中小學的2821萬學生,是繼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後的又一重要民生工程,是推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促進教育公平的又一重大舉措。這標誌著我國形成城鄉統籌的義務教育普惠制度,是我國教育史上的又一座里程碑。 新華社記者 王鵬 攝

   我國城鄉全面實現義務教育免費歷程:三年四大步

   新華社北京8月3日電(于春生 王茜 吳晶)國務院近日決定,自2008年秋季學期起,全面免除城市義務教育學雜費。這標誌著我國形成城鄉統籌的義務教育普惠制度,是我國這個發展中大國教育史上的又一座里程碑。

   早在上世紀80年代,我國就提出國家對接受義務教育的學生免收學費,但由於政府投入不足,小學生和初中生仍需繳納一定的學習費用。這為很多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造成一定的負擔。

   教育部召開會議提出城市義務教育免費要因地制宜

   教育部、財政部8月28日在重慶市召開免除城市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雜費片區工作會議。重慶、廣西、四川、貴州、雲南等5省份在會上彙報了本地免除城市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雜費工作的準備情況。

   天津市發通知要求規範教育收費行為 杜絕亂收費

   新學年馬上就要開學了,8月27日,天津市教委發出通知,要求今秋開學,全市各區縣教育局和各學校要進一步規範教育收費行為,堅決杜絕教育亂收費現象,維護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

   新疆62萬城市學生義務教育階段今秋起免交學雜費

   新華社烏魯木齊8月28日電(記者王大霖)從2008年秋季學期開始,新疆將有62萬城市學生義務教育階段免交學雜費。據自治區教育廳介紹,新疆免除城市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雜費工作共涉及全區城市和縣級區的441所學校,其中公辦學校377所,民辦學校64所。按照國家和自治區的有關規定,對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家庭的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將繼續免費提供教科書,還對家庭經濟困難的寄宿學生補助生活費用。為此,新疆每年免除城市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雜費補助資金就需1億零60萬元。

 
 
 相關鏈結
· 教育部召開在大學畢業生中開展廉潔教育座談會
· 中低收入家庭供子女上學可選擇教育儲蓄理財
· 天津市發通知要求規範教育收費行為 杜絕亂收費
· 湖南組成多個督察小組開展建設教育強省專項督查
· 青海對秋季開學工作和教育收費情況進行專項檢查
· 福建省教育廳將獎勵本科畢業生到農村中小學任教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