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改革開放30年我國殘疾人事業綜述:同一片藍天下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8年09月03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9月3日電(記者譚浩、周婷玉、劉錚)18年前,當重度殘疾的厲才茂參加高考時,因為很多專業不接收殘疾人入學,他考了3年才得以入學。

    “現在只要成績合格就能入學。”現任北京市政府殘疾人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的厲才茂對記者回憶起往事感慨萬分。

    改革開放以來,國家不斷推出各種優惠政策,為殘疾人事業的繁榮發展源源不斷注入“動力”,在社會各界的真誠幫助下,我國殘疾人事業取得了歷史性的成就,殘疾人事業更加深入人心。殘疾人群體在創造和享受新生活的同時,也和全國人民一起憧憬和描繪著未來的美好藍圖。

    特別關愛和優惠政策推動殘疾人事業迅速發展

    談起30年來的變化,黑龍江省雞西市聾啞人協會主席、雞西市特教中心教師馬萬宇興奮不已。“作為一名聾啞人,我當初上學時要交學雜費和書費,給家裏增添了許多負擔。現在的殘疾孩子非常幸福,有了國家‘兩免一補’的好政策,殘疾孩子上學不僅不用交學雜費和書本費,市政府還免除了食宿等在校生活的費用,每個學生每年能省下2000多元,給家庭減輕了很大的負擔,使越來越多的殘疾兒童能夠上學讀書。”

    感慨的不只是馬萬宇一人。談到殘疾人生活、學習、工作環境的巨變,和殘疾人打了十幾年交道的中國殘聯理事長湯小泉也掩飾不住喜悅之情。

    湯小泉早在1991年1月就來到殘聯工作。當年5月,《殘疾人保障法》正式實施。“這部法律對推進我國殘疾人事業的發展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使殘疾人能夠平等參與社會生活,給殘疾人更多的關照,使殘疾人得到更多的實惠。”湯小泉説。

    為保障殘疾人權益,我國先後頒布實施了一系列法律、法規。據不完全統計,涉及殘疾人權益保障的法律已達50多部。同時,我國殘疾人法律救助工作也取得了顯著成效。例如,各級法院把殘疾人作為司法救助的重點對象,減免貧困殘疾人的訴訟費用。作為一個特殊的困難群體,殘疾人的權益保障正日益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為了改善殘疾人生活狀況,推進殘疾人事業的發展,國家採取的一系列重大措施還遠不止立法保障——

    30年來,殘疾人社會保障和扶貧救助得到加強。僅“十五”期間,全國累計扶持貧困殘疾人1166萬人,700萬農村殘疾人擺脫貧困,共有594萬殘疾人享有最低生活保障。國家彩票公益金還幫助5萬多戶無房或極度危房戶殘疾人改善了居住條件。

    30年來,殘疾人文體生活日益活躍。目前,全國已建成地市級以上殘疾人文化活動場所1036個,體育活動場所1324個。中國殘疾人藝術團出訪幾十個國家和地區,他們的演出贏得全世界的讚譽,令人印象深刻的《千手觀音》就是其中突出的代表。在雅典殘奧會上,中國代表團以63枚金牌的成績,第一次成為各參賽代表團的“領頭羊”,實現了歷史性突破。

    30年來,殘疾人受教育程度和範圍不斷提升。全國為盲、聾、智殘少年兒童興辦的特殊教育學校已發展到1667所,義務教育普通學校附設特教班有2803個,在校盲、聾、智殘學生達到58萬人,入學率平均達到80%。而被普通高等院校錄取,接受專科、本科教育的殘疾人已經約有3萬人,特別是近幾年來,每年都有4000人通過考試被國內高校錄取。

    30年來,殘疾人事業的國際影響進一步擴大。我國全面參與、推進國際殘疾人事務,積極加入聯合國《殘疾人權利公約》,與國際殘疾人組織和有關國際機構建立併發展良好的合作關係。中國殘疾人聯合會主席鄧樸方先後榮獲聯合國人權獎和奧林匹克銀質勳章。

    ……

    一組組數據、一個個事實,無不折射出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殘疾人事業的蓬勃發展。

    “以前我的許多同學都沒有工作,後來黨和國家有了好政策,再加上他們努力學習技能,現在大多幹起了美容美發、廚師、皮革護理等職業,能夠自食其力了。我們要告訴所有殘疾人,只要做到自尊、自信、自立、自強,我們同樣是對社會有用的人。”馬萬宇做了一個堅定的手勢。

    殘疾人群體自強不息感動社會震撼人心

    在很多中國人的印象中,舞蹈《千手觀音》是一個難以磨滅的記憶。“《千手觀音》對觀眾的強烈震撼,不僅在於它的藝術表現力,更重要的是它展現了殘疾人群體自強不息的人格力量。”中國殘聯宣文部副主任王濤是這麼認識的。

    從曾擔心“自己什麼也做不了”,到現在積極投身社會公益事業,改革開放30年來,殘疾人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越來越多地博得了社會的廣泛尊重。

    24年前為中國獲得第一枚殘奧會金牌的平亞麗,是一位無法用雙眼感知多彩世界的殘疾人。她之所以能挺過常人難以想像的艱難歲月,靠創辦3家按摩店自強自立,源於一個看似簡單卻讓人震撼的信念——一定要像健全人那樣生活。

    在如此頑強的生命面前,困難也不得不退卻。

    30年間,改革開放在推動經濟發展的同時,也為殘疾人事業發展帶來了活力,越來越多的殘疾人找到了實現自身價值的途徑,分享到改革發展的成果。中國殘聯理事長湯小泉説:“現在殘疾人就業率達到80%以上,國家安排了1800多萬農村殘疾人和400多萬城市殘疾人就業。”

    聽廣播曾經是有視力障礙的殘疾人楊清風獲取資訊的重要來源。如今,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他成為一名廣播節目主持人。他自信地説:“我們完全可以根據自身特點努力實現就業。”2006年3月,楊清風所在的北京“1+1視障人聲音工作室”成立。他的同事也大都是有視力障礙的殘疾人。

    “我們製作的節目分成兩大類,一是為殘疾人提供日常生活所需的各種幫助,如教殘疾人做菜、出行等基本技能;二是與殘疾人相關的活動報道,如殘奧會、特奧會等。”楊清風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侃侃而談。他説:“因為自己是殘疾人,所以特別了解殘疾人的需要,知道應如何為殘疾人提供幫助。例如告知某個視障人如何到達某個具體地點,我們的幫助會具體到按電梯內的哪個按鈕,非常實用,可操作性強。”

    現在,他們製作的節目已經在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等10多家電臺播出,並正在探索與廣播電臺建立長期固定合作。

    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起點,是我國殘疾人事業的新起點,也同樣是廣大殘疾人奮發圖強、積極進取、努力創造美好生活的新起點。中國殘聯黨組書記王新憲説:“在今天這個時代,應進一步提高殘疾人的生活質量,提高他們的社會參與度,使他們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建設者,和全國人民一道奔小康。”

    尊重、幫助殘疾人的良好社會風尚正不斷形成

    “理解、尊重、關心、幫助”變成了全社會的口號,殘疾人自強不息的事跡和全國廣泛的扶殘助殘活動,也有力地影響著社會,改變著社會風氣。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公眾對殘疾人的認識發生深刻變化,尊重、幫助殘疾人的良好社會風尚進一步形成。與此同時,為殘疾人量身定制的各種設施、各項措施正在城鄉間廣泛建設,普遍落實。

    現在,北京市123座地鐵站每站都有一個站口可以乘坐升降平臺,實現無障礙通行。殘疾人進出地鐵站時,工作人員還會協助他們使用。北京殘奧會開幕在即,輪椅升降平臺、殘疾人專用衛生間、低底盤公交車等“無障礙”設施在北京已隨處可見。

    而這些,只是全國各地建設無障礙設施的一個縮影,尊重殘疾人、關愛殘疾人的“無障礙”服務觀念已逐漸深入人心——民航機場已全部按無障礙要求進行了改造;部分城市的銀行、郵局等行業推出了手語服務;圖書館為盲人讀者配備了有聲讀物;一些企業開發了盲人上網軟體和聾人專用通訊設備……

    中國殘聯研究室主任陳新民介紹,長期以來,我國廣泛開展社會宣傳,傳播人道主義思想和現代文明社會的殘疾人觀,倡導理解、尊重、關心、幫助殘疾人的良好風尚,使殘疾人受到越來越多的尊重和幫助。“目前,我國已開展了全國助殘日、志願者助殘、紅領巾助殘、文化助殘、科技助殘、法律助殘等形式多樣的助殘活動,全國10萬個助殘志願者聯絡站中,登記在冊的助殘志願者已有287萬名,受助殘疾人達316萬人。”

    一位聾人朋友曾非常高興地告訴記者,他不久前在乘飛機從武漢到濟南時,發現電視屏幕上播出的安全提示出現了手語。“相信隨著關心殘疾人、尊重殘疾人、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殘疾人觀念的深入人心,生活中這樣溫馨的細節將會越來越多。”

    在“平等·參與·共享”的理念下,殘疾人正在克服自身困難,盡力融入社會;同樣,健全人也張開雙臂,為殘疾人融入社會創造積極條件。這種條件,不只是城市的盲道等無障礙設施的修建;在人們的心中,同樣需要“無障礙”的空間去接納殘疾人。

    中國殘聯黨組書記王新憲表示,對待殘疾人的態度以及殘疾人自身的精神風貌,是一個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標誌。殘疾人不僅是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創造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物質文明的一支重要力量。促進殘疾人事業發展,無論從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還是從以人為本、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等方面來講都是很重要的。

    從雅典殘奧會閉幕式上的《千手觀音》到殘疾人賽場的拼搏鏡頭,隨著了解的深入,殘疾人與健全人“融合”的趨勢也越發明顯。殘疾人自強不息、積極進取,力所能及地為社會做貢獻,在感動別人的同時,也激勵著自己。他們依靠自己的力量,使我們的社會更有活力,更加溫暖,更富生機。

 
 
 相關鏈結
· 中國殘疾人體育代表團參加歷屆殘奧會情況回顧
· 為夢想插上翅膀--2007年中國殘疾人事業發展巡禮
· 北京構築殘疾人溫馨家園:同在藍天下 共享人間情
· 山東多渠道完善殘疾人就業促進體系助殘疾人就業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