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中國與國際航天測控形成了良好的合作互惠關係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8年09月23日   來源:新華社

中國與國際航天測控形成了良好的合作關係

    新華社西安9月23日電(記者 陳輝)記者23日從西安衛星測控中心獲悉,中國航天測控迄今已與許多國家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係,發揮各自優長,相互進行航天測控、技術開發、國際聯網,達到了互惠互利的目的。

    ——中外航天測控相互支持。上世紀90年代初,中國航天進入國際市場後,西安衛星測控中心先後為我國承攬發射的亞洲一號、二號,澳星B1、B2通信衛星,巴星、銥星等數十顆國外衛星提供精確的測控服務,贏得了良好的國際信譽。同時,一些國家也為我國發射的衛星提供了良好的航天測控服務。

    ——國際聯網。1984年,西安衛星測控中心開始與法國進行國際測控聯網。目前已經實現了中國與智利、中國與瑞典的國際聯網,共享了測控資源。

    ——中外技術轉讓。1995年9月25日,中國與巴西簽訂了中巴地球資源衛星關鍵測控技術轉讓項目合同,中巴地球資源衛星由中國和巴西共同研究和使用,這是中國第一次對外技術轉讓合同,標誌著我國航天測控技術和軟體首次向國外航天機構商業化出口。

    近年來,我國衛星測控對外交流與合作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幾乎與世界所有著名航天測控中心都有交往,相互進行技術交流和合作,學習世界先進測控技術的同時,向世界展示了中國航天測控的實力與風采。

東風航天城:航天夢在變化中延續

    新華社酒泉9月23日電(記者林建楊、徐壯志、李宣良)奧運之後看神七。神舟七號載人飛船即將於本月底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即東風航天城發射,舉世矚目。

    一提起東風航天城,很多人會立即聯想到高聳的發射塔、線條流暢的白色火箭和洶湧噴射的火焰等。但這座即將50歲的航天城的點點滴滴依然神秘,鮮為人知。很多人不知道這片大漠中的“世外桃源”還生活著3萬多人,更不知道他們的日子過得怎麼樣。

    夢在延續

    走進東風航天城,從街名到建築物名字,處處透露著濃厚的航天氛圍:太空路、飛天公園、飛天賓館、神舟賓館等等。在貫穿小城東西的東風路上,路燈也做成了火箭托舉“神舟”飛向太空的造型。

    沿著東風路的南側豎起了37個“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榮譽牌,每個榮譽牌介紹一名功勳科學家及其生平。他們中包括理論物理學家周光召、核物理學家錢三強、光學專家王大珩等。這37個榮譽牌表達了後人對這些英雄的開拓者們的崇高敬意,同時激勵著一代代航天人不畏艱難,勇敢探索。

    東風航天城建於1958年10月20日,是中國組建最早、規模最大的綜合性火箭和衛星發射試驗中心,也是目前中國惟一的載人航天發射場。航天城距離酒泉市區200多公里,位於甘肅、內蒙古交界之處巴丹吉林沙漠的一片綠洲上。

    50年前,中國第一代航天科技工作者和建設者克服無數艱難困苦,用汗水、鮮血乃至生命在這片“不適合人類生存”的戈壁灘中建起一座火箭和衛星發射試驗基地,並創造了中國航天發射史上多個第一。

    50年來,一代代航天人繼承併發揚老一輩科學家不畏艱險、孜孜以求的精神,前仆後繼,終於建成這座現代化的航天城。如今這座航天城依然實行軍事化管理,不斷追求航天技術進步、實現中國人更多的航天夢依然是航天城的一切。

    迎接變化

    自上個世紀90年代初以來,航天城的服務業逐步發展起來,吸引一大批個體經營戶前來經商,航天城陸續擁有商場、超市、飯館、休閒娛樂場所等一些城市生活設施,人們的業餘生活不斷豐富起來。

    今年45歲的丁源就是其中之一。他從上個世紀90年代初開始與駐紮保衛航天城的部隊做一些小買賣,當時航天城的生活比較清苦枯燥,物品供應基本上靠軍供。4年前丁源到航天城承包了一個商鋪,先是開理髮店,不過很快轉行改賣燒烤。據他介紹,航天城從1992年開始不斷出現小變化,十幾年下來變化明顯。

    如今航天城的個體戶小商店很多,僅航天城最大的紅旗商場就有超過50家商店,銷售商品包括手機、服裝鞋帽等,甚至還有網絡商務,經營者有些是航天城工作人員或部隊的家屬,還有一些是像丁源這樣的外來經營者。

    丁源説,這裡不少房子還是蘇式風格的,外表老舊,但住戶的生活水平改善了很多,業餘生活也比較豐富。這幾年出現了幾個卡拉OK廳,比如“大漠之春”“花樣年華”等,有空可以去那裏唱歌跳舞放鬆一下。如今航天城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個體經濟發展對於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很有幫助。

    丁源表示,在航天城做生意,與在其他地方相比最大的不同是生意好壞和航天城的活動直接相關。碰上有重大發射活動,管理就非常嚴格,消費人群減少,他的生意就差了一些。

    對此丁源表示完全理解。他説,東風航天城是中國第一個發射基地,每次發射都事關國家利益,都會得到大家的支持。對於即將發射的神舟七號,他盼望著能取得圓滿成功。

    除了一大批個體經營戶,近幾年來隨著中國航天科技活動的逐步開放,東風航天城每每有重大發射活動,總有大批媒體記者紛至沓來。這一次神舟七號發射,僅來的國內媒體記者就將近200人,導致航天城“一鋪難求”。另外,還有十多家海外媒體也將首次受邀到航天城進行現場報道。

中國衛星在軌搶救技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新華社西安9月23日電(記者陳輝、黎雲)記者從中國西安衛星測控中心獲悉,中國衛星在軌搶救技術已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先後多次成功地排除在軌衛星重大故障,數十顆衛星壽命延長一倍以上。

    1991年2月14日,“風雲一號”衛星因計算機單元跳變,姿態翻滾,星上氣源耗盡。西安衛星測控中心組織專家經過78天的奮戰,跟蹤衛星500多圈次,發送7000多條指令,終於使衛星重新恢復對地定向姿態,轉入正常工作,被國外專家譽為測控史上的奇跡。

    2006年10月,我國一顆在軌衛星突然發生嚴重故障,衛星姿態失控,星體在太空開始翻滾。西安衛星測控中心組織30多位專家經過研究創造了一種全新的定姿辦法,經過69天不斷修正,終於成功挽救了這顆衛星,為國家避免了損失。

    2007年初,我國又有一顆在軌衛星發生嚴重故障,與地面失去聯絡。西安衛星測控中心組織專家經過100多天的努力,先後解決了衛星姿態預報、窄波束天線條件下的測控實施、小推力軌道機動三大技術難題,最終使故障衛星成功定點,起死回生。

    今年5月18日,直接為四川地震災區提供地震圖像的在軌資源二號03星突然發生故障,衛星持續噴氣,燃料消耗成倍增加,無法對地觀測。經過專家4天的搶救,這顆超期服役一年的衛星又轉入正常運轉,為四川災區提供了準確及時的服務保障。

 
 
 相關鏈結
· 我國航天遠洋測控事業30年來實現六大歷史性跨越
· 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行新聞中心25日開始接待服務
· 我國自主研製艙外航天服滿足神七飛行任務需要
· 文昌航天發射中心搬遷安置區工程近日全面動工
· 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行海上應急救援綜合演練舉行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