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輝煌30年:中國在民族復興的必由之路上闊步前進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8年09月28日   來源:新華社

    這是2008年8月23日,鳳陽縣小崗村村民在搬運剛採摘的葡萄。當年,安徽小崗村18個農民冒著生命危險在那張“包産到戶”契約上按下鮮紅手印。而現在,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創新農村經濟組織制度和經營機制,大力發展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目前,該村已發展起食用菌、葡萄等多個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成為農業發展、農民致富的新主力。每年僅葡萄一項,該村農民就能人均增收2000多元。 新華社發(資料照片)

    新華社北京9月28日電(記者 車玉明、張曉松、張景勇、季明)正在天津舉行的夏季達沃斯論壇上,世界經濟論壇主席施瓦布説:“中國將會成為引領世界經濟未來發展的主導力量。”

    中國經濟在全球中的重要作用,是改革開放30年中國發展的一個側影。從農村到城市,從經濟到政治、文化、社會,中國發生了歷史性巨變。30年的實踐鮮明昭示,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

    跨越溫飽、總體小康,踏上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征程——改革開放30年抒寫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進程中光輝燦爛的篇章

    “上海這家工廠簡直像是馬路工廠。工廠方面説,産品一多半不合格,賣不出去。”30年前,日本《讀賣新聞》駐香港記者松永二日這樣描寫上海一家集成電路企業。

    30年前,不只是上海這一家集成電路企業處於困境之中,許多國有企業乃至整個中國經濟都十分困難。

    30年後,全球權威新經濟雜誌《紅鯡魚》發佈“2007年全球百家成長最快企業”,有2家是來自上海浦東張江高科技園區的芯片設計企業。目前,張江已有佔據産業鏈高端的150家芯片設計企業,數量相當於美國矽谷的一半。

    改革開放是中國企業發展壯大的強大動力。

    1978年底,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在北京召開,同時也開啟了中國改革開放的歷史新時期。全面改革的進程從農村到城市,從上個世紀80年代的“深圳速度”到90年代的“浦東變化”,再到21世紀環渤海地區的異軍突起;從沿海開放、中部崛起,再到西部大開發,30年來,改革開放不斷取得新的歷史性突破,開創了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全面發展的嶄新局面。

    河南省商丘市梁園區劉口鄉會館村是黃河故道再普通不過的一個平原村莊。村支部書記雷曾翔説,改革開放之初村民們住的是草房,今天住樓房。剛大包乾那幾年,要是誰騎輛自行車去地頭幹活是很氣派的,現在家家都有機動三輪車,平均每戶有2輛電動車。村裏出了12個大學生,還有的考上了研究生。上大學走得遠,打工也走得遠。過去到鄰近村莊集鎮算出遠門,現在是全國各地跑。

    一個普通村莊的變化,是一個國家變遷的縮影。

    “30年改革開放帶來的最顯著的成就是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杜鷹説。

    下面一組數據的對比也許是最好的詮釋:

    1978年我國人均GDP是381元,按當時匯率折合149美元,2007年我國人均GDP上升為2640美元,比改革開放前增長了17倍;

    1978年我國貨物進出口總額僅206億美元,2007年我國的進出口總額21738億美元,已連續幾年穩居世界第三位;

    1978年以前,我國外匯儲備從未超過10億美元,2007年末這一數據已經突破1.8萬多億美元,為世界第一;

    從1978年到2007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增長了6倍以上,農村絕對貧困人口從2.5億人減少到1479萬人;

    ……

    30年,在歷史的長河中彈指一揮間。然而,在這短短的30年中,建三峽大壩、修青藏鐵路、辦奧運盛會、中國人行走太空……一個個夢想得以實現;在這短短的30年中,香港、澳門先後回歸祖國,中國以更加自信的姿態走向世界。

    30年,中國實現了現代化建設“三步走”戰略的前兩步,總體上達到小康,進而開啟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征程。

    “如果沒有理論上的新發展和實踐中的新創造,沒有改革開放,我們的黨、我們的國家,就不會有今天舉世矚目的成就。”全國黨建研究會會長、中央黨校原常務副校長虞雲耀説。

    不斷創新突破,成功應對挑戰——在改革開放中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全面改革的進程從農村到城市,從上個世紀80年代的“深圳速度”到90年代的“浦東變化”,再到21世紀環渤海地區的異軍突起;從沿海開放、中部崛起,再到西部大開發,30年來,中國改革開放不斷取得新的歷史性突破。這是2008年8月28日拍攝的上海浦東環球金融中心和金茂大廈。 新華社發(資料照片)

    在長江入海口南岸,有一片由江水沖積而成的沃野,直到上世紀90年代之前一直在沉睡。1990年6月,一紙批文讓這裡成為我國啟動最早的保稅區——上海外高橋保稅區,“自由貿易區”的改革試點率先在此起步。

    此後18年,中國涉外經濟歷史中的一系列“第一”相繼在這塊土地上産生:第一傢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外商獨資外貿公司,第一家跨國公司分撥中心,第一家保稅物流園區,第一家跨國公司採購配送中心,第一家跨國公司營運中心……

    “每一個第一的背後,都意味著對傳統經濟體制的一次新突破。”上海浦東外高橋功能區域管委會副主任簡大年説。如今,世界500強企業中已有127家進駐保稅區;而集保稅物流、保稅貿易、保稅加工和保稅展示等四大功能于一身的外高橋保稅區,經濟總量已佔全國15個保稅區將近半壁江山。

    改革開放的動力,既來自上層建築順應時代發展的主動放權和轉變職能,同樣也來自億萬群眾無比堅定的支持和推動。

    安徽小崗村18個農民冒著生命危險在那張“包産到戶”契約上按下鮮紅手印、四川國營企業寧江機床廠在《人民日報》上刊登首份“承接國內外用戶直接訂貨”廣告、“傻子瓜子”年廣久雇傭工人超過12人、集體企業娃哈哈“以小吃大”兼併國企杭州罐頭廠、溫州商人王均瑤“膽大包天”成為私人包機第一人……迸發於人民群眾的首創精神和改革開放意識,在創造歷史的同時,也讓民眾充分享受到改革開放的豐碩成果。

    改革開放必然伴隨一系列風險。沉著應對,才能化挑戰為機遇。

    上世紀80年代初,一名隨大眾汽車來華考察的德國《明鏡》週刊記者並不看好中國汽車産業的未來。他在報道中寫道:“大眾汽車將在一個孤島上生産,並且這裡幾乎沒有任何配件供應商。中國車間裏的葫蘆吊、長板凳、橡皮榔頭,都是我爺爺輩的生産方式。”

    歷史的發展,超出了這位德國記者的想像。2007年,大眾公司在華銷量超過91萬輛,中國超過德國成為大眾汽車最大的市場;而我國的汽車産量更是有望在2008年首度突破千萬輛大關。

    預言落空的還有所羅門美邦,在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後,這家當時華爾街最大的投資銀行預測,中國“入世”以後的前五年將會出現4000萬人失業,沉重的就業壓力遲早會把這個國家壓垮。

    而事實是,曾被認為將遭遇嚴重挑戰的中國,敏銳地把握“入世”後全球化的機遇,實現經濟持續發展和快速現代化。

    全球化是過去30年間世界經濟發展的主旋律。在為中國創造巨大發展機遇的同時,全球化也將風險帶到中國,使保持經濟平穩快速發展的難度超過以往。正是依靠改革開放,不斷創新突破禁區,中國才成功應對來自國內外的一系列挑戰,開闢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

    30年間,中國曾經歷蘇東劇變、東南亞金融危機、美國次貸危機等嚴峻考驗,每次挑戰都曾引發關於未來發展道路的思考,而改革開放,總能成為中國共産黨和人民堅定的選擇;30年間,中國也曾經歷過“98洪水”“非典疫情”“汶川大地震”等天災的肆虐,而改革開放,總能成為引領中國撫平創傷、恢復發展的動力源泉……

    中國革命的先行者孫中山先生説:“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則昌,逆之則亡。”改革開放,就是中國人的順勢而動,就是中華民族大步追趕時代潮流的關鍵抉擇。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必須繼續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擴大開放——改革開放是決定中國未來前途的戰略方向

    2008年8月,德國漢堡港碼頭上停泊的一艘輪船博物館裏,一個名為《30年——成功的改革開放政策》的照片展吸引了人們的目光。德國人馬庭·庫摩用鏡頭記錄了中國30年的變遷。這是參觀者在觀看馬庭·庫摩攝影作品。 新華社發(資料照片)

    2008年8月,德國漢堡港碼頭上停泊的一艘輪船博物館裏,一個名為《30年——成功的改革開放政策》的照片展吸引了人們的目光。德國人馬庭·庫摩用鏡頭記錄了中國30年的變遷。

    馬庭·庫摩認為“改革開放後的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他更關心今後中國的走向,“我希望10年後再訪中國,再通過鏡頭記錄中國,那將非常有意思。”

    “三十而立”。中華民族用改革開放30年的光輝歷程,以嶄新的姿態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現在,我們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

    “站在新的起點,世界風雲變幻。處於黃金髮展期和矛盾凸顯期的中國經濟社會發展面臨一系列新考驗新挑戰:制約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性障礙依然存在;粗放發展方式還未完全轉變;國際經濟疲軟、動蕩……”中央黨校教授沈寶祥説,要有效應對這些困難風險和複雜局面,就必須不為任何風險所懼,不被任何干擾所惑,繼續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擴大開放。

    黨的十七大對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今後5年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突破制約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瓶頸,努力形成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體制保障,切實把發展轉入科學發展的軌道,也需要在改革攻堅上取得新突破,在提高對外開放上再上新水平。

    “改革開放堅持到底才是勝利。”46歲的邱繼寶雄心勃勃地説。曾以補鞋為生、靠300元貸款起家的飛躍縫紉機集團董事長邱繼寶,忘不了是改革開放讓“飛躍”從一個困難重重的小廠,飛躍到今天的世界先進行列。

    “奧運之後,中國必定將繼續奉行改革開放的政策,繼續走和平發展的道路,以更加熱情和積極的姿態擁抱世界。”法國巴黎大學人文地理學博士、中國問題專家皮埃爾·皮卡爾説。

    小崗村黨委書記沈浩説:“紀念改革最好的方式就是繼續深化改革。只要堅持改革、深化改革,小崗人一定會更加富裕,小崗的明天一定會更加美好。”

    是的,為了中國的明天更加美好,我們將在改革開放這一民族復興的必由之路上繼續前進,創造新的輝煌。

 
 
 相關鏈結
· 改革開放壯麗樂章——中國載人航天奮鬥歷程回眸
· 中國僑聯紀念改革開放30週年座談會28日在京舉行
· 巴西知名學者表示中國的改革開放推動了世界發展
· 僑務工作與改革開放30週年座談會27日在京舉行
· 僑務工作與改革開放30週年座談會27日在北京舉行
· 改革開放的洗禮 民族精神的讚歌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