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標誌農村改革發展站在新起點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8年10月14日   來源:人民日報

    剛剛閉幕的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標誌著我國農村改革站在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

    十七屆三中全會提出了到2020年農村改革發展基本目標:農村經濟體制更加健全,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基本建立;現代農業建設取得顯著進展,農業綜合生産能力明顯提高,國家糧食安全和主要農産品供給得到有效保障;農民人均純收入比2008年翻一番,消費水平大幅提升,絕對貧困現象基本消除……

    這樁樁件件,都甜到了農民的心坎上。

    農村改革,帶來農村巨變

    30年前,安徽小崗村村民嚴宏昌冒著極大的風險,同17位村民一起,簽了承包土地的生死狀;當年的大連農村小夥韓偉憑著養雞,硬是把他的“咯咯答”牌雞蛋推廣到北京和上海的超市,甚至推廣到了日本和韓國的超市……農村改革讓一部分農民先富起來,並走上農村工業化道路。如今,更多的農家小夥和姑娘背起行囊,來到他們陌生的城市打工,在城市立足,在城市發展……

    30年來,中國農村發生了巨大而深刻的變化。無論是農民人均收入的不斷提高,還是農業綜合生産能力不斷加強;無論農産品流通的放活,還是農村經濟的全面繁榮,歸根結底,是黨中央英明領導農村改革不斷深化的結果,是億萬農民艱苦奮鬥拼搏創新的成果,是廣大幹部群眾披肝瀝膽團結奮進的結晶。

    回顧30年,我國農村改革,一步一個腳印,不斷向縱深邁進。第一步是以家庭承包經營為核心,建立農村基本經濟制度和市場機制,保障農民生産經營自主權,奠定了農村市場經濟的基礎。第二步是以農村稅費改革為核心,調整國民收入分配關係。如今的農村改革,是以促進農村上層建築變革為核心,實行農村綜合改革,解決農村上層建築與經濟基礎不相適應的一些深層次問題,著力建設更加美好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我國農村改革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取代了計劃經濟,建立了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的農村經濟體制框架,基本形成了按市場需求配置農業資源、按供求決定農産品價格和農村生産要素自由流動的市場機制。這一根本性改革大大解放和發展了農村生産力。

    特別是黨的十六大提出了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戰略,黨中央連續5年下髮指導農業和農村工作的一號文件,出臺了一系列具有里程碑和劃時代意義的支農惠農政策,激發了農民種糧積極性,我國農業迎來了連續第五個豐收年;林權制度改革的全面推開,讓農民成了山林的主人,沉睡的荒山煥發了青春;農業生産綜合能力建設,為農村繁榮奠定了基礎;農村綜合改革又為新農村建設謀劃了美好的未來。

    一系列農村改革正在統籌推進,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不斷地向深度和廣度推進。農村迎來了快速發展、加快發展的新時代。

    夯實農業基礎,讓農民得實惠

    我國農村改革的出發點,就是始終尊重農民意願和農民創造,保障農民的物質利益,尊重農民的民主權利,不斷夯實農業基礎,讓農民得實惠。

    數據最能説明問題,我國糧食總産量從1978年改革之前的6000多億斤增加到2007年的10030億斤,30年增産60%以上。全國農村沒有解決溫飽的農民,從改革開放之前的2.5億人減少到2007年底的1479萬人。農民人均年純收入從1978年的134元增加到2007的4140元。

    近年來,通過大力推進改革開放,注重制度建設和創新,全面深化農村改革,我國農業和農村經濟出現了可喜的變化,農村綜合改革邁出新步伐。

    縣鄉財政管理體制改革平穩推進。圍繞建立覆蓋農村的公共財政制度,縣鄉財政管理體制改革按照財力和事權相匹配的原則,調整和完善省以下財政體制。為確保農村稅費改革與農村綜合改革的順利推進,中央財政不斷加大對地方轉移支付力度。從2000年至2007年,中央財政預算安排農村稅費改革和農村綜合改革的轉移支付資金累計達3000多億元。

    以鄉鎮機構、農村義務教育和縣鄉財政管理體制改革為主要內容的農村綜合改革,取得階段性重要成果。鄉鎮機構改革試點不斷擴大。按照中央5年內不增加編制的規定,各地精心組織、週密安排。據統計,到2007年6月底,全國開展鄉鎮機構改革試點的鄉鎮達到14049個,佔鄉鎮總數的40.5%。

    雲南省雲龍縣委書記徐會良感慨地説:“農村綜合改革,從制度上夯實農業基礎,有力地促進了農業發展和農民增收。”

    以新的理念和思路破解農村發展難題

    在農村改革的偉大實踐中,我們也遇到了一些新情況和新問題。農村土地承包責任制還要進一步完善,農民收入增幅相比城鎮居民還是不夠大,農業基礎設施還很脆弱,農業科技信息服務還滿足不了需要。

    以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為標誌,中國農村又迎來了新一輪改革。

    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推進農村改革發展,關鍵是要在以下三個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一是要大力加強制度建設,不斷完善有利於農業農村發展的體制機制。二是要大力發展現代農業,不斷提高農業綜合生産能力。三是要大力發展農村公共事業,統籌城鄉公共資源分配,不斷促進農村社會全面進步。

    深入推進農村改革,多予少取放活,其中“放活”是關鍵。現有土地承包關係要保持穩定並長久不變,同時,要根據農民的意願,在堅持依法自願有償的前提下,允許農民以多種形式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發展適度規模經營。發展現代農業,必須大力培育合作經濟組織,財政補貼、金融支持、減免稅費等配套改革措施應進一步跟進。加快構建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是我國家庭經營的農業走上現代化道路的必由之路。

    實踐證明,必須鞏固和加強農業基礎地位,始終把解決好十幾億人口吃飯問題作為治國安邦的頭等大事;必須切實保障農民權益,始終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廣大農民根本利益作為農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必須不斷解放和發展農村社會生産力,始終把改革創新作為農村發展的根本動力;必須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始終把著力構建新型工農、城鄉關係作為加快推進現代化的重大戰略;必須堅持黨管農村工作,始終把加強和改善黨對農村工作的領導作為推進農村改革發展的政治保證。

    當前,中國農村改革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必須適應中國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形勢,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毫不鬆懈地繼續推進農村改革,努力開創農村改革發展的新局面。 (記者 高雲才 顧仲陽)

 
 
 相關鏈結
· 人民銀行召開會議學習貫徹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
· 農業部召開會議傳達學習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
· 氣象局局長傳達中國共産黨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
· 杜青林向黨外人士通報中共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
· 十七屆三中全會:掌握改革開放主動權|政策信號
· 十七屆三中全會:在新的起點上推進農村改革發展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