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0月14日電(記者 劉菊花、馮曉芳)近年來,中國裝備製造業迅猛發展,增長速度高於製造業,遠高於GDP的增速,成為拉動國民經濟快速增長的主要動力。其總量規模居世界前列,但整體水平與發達國家還有很大差距。在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的新形勢下,中國裝備製造業迎來發展新契機。
兩個“因素”促進增長
裝備製造業是為國民經濟發展和國防建設提供技術裝備的基礎性、戰略性産業,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和技術水平的重要體現。經過近60年的發展,中國裝備製造業形成了獨立完整、門類齊全、具有相當規模和一定水平的裝備製造體系,為國民經濟和國防建設提供了一批重要裝備,已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産業。
目前,中國雖然已成為世界裝備製造業大國,但還不是強國。據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司司長張相木介紹,我國裝備製造業自主創新能力薄弱,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對外依存度較高。同時,粗放的發展方式還沒有根本轉變,結構性矛盾比較突出。另外,高新技術與傳統裝備工業改造結合還不夠,裝備製造業信息化程度還不高,遠不能適應中國工業化進程的需要。
張相木認為,當前我國發展裝備製造業面臨著很好的發展機遇,有兩個因素值得關注。一是隨著我國工業化進程的不斷加快,也帶來了裝備製造産業升級與産業振興,這個過程中內需增長將拉動整個行業的不斷增長。二是受經濟全球化和人工成本不斷增加的影響,國外有很多裝備製造業正在逐步向外轉移,而世界上普遍承認中國製造業經過近60年的發展,已具有相當規模,有了一定的實力和基礎,這也為國外向我國轉移製造業提供了現實的可能,為我國裝備製造業的發展帶來了機遇。
四個“結合”推動全面提升
我國裝備製造業的發展目標是到2010年,發展一批有較強競爭力的大型裝備製造企業集團,增強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重大技術裝備製造能力,基本滿足能源、交通、原材料等領域及國防建設的需要。依靠區域優勢,發揮産業集聚效應,形成若干具有特色和知名品牌的裝備製造集中地。建設和完善一批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國家級重大技術裝備工程中心,初步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逐漸形成重大技術裝備、高新技術産業裝備、基礎裝備、一般機械裝備專業化合理分工、相互促進、協調發展的産業格局。
“圍繞這個目標,要始終堅持四個方面的原則,即堅持市場競爭和政策引導相結合,堅持對外開放和自主創新相結合,堅持産業結構調整和深化企業改革相結合,堅持重點發展和全面提升相結合。”張相木表示。
據了解,下一步,我國裝備製造業將以結構調整為主線,優化産品和産業結構;以科技進步為支撐,提高裝備製造業自主創新能力;以重點工程為依託,推進重大技術裝備自主製造;以市場為導向,發展壯大一批大型裝備製造企業和工程中心。同時,我國將建立健全振興裝備製造業法規和標準,加快完善促進裝備製造業健康發展的外部環境;進行體制機制創新,鼓勵發展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企業集團,推動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全面提升裝備製造業發展水平和國際競爭力。
六個“有利於”實現振興
“推進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對於正加速發展的裝備製造企業來説,也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張相木表示,這主要體現在六個“有利於”:有利於適應我國現階段裝備工業經濟發展的需要,進一步推動裝備製造企業協調健康發展;有利於促進裝備工業“兩化”融合,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有利於實現裝備製造業的快速躍升,增強我國的綜合實力;有利於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産業結構優化升級,促進裝備製造工業由大變強;有利於裝備製造工業提高自主創新能力。
今後幾年裝備製造業面臨的競爭將非常激烈。如何運用高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産業?如何提升裝備製造質量和水平?如何堅持循環經濟,走可持續發展之路?“振興裝備製造業,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也是一項長期艱巨的歷史任務。”張相木説。
據了解,我國正加快推動落實振興裝備製造業的戰略,組織擬定重大技術裝備和自主創新規劃、政策,依託國家重點工程建設推動有關重大專項的實施,推進重大技術裝備國産化。同時,圍繞國民經濟發展的重點領域,組織實施重大産業技術開發專項,突破技術瓶頸制約,開發並掌握一批關鍵、共性技術,提高産業的核心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