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重的話題 艱巨的任務
──國家防總秘書長鄂竟平談山洪災害應急處置
新華社北京10月23日電(記者姚潤豐)伴隨著大江大河的平穩度汛,今年全國主汛期已全面結束。但受颱風和局地超強暴雨影響,今年汛期全國山洪發生頻次高、涉及面廣、災害嚴重的特點十分突出。國家防總統計顯示,截至9月30日,今年全國因山洪災害死亡412人,佔洪災死亡總人數近80%。
山洪災難防治作為一個沉甸甸的課題,擺在了各級防汛指揮部門面前。我國山洪災害防治存在哪些問題和困難?面對突如其來的山洪,應急處置需要把握好哪些關鍵環節?記者為此採訪了國家防總秘書長、水利部副部長鄂竟平。
“目前我國山洪災害的危害性越來越突出,群死群傷事件時有發生,已成為我國自然災害造成人員傷亡的主要災種,嚴重制約了山丘區經濟發展、人民群眾脫貧致富。”鄂竟平説,即便在偏旱年景,全國局部性暴雨引起的山洪災害仍時有發生,山洪災害已成為當前我國防洪減災工作中亟待解決的突出問題。統計資料表明,全國有1500多個縣級行政區在山丘區,約7400萬人不同程度地受到山洪、泥石流、滑坡災害的威脅。1950-1990年間,我國因山洪災害死亡15.2萬人,死亡人數佔同期洪澇災害死亡總人數的67.4%。
鋻於山洪災害分佈廣泛、發生頻繁、突發性強,預測預防難度大、成災快,破壞性強的特徵,山洪災害防禦有著突出的特點。鄂竟平介紹,近年來,我國山洪災害防治工作雖然取得了一定進展和成效,但仍存在很多問題和困難。
山洪災害點多、面廣、受威脅人口多,災害頻繁而嚴重。據統計,我國山丘區流域面積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約5萬條,70%的河流經常發生山洪災害。全國山洪災害威脅區面積約48萬平方公里,29個省區市、1836個縣級行政區、約7400萬人不同程度地受到山洪災害的直接威脅。這些山洪災害點大部分都位於邊遠山區,缺乏基本的通信和預警手段,信息傳遞非常困難,很難保證人員及時轉移,給災害防治工作帶來很大困難。
降雨時空分佈不均,突發暴雨極易引發山洪災害。我國汛期降雨量佔全年降雨量的80%左右,暴雨區多且暴雨強度大,是山洪災害的主要誘因。受經濟水平和技術手段所限,目前我國很多山洪災害易發區雨量監測站點嚴重不足,對局部強降雨的預報精度不高,對山洪災害發生與發展的預測不準,很難及時發出預警信息,同樣給災害防禦工作帶來了很大難度。
人類不合理的生産生活活動加劇了山洪災害。由於我國人多地少的特殊國情,長期以來,山丘區不少群眾建房選址不當,住房建在易受山洪災害威脅區域,甚至侵佔洪水行洪通道,人與水爭地、人與山爭地的現象普遍存在。另外開荒種地、開礦、修路等活動客觀上加劇了水土流失。這些不合理的生産生活方式加大了山洪災害發生頻次,加劇了災害損失程度。
山洪災害防治基礎工作薄弱。山洪災害頻發嚴重的區域大多是經濟欠發達地區,現有的防禦手段欠缺,基本沒有工程防護設施。如按照規劃完成山洪災害防禦體系建設,資金缺口很大,將嚴重影響山洪災害防治工作的開展。
鄂竟平説,黨中央、國務院對山洪災害防禦工作高度重視。為加強山洪災害防治,水利部會同國土資源部、中國氣象局、原建設部、原國家環保總局編制完成了《全國山洪災害防治規劃》,國務院在2006年10月的批復文件中明確要求,各地應將這項工作納入地方“十一五”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結合本地區實際制定實施計劃,逐級落實防治目標和任務。中央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都應加大對山洪災害防治的投入力度,按照以地方自籌為主、中央投資為輔的原則,多渠道、多元化籌措資金。
做好山洪災害的應急處置,關鍵要把握好哪些關鍵環節?鄂竟平表示,從常態上,一要樹立以防為主、主動避災的觀念,時刻保持高度警覺,時時強化災害意識;二要加強管理,規範人類自身活動,減少人類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加強建設項目風險評估,科學規劃住房選址;三要切實落實防禦責任制,強化責任落實;四要制定切實可行的防禦預案,細化各項防災措施,並加強演練。
從應急處置上,關鍵要把握好三個環節:首先,要切實把好監測預測預報環節。要加強小流域、高強度暴雨和溪河洪水的預報,提高預報水平;要因地制宜地採取遙測、人工簡易觀測、群測群防等多種措施,及時得到實時雨水情信息。其次,要切實把好預警環節。得到暴雨、洪水、災害預報信息或實時信息後,要在第一時間內通過手機短信、電話、廣播、電視、鳴鑼、打鼓、口哨等手段,迅速將有關預警信息發佈出去,及時通知有關責任人員和廣大幹部群眾。第三,要迅速、果斷地轉移危險區域人員。要按照預案規定的措施和路線,迅速組織群眾向安全地區轉移,或採取自救措施,避免人員傷亡,並做好受災群眾的安置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