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南京11月6日電(記者徐機玲)面對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經濟下行趨勢,江蘇全省上下積極應對,化風險為機遇,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實現了經濟平穩健康發展。
江蘇省省長羅志軍6日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江蘇作為改革開放的先行區,有著較強的綜合實力、創新活力和可持續發展動力,全省人民有信心戰勝困難和挑戰,在新一輪國際競爭中贏得發展新優勢。
認清形勢,牢牢掌握經濟工作主動權
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江蘇省地區生産總值增長13.1%、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5.9%、城鎮固定資産投資增長23.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23.9%、外貿出口增長23.4%、實際利用外資增長22%,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增長26%、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3.9%、農民人均現金收入增長16.8%,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同比上漲6.4%。
“江蘇能在今年複雜多變的經濟困局中,保持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得益於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也得益於江蘇改革開放30年打下的堅實基礎,以及加快調整産業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取得的積極成效。”羅志軍説。
江蘇是我國製造業大省,也是外貿出口大省。全省工業佔經濟總量的50%以上,出口額佔GDP比重的60%,工業品銷售額三分之一依靠國際市場。羅志軍指出,作為沿海開放度較高的地區,江蘇首當其衝地受到世界經濟形勢變化的衝擊和影響,也比其他地區更早地感受、迎接了這一挑戰和考驗。
“針對今年日益顯現的經濟增速回落態勢和經濟下行風險,我們始終保持清醒頭腦,增強憂患意識,積極主動應對。”羅志軍説,在對經濟運行中深層次矛盾進行剖析時,江蘇既看到國內外經濟環境變化的客觀制約因素,也看到自身産業結構不盡合理,難以防範國際經濟風險的巨大差距。
他認為,正是對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緊迫性、重要性認識深,抓得緊,江蘇在應對經濟環境變化時爭取了主動。今年以來省裏相繼出臺了一系列以科學發展為導向的政策、文件,僅對財稅分配體制的重大調整,今後5年省級新增財力將調整給市縣兩級300多億元。全面清理、精簡行政事業性收費,一年可為基層企業減負近40億元。
通過加大政策創新力度、分類指導力度和工作推動力度,江蘇著力抓經濟運行調節、産業轉型升級和協調服務,引導企業不等不靠、主動作為,依靠自身努力和創造性的工作,化解難題、打開局面,實現了促發展、保增長,推動經濟健康運行。
走出困局,關鍵要提升自主創新能力
羅志軍分析,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金融危機、經濟危機仍在蔓延發展,當前要高度重視“三個傳導”和“三個壓力”:即國際金融風險向國內傳導、虛擬經濟風險向實體經濟傳導、中小企業困難向上遊資源型大企業傳導;世界經濟環境惡化所帶來的需求性調整壓力、我國經濟經過多年快速增長後所面臨的週期性調整壓力、生産要素價格上升和節能減排等政策導向所形成的結構性調整壓力。
他強調,這些因素的疊加效應,將使我國的經濟發展面臨更大的壓力和挑戰。要破解這一困局,關鍵是要儘快提升國家、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這既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根本途徑,也是應對各种經濟風險最為有效的辦法。這一點已被今年以來許多企業的實踐所證實。”
羅志軍説,他多次到企業調研,有兩點感受特別深刻:第一,凡是結構調整力度比較大,産業結構相對較好的企業,抗風險能力就比較強;第二,凡是自主創新能力比較強,擁有自主知識産權和自有品牌的企業,産品競爭力就比較強。因此,江蘇始終把産業結構調整作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關鍵環節,把自主創新作為提高企業競爭力的核心任務,並以“調優、調高、調輕”為導向,大力推進全省主導産業高端化、新興産業規模化、傳統産業品牌化。
“外部經濟環境的壓力為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增強了動力,而市場需求減弱、優勝劣汰加劇的挑戰,也倒逼更多的企業增強了自我調整、自主創新的緊迫感。”羅志軍指出,江蘇近來多種形式、載體的産學研合作等創新活動空前活躍,高新技術産業、新興産業逆勢上揚、增速迅猛,傳統産業也加快了科技創新步伐。
他列舉了一串令人印象深刻的數據:今年三季度江蘇高新技術産業産值增長28.4%,新能源、新材料、新醫藥和環保四大新興産業增幅均在30%以上,光伏産業産值增長200%以上,成為突出的亮點。全省專利申請量達7.76萬件,比上年增長43.5%。各級財政科技支出增長30%左右,企業研發投入佔全省研發投入的80%。
化風險為機遇,贏得新一輪發展優勢
羅志軍認為,當前要堅定科學發展的信心,尤其是要增強群眾的消費信心、企業的投資信心和幹部的工作信心。他説,現在大家面臨的困難是共性的,但面對困難的態度不同,結局就可能不一樣。江蘇在多年的發展中,形成了具有比較優勢的所有制結構、産業結構、企業結構和優勢互補的區域發展格局,應該能夠在困難中堅持、在挑戰中生存、在調整中贏得更大的發展。
從“危”中尋“機”,在適應大環境中做好小環境,是江蘇破解經濟困局的必然選擇。
羅志軍説,具有較強的科教實力和較大的對外開放度是江蘇兩大優勢,江蘇要以此為動力,利用當前宏觀調控和經濟週期變化形成的倒逼機制,加快實現“三個轉變”,即推動投資拉動向創新驅動轉變、資源依賴向科技依託轉變、江蘇製造向江蘇創造轉變,全面提升産業層次,力爭實現經濟較長時期的高質量發展。
他強調,現在國際環境的變化,對“引進來”“走出去”都是機遇。江蘇既可以用較低的成本引進國外先進技術設備和高層次人才,也可以用江蘇的優勢擴大對外投資,特別是擴大能源資源方面的投資,在境外建立更多的生産基地和資源戰略基地。
通過抓好經濟運行調節,提高生産要素保供、資金保障和重大項目支撐能力,江蘇在調整産業結構、發展新興産業上,已初步形成“高點起步、高位競爭”的先發優勢;一大批企業增強了自主創新能力,正在實現“脫胎換骨”“騰籠換鳥”的轉型升級;經濟結構調整加快了産業梯度轉移,推動産業向高端攀升,各地經濟增長頻現亮點。
羅志軍表示,今年後兩個月、尤其是明年的經濟形勢仍不容樂觀,困難和挑戰會進一步加大。江蘇將抓住長三角區域發展和江蘇沿海開發上升為國家戰略的重大機遇,採取擴大有效投入、加大金融財稅對經濟發展支撐等多項措施,促進經濟健康穩步發展。同時,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重點,切實加強社會建設。近期,將實行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做好關停企業新失業人員幫扶工作,確保實現今年新增就業和控制失業雙重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