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1月25日電(記者 林紅梅)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公路建設發展迅速。從一組組數字中,可以看到30年來我國交通行業發生的巨變。
交通運輸部新聞發言人何建中25日在此間舉行的交通運輸部新聞發佈會上公佈了一組數字:
一是我國公路建設規模快速增長。30年來,我國公路通車總里程由89萬公里增長到358萬公里,增長3倍多;我國公路建設年投資規模由1978年的4.9億元增長到2007年的6490億元,提前13年實現了總長35000公里的“五縱七橫”國道主幹線的基本貫通。
二是高速公路從無到有,發展迅速。從1988年第一條高速公路滬嘉高速公路建成通車,到2007年底,我國高速公路通車里程達54000公里,穩居世界第二。
三是農村公路建設穩步推進。改革開放初期,我國農村公路只有59萬公里,到2007年,農村公路總里程達313萬公里。已有99.O%的鄉鎮和88.2%的建制村通了公路。
四是橋隧建設舉世矚目。我國相繼建成一批深水基礎、大跨徑、施工難度高的大橋或特大橋。2007年,又有兩座世界一流的橋梁建成通車,一座是36公里長的杭州灣跨海大橋,一座是世界上首座跨徑超過1000米的斜拉橋--蘇通長江公路大橋,這標誌著我國橋梁建設已由橋梁大國步入橋梁強國。在隧道建設方面,我國相繼建成了中梁山、六盤山等一批(特)長隧道。2008年,總長18公里秦嶺終南山隧道建成,是世界上建設規模最大的高速公路隧道。
何建中表示,交通作為國民經濟的基礎性産業,公路建設的發展對加快建設統一市場、實現資源有效配置、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提高對外開放程度、推動國民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發揮了重要作用。便捷高效的公路交通也日益改變著人們的思想觀念和生活方式,擴大了出行半徑,極大地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何建中分析認為,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公路交通發展取得巨大成就,首先得益於國家優先保障基礎設施建設,把公路交通作為國民經濟發展的重點領域來抓。
公路發展有長遠的戰略規劃做保障,是快速發展的第二原因。他介紹,從上世紀80年代初期開始,在公路建設方面,國家先後出臺了《關於劃定國家幹線公路網(試行)的通知》《國道主幹線系統規劃》《國家高速公路網規劃》《農村公路建設規劃》等一系列文件,在這些長遠規劃的項目儲備保障下,公路建設抓住應對金融危機、擴大內需等戰略機遇,實現了跨越式發展。
第三,中央及各級地方政府把公路交通放在優先發展的重要位置,建立了國家投資、地方籌資、社會融資、利用外資的多元化籌資渠道,開放了公路建設和投資市場,保障了我國公路建設持續、快速、健康地獲得投資。
何建中認為,公路交通的發展充分調動了各方面的積極性,公路建設由行業行為轉變為政府和社會行為,為公路交通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環境。《收費公路管理條例》《公路建設監督管理辦法》和《公路工程技術標準》一系列文件的出臺,保障了公路建設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科學管理。
在公路的建設過程中,堅持公路建設技術的自主創新,開發應用了包括數字化規劃技術、自動化勘察設計技術、特殊地質築路成套技術等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科研成果,有些公路建設技術已接近或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為我國公路交通實現跨越式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持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