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江西:開展“造地增糧富民”工程受農民群眾歡迎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8年12月02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南昌12月2日電(記者 李美娟)站在鄱陽湖邊上的余幹縣康墾大堤上,記者放眼望去:一大片肥沃的糧田,平平整整,幾乎望不到邊,其間幾米寬的機耕道、水泥砌的灌溉渠筆直地伸向遠方。而以前,這裡是野草叢生的灘塗、小土坡、廢水塘……

    余幹縣國土資源局副局長吳小雄告訴記者,“造地增糧富民”工程讓這裡舊貌換新顏,新增耕地1.8萬畝。

    這項名為“造地增糧富民”的工程,目前正在贛鄱大地蓬勃開展。記者採訪所經過的公路邊、糧田裏,時常能看到“造地增糧利國利民”之類的宣傳牌。

    江西是全國糧食主産區之一,素有“江南糧倉”的美譽,至今仍是全國兩個不間斷向國家提供商品糧的省份之一。然而,江西省耕地面積4249.8萬畝,人均耕地面積0.98畝,僅為全國人均佔耕地面積的71%。

    為了增加糧田面積、增加糧食産量、增加對國家糧食安全的貢獻、增加農民收入、增加發展後勁、增加森林覆蓋率,江西省提出了“先造地、後用地;先做加法、後做減法”的思路,從去年開始,打算用5年的時間、投資82.6億元,實施“造地增糧富民工程”,並以吉泰盆地和鄱陽湖平原為重點區域,造地30萬畝、整理耕地350萬畝;新增有效耕地面積40.5萬畝。

    據悉,“造地增糧富民”工程以不影響行洪泄洪、不造成水土流失、不破壞生態環境為前提,以宜耕未利用地(荒山、荒坡、荒灘)開發和土地復墾(廢棄道路、磚瓦窯、礦山等復墾)、農田整理(高標準農田建設)為手段,對田、水、路、林、村等進行綜合整治,從而改善土地利用結構和農民生産生活條件,增加有效耕地,提高耕地質量。

    由於在農村,各家各戶田地零散,且大小不一、高低不平,土地利用率不高,耕作起來往往因為水塘、土坡等很不方便。記者採訪發現,“造地增糧富民”工程正是運用國家資金,幫助農民把高高低低的中低産田,變成“田成方、渠成網、路相通、地平整、土肥沃、旱能灌、澇能排、機能進、産能增”的優質糧田,為此,深受農民群眾歡迎。

    余幹縣鷺鷥港鎮沿河村委會上家白村組47歲的村民趙福興説,我們聽説要搞土地整理,一開始很不情願,就派人去搞過土地整理的江埠鄉米灣村了解情況,那裏的人告訴我們“土地整理給村民帶來了實惠”,於是,我們也就搞了起來 。

    指著如今已是一馬平川的糧田,趙福興笑著説:“土地整理前,這裡一半以上都是低窪田,只能種一季稻,産量少,而且靠天吃飯,旱時灌溉成大問題,要用木水車壓水。現在這裡耕地面積翻倍,而且全部是雙季稻,優質田,有灌溉渠、灌溉站,旱澇保收。”

    村民趙曉明説:“上白家村組原來耕地300畝,經過整理,耕地有600畝,村小組100戶人家,家家都增加了耕地面積。我家幾兄弟原來只有五六畝地,現在是12畝多。畝産由以前七八百斤提高到現在的1200多斤。由於耕作條件好了,現在家家戶戶都是機械化種田,比以前輕鬆多了。”

    江西省國土資源廳土地整理中心副主任袁國山介紹,去年江西已造地11.54萬畝;今年,已立項79個,建設規模12.19萬畝,預計可新增耕地10.6萬畝。

    據悉,造出來的新增耕地,按照土地的權屬,由擁有土地所有權的村集體農民集體決定,可按村組規定分配給農戶種養,也可以集中連片承包給種養大戶組織種養,還可以引進特色農業産業公司來經營生産。一般來説,根據土地的適宜性,水源好的地方,優先用於水稻種植;水源條件稍差的,主要用於蔬菜和旱作物的種植,或發展多種種養經營。

    眼下,安義縣黃洲鎮土地整理項目區經過整理新增耕地800多畝,形成了大型生態農業綜合性蔬菜出口創匯基地。南昌縣蔣巷鎮大悅裏通過土地整理項目則建成了水稻種植和水産養殖經營生産基地。上高、安遠、鄱陽等傳統種糧大縣,還把耕地整理項目與新農村建設、農村公路建設和農田水利建設等項目,進行配套推進。

    近年來,江西省按照“先造地、後用地”的思路,把土地管理由重審批向重造地轉變,變“先佔後補”為“先補後佔”。同時,對工程項目進度快、完成任務好的地方,在安排用地計劃指標上予以傾斜;對通過驗收的耕地,允許按等級折算耕地佔補平衡指標,形成耕地佔補平衡的倒逼機制。 

 
 
 相關鏈結
· 江西:優先安置農民工到本地工業園區就業
· 江西:農民申報專業技術職稱免費免外語
· 江西鄱陽縣15萬農民工可直接享受跨省報銷醫藥費
· 江西:參合農民當天出院當天報銷
· 韓啟德在江西檢查農民專業合作社法貫徹實施情況
· 江西:2987家農民專業合作社帶動百萬戶農民增收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