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能減排也是抵禦危機的堅固盾牌
——中國經濟形勢基層調研採訪札記之十五
新華社武漢12月7日電(記者 張先國、程雲傑、張旭東)節能減排通過減少溫室氣體和污染物的排放,産生巨大的生態效益,其經濟效益不可低估。新華社經濟形勢調研小分隊記者近日在基層調研採訪發現,在不少地方和企業,節能減排項目不僅帶來滾滾財源,還是抵禦市場危機衝擊的堅固盾牌。
11月20日,在國內鋼鐵業形勢日益嚴峻之際,馬鞍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一條新的火車車輪生産線逆市投産,業界頗感振奮。馬鋼股份公司總經理蘇鑒鋼説:“馬鋼之所以比一般企業更‘耐寒’,一個重要原因在於近幾年抓了一批節能減排項目,有效降低了企業成本。”
據了解,近幾年馬鋼在節能減排方面的投資達50億元。比如,他們在國內率先採用燒結餘熱發電技術,把過去的廢氣廢熱變成電能,年發電量達1億千瓦時,可滿足企業60%的用電需求,1千瓦時就節約4角錢。此外,他們還通過國內最先進的能源控制系統每年節約成本1億多元。最近,利用建設成本降低的機會,馬鋼新上了一批新的節能減排項目。
節能減排不只是大企業的專利,不少農民專業戶也在爭取嘗到節能減排的甜頭。安徽省無為縣農民鄧立翠經營著全省第一家祖代種鵝場,隨著鵝毛價格大跌,她遭遇了十幾年來最大的困難。從當小保姆起步的鄧立翠並沒有氣餒,最近她正忙著建沼氣工程,完工後每月可節省電費上萬元。她説:“省錢的事自己就可作主,不像賺錢要靠市場的臉色。”
節能減排還可以改變一個城市的命運。湖北省黃石市是典型的資源枯竭型城市,近兩年黃石以節能減排為突破口抓城市經濟轉型。去年,生産了61年的水泥廠全線關停,冒了32年煙的電廠煙囪被爆破炸毀,13家重點耗能企業萬元産值能耗同比下降7.6%。大冶有色金屬公司利用廢礦渣每年生産銅精礦4萬噸,年增效益達3億元。目前黃石市的礦渣、鋼渣、鐵渣、煤渣和尾砂再利用率達到85%以上。
黃石市長王建鳴説,資源枯竭型城市普遍面臨著“增長恐慌”,因擔心增長速度放慢影響到社會評價,抓節能減排,短期看影響了稅收,長遠看則延長了經濟增長的週期,節能減排抓好了,資源型城市的很多“壞毛病”都可治愈。
近年來,中央高度重視節能減排工作,並將其作為硬指標納入考核體系,還層層建立了目標責任制。今年11月28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再次強調,“要實現節能減排的更大進展,強化目標責任,推進節能減排重點工程建設,強化節能管理,強化污染治理。”
節能減排關係到結構調整的效果,關係到增長方式的轉變,關係到可持續發展的大局,不只是政府的任務,也是全社會的責任。深入認識節能減排的效益,能增強廣大企業和群眾的自覺性和主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