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農業氣象科研助推我國農業防災減災 成效顯著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8年12月08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12月8日電(記者于文靜)記者8日從農業環境科學峰會上獲悉,我國農業氣象科研事業開展55年來,在豐富農業氣象理論指導生産,降低農業氣象災害損失和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等方面正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相關負責人表示,在全球變暖背景下,極端氣象災害增多增強,水資源短缺加劇,土地沙化、鹽鹼化速度加快,農業病蟲害趨多趨廣,給農業生産帶來嚴重影響,尤其受乾旱、洪澇等氣象災害影響,我國農業生産面臨的自然風險更多更大。加快農業氣象科研發展對防災減災、保障農業生産意義重大。

    這位負責人介紹説,我國農業氣象科研事業開展55年來,專家、學者提出的作物氣候生産潛力理論,為改革我國耕作與種植制度提供了指導,為多熟種植、間套復種、合理密植與噸糧田建設提供了科學依據,提出的農業氣候界線和作物生態適應性理論,為合理佈局、農業區劃和氣候資源利用提供了科學依據。

    記者從峰會上了解到,上世紀50年代,我國在季風熱帶和亞熱帶南緣利用有利地形和坡地逆溫帶成功引種橡膠樹,突破了學術界北緯17度以北為種植禁區的傳統認識,將我國種植橡膠的區域推進到北緯32度。80年代,完成了我國糧、棉、油、煙、茶、果樹等20種主要農林作物氣候資源圖集和氣候區劃。90年代,提出了亞熱帶丘陵山區不同作物的種植上限與立體種植模式,提出了行之有效的防寒避凍技術,擴大了柑橘、茶樹等多种經濟作物的種植區域,取得重大經濟效益。

    此外,通過研究重大氣象災害的發生規律與減災途徑,形成了利用氣候區劃與災害風險評估成果、地形氣候與農業小氣候資源的減災對策與技術,克服或緩解了農業災害。研製的小麥、玉米、大豆、花生、棉花等五大作物抗旱種衣劑,在乾旱條件下,出苗率提高了20%至30%,已累計推廣5000多萬畝,減少乾旱造成的損失60多億元。

 
 
 相關鏈結
· 氣象局召開農業氣象業務發展研討會矯梅燕作報告
· 浙江農業氣象部門簽合作備忘錄 建災害預警機制
· 農業氣象專家提醒:完熟期是玉米最佳收穫期
· 河南:農業氣象保障工程助力打造糧食生産核心區
· 許小峰:認真做好農業氣象服務 力保秋糧豐産豐收
· 生態與農業氣象業務軌道建設的重點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