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2月15日電(記者雷敏)今年3月份以來,我國消費增速已連續9個月保持20%以上,創近年來最好水平,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不斷增強。
當前,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我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擴大內需尤其是擴大居民消費需求對保增長的意義空前凸現。
消費引擎強勁發力
根據國際經驗,一個國家人均GDP超過2000美元,消費將進入快速增長期。近五年,我國消費年均增長13.1%,2007年,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7年來首次超過投資,成為消費、投資、出口中貢獻最大的一項。
今年以來消費延續了去年的增勢。統計顯示,今年前11個月我國累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21.9%,增幅比去年同期加快5.5個百分點。在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中,消費引擎強勁發力。
消費擴大有其必然性,今年以來居民收入繼續增長,成為消費擴大的基礎。前三季度,我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7.5%;農村居民人均現金收入實際增長11.0%。
同時,提高個稅起徵點、銀行存款利率下調和免徵利息稅、加大社保投入,以及出臺有關補貼政策等,使消費環境不斷改善。
不過也要看到,2月份高達8.7%的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CPI)漲幅也曾導致消費的實際增速大打折扣。目前,由於宏觀調控措施效應的逐步顯現、國際價格傳導壓力有所減弱以及翹尾因素減弱等因素,我國CPI漲幅已連續7個月回落,11月已降至2.4%,消費確實是在擴大。
商務部表示,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消費市場持續快速發展,消費結構不斷升級。目前,中國是世界上消費市場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成為世界上第一大手機市場、國內旅遊市場、寬帶市場,也是第二大汽車市場以及第三大醫療市場。
居“安”思“危”
從世界各國經濟發展的一般規律看,消費是拉動經濟增長的最終動力。但長期以來,中國居民的消費率偏低、儲蓄率偏高。據國家統計局初步測算,今年前三季最終消費對中國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44.5%,仍大幅落後於世界一般水平30多個百分點。
從已公佈的11月份宏觀經濟數據來看,進出口和利用外資均出現負增長,中國經濟正經受外部衝擊和國內調整的雙重壓力,直接影響老百姓的收入和消費信心,10月份我國消費者信心指數比上年同期回落4.1個百分點。在這種背景下,擴大國內需求特別是消費需求,對經濟繼續保持平穩較快發展的勢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消費者信心不足,與當前經濟前景不明有關,但居民收入預期不確定、城鄉社保體系不健全,是長期制約消費需求持續增長的主要因素。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取得突飛迅猛的發展,百姓生活有了質的飛躍。但在醫療、教育、住房、社會保障等民生和社會事業領域,確實存在不少歷史欠賬。這使得百姓在消費時顧慮較多,經濟增長更多依賴出口和投資拉動。
與此同時,今年以來,股市、樓市低迷導致居民財産性收入大大縮水,與住房、汽車相關的消費也出現明顯降溫。
改善民生擴大消費
我國正處在工業化、城鎮化快速發展階段,有13億人口的廣闊市場,有較高的儲蓄率,在外需萎縮的情況下,擴大消費保增長有很大的迴旋餘地。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把改善民生作為保增長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要以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和擴大最終消費需求為重點,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中的比重,繼續做好調整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工作,提高居民財産性收入,大力促進農民消費,穩定發展住房消費和汽車消費,著力發展服務消費和旅遊消費,不斷增強最終消費能力。
會議明確將加大對低收入家庭的補貼和救助力度。此外,還要較大幅度增加公共支出,實行結構性減稅,優化財政支出結構,繼續加大對“三農”、就業、社會保障、教育、醫療等方面的支持力度。
此前,有關部門已陸續出臺一系列惠及民生、拉動消費的舉措。明年我國將提高糧食最低收購價格,繼續提高對農民的補貼;明年1月1日起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平,按照當地2008年人均基本養老金水平10%左右增加。
最近出臺徵求意見的新醫改方案強化了政府在基本醫療衛生制度中的責任和投入,維護公共醫療衛生的公益性;我國將用三年時間基本解決全國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的住房問題;今年第四季度我國將新增教育資金44億元,用於加快中西部地區教育事業發展;通過財政補助推動“家電下鄉”,預計四年內可拉動農村消費近萬億元;我國將加大對旅遊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和鄉村旅遊的投入力度,加快地震災區旅遊業恢復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