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確保2010年底完成大中型
和重點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任務?
新華社北京12月16日電 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決定》指出,要確保2010年底完成大中型和重點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任務。我們要深刻領會中央這一重大決策,充分認識如期完成病險水庫除險加固任務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累計興建了8.7萬多座水庫。這些水庫大多數建於20世紀50年代末到70年代初,限于當時的技術經濟條件,不少水庫設計和施工質量“先天不足”,加上工程設施年久失修老化嚴重,大量水庫存在安全隱患。近年來中央安排投資對部分重點病險水庫進行重點加固,但由於病險水庫為數眾多,目前全國仍有各類病險水庫約3.7萬座。
全國水庫防洪保護範圍內有3.1億人口、132座大中城市、4.8億畝農田。這些水庫對下游城鎮村莊、工礦企業、重要公共設施以及城鄉、工農生産生活關係重大。水庫一旦失事,將給人民群眾生命財産帶來巨大損失,影響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當前我國病險水庫點多面廣量大,許多水庫防洪標準低、大壩穩定性差、壩體壩基滲漏、建築物老化損毀、金屬結構和機電設備不能正常運行等問題突出。在全球氣候變化加劇、極端天氣事件增多、局部集中暴雨災害頻發的情況下,病險水庫對防洪安全的威脅更加突出。
水庫是綜合防洪減災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經過大規模的水利建設,目前我國主要江河流域基本形成了以控制型水庫、重點堤防、蓄滯洪區為主體的防洪工程體系。在抗禦1998年長江大水、2003年和2007年淮河大水等歷次大洪水中,通過科學調度,水庫攔洪滯洪、削峰錯峰,發揮了顯著的防洪效益。但是,因為有3.7萬多座水庫存在病險問題,使得我國防洪體系在調蓄洪水方面的作用難以充分發揮,每到汛期來臨,這些病險水庫都成為防洪減災中的薄弱環節。
此外,我國水資源時空分佈不均,與經濟社會發展不相匹配,水資源短缺已成為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制約因素。近年來,我國乾旱災害呈現出明顯加劇的態勢,頻次增加、範圍擴大、過程延長、影響加重。水庫作為農業灌溉的重要水源和城市供水的重要水源,在應對乾旱缺水、保障城鄉供水安全方面發揮著主要作用。但是,由於存在病險問題,許多水庫不能按設計水位蓄水,降低了調蓄水資源的能力,難以發揮正常的供水效益。對現有病險水庫進行除險加固,不佔耕地,不用移民,成本低,見效快,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