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我國首任環境保護局局長曲格平談30年來環保發展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8年12月18日   來源:新華社

“我國環保事業邁出的每一步都不輕鬆”
——首任環境保護局局長曲格平談30年環保發展

    新華社北京12月18日電(新華社記者 顧瑞珍)“改革開放的30年,經濟快速發展,國力不斷增強,人民生活顯著改善。與快速的經濟發展相比,環境保護的腳步顯然有些遲緩了。不過,國家付出了很大努力,取得了重大進展。”一説到環保,今年78歲的曲格平激情不減當年。

    作為首任環境保護局局長的曲格平,親歷了我國環境保護的每一個歷程。他最深的感觸是,我國環境保護事業邁出的每一步都不輕鬆。

    在近日由人民網主辦的“改革開放30年中國環保事業”高峰論壇上,曲格平被評為“改革開放三十年十大環保貢獻人物”。

    在曲老的記憶裏,我國的環境保護出現轉機還是在1978年。“那時候,對於公眾來説,環境保護這個概念還沒有形成。當時人們理解的環境保護就是環境衛生。”

    1978年,《環境保護工作彙報要點》出臺後,1979年,又出臺了我國歷史上第一部環境保護的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據曲老介紹,當時國家還沒有獨立的環保部門,只有一個不上編制的臨時性工作機構——國務院環境保護領導小組。時任這個小組辦公室負責人之一的曲老告訴記者,在那樣的背景下,能先出臺一部環境保護的法律是不得了的一件事。

    “當年制定環境保護基本國策時,許多人很不以為然,説環保怎麼能成為基本國策?現在,環保國策已成為共識。”在1982年年底召開的全國環境保護會議上,正式宣佈環境保護是一項基本國策,確定了環境保護在現代化建設中的重要位置。

    我國的環境保護雖然起步晚,但在改革開放中跟上了世界潮流。從1998年,環境保護局升格為環境保護總局;到2008年,環境保護總局再次升格為環境保護部,我國環境保護歷史上有了首任部長周生賢。

    30年後的今天,曲格平説:“我國環境保護事業迎來了歷史上的最好時期。”回顧改革開放30年來環保事業走過的路程,這位德高望重的環保老兵頗感欣慰:“總體上看,從基本國策到可持續發展戰略,從走‘生産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到建設生態文明,環境保護的視野越來越寬廣,思路越來越清晰,內涵越來越豐富,制度越來越到位。”

    30年來對環境污染的控制,從工廠廣泛開展的達標排放基礎上,又結合工業産業結構調整進行控制。近年來國家把節能減排作為約束性指標下達全國,使一些嚴重污染指標得到抑制,找到了一條有效控制環境污染的管理措施。

    此外,生態恢復建設擺上了議程,特別是實施退耕還林、退耕還草政策後,森林覆蓋有較大增長,局部地區水土流失和荒漠化蔓延特別是沙化面積急劇惡化趨勢有所緩和。

    “改革開放使得人們打開思路,看到了外面的世界,對發達國家曾經走過的‘先污染、後治理’老路格外警醒,學到了他們先進的環境保護理念和做法。這些年,整個社會的環境意識不斷提高,人們對環保事業與社會進步關係的認識越來越深刻。”説到這裡,曲格平話鋒一轉:30年的改革開放促進了中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但在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的過程中,傳統的粗放型增長模式仍然有著強大的慣性,一些地方的經濟發展還是以破壞生態和犧牲環境為代價,形勢依然十分嚴峻。

    曲格平分析認為,造成環境問題的原因,既有客觀的,也有主觀的。主觀方面主要是:

    ——經濟發展方式轉變遲緩。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國家已選定循環經濟發展方式,國內外的實踐都證明,實施這種發展方式,不僅可以促進經濟的持續發展,而且可以從源頭上解決環境污染的問題。當前推行循環經濟方式遇到的障礙,主要是體制上存在的一些弊端所致。需要深化改革,鋪平發展道路。

    ——法制鬆弛,監管不力。國家已頒布環境與資源保護方面的法律25部,主要領域和方面都有了規定,如果按照法律規定去辦,現存的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問題應該比較快的得到控制。但是有法不依,執法不嚴的現象普遍存在。轉變政府職能,依法行政,依法保護環境,加強環境管理部門能力建設是當務之急。

    展望我國環境形勢,總體是看好的。曲格平説:“關鍵是要真正按照科學發展觀辦事,大力推進循環經濟,切實依法保護環境,這樣才能做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實現經濟與環境的雙贏。”

 
 
 相關鏈結
· 環境保護部分析檢查制約環保科學發展的突出問題
· 工業和信息化部:對環保不達標的企業不提供擔保
· 發展改革委:推進資源性産品價格和環保收費改革
· 18省將在京展出30年來最突出節能技術和環保成果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