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深情厚誼係藏胞——西藏軍區官兵的10個感人故事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8年12月26日   來源:人民日報

    

    西藏軍區總醫院為SOS兒童村的孩子們檢查身體、共度“六一”兒童節。趙海波攝

    這一片高原很神奇,藍天碧水映照生命的和諧。

    這一顆真心很執著,踏遍冰天雪地想著老百姓。

    喜馬拉雅獻給你聖潔的哈達,雅魯藏布在為你深情地歌唱。

    一首流傳在雪域高原的藏族歌曲,唱出了58年來,西藏軍區官兵與當地藏族群眾的魚水情,唱出了藏族群眾對金珠瑪米的愛,唱出了藏漢一家親的血脈相連。

    一“門巴將軍”的13小時

    兩年前6月的一天,海拔4800米的那曲縣德吉鄉。

    西藏軍區總醫院12人醫療隊,在那曲地區丁青縣巡診後,來到這裡。20時許,在村長羅松次仁的帶領下,醫療隊走進了德吉鄉點措家。這是一間不足20平方米的破舊土屋,床上白髮蒼蒼的老阿媽已經休克過去,情況十分危急。當得知眼前這位就是“門巴將軍”(門巴即漢語“醫生”)李素芝時,點措一下子跪在李院長的面前,希望能治好她婆婆的病。

    “趕緊把氧氣袋拿過來,給老阿媽量體溫、聽心率。”顧不上寒暄,李素芝一邊給老阿媽把脈,一邊吩咐隨行的護士。老阿媽是由於重感冒引發的急性高原肺水腫,必須馬上實施治療,處理不及時很可能就有生命危險。

    “小趙,趕快給老阿媽注射氯化鈉。”……“快,注射一支強心針。”儘管室內氣溫接近零攝氏度,但李院長已是滿頭大汗。

    兩小時後,老阿媽的臉上依然沒有一點血色,呼吸十分急促,原來老阿媽的咽喉部被痰給堵住了。

    李院長準備用嘴吸出濃痰,焦急的點措一把拉住了李院長。“阿媽命該如此,就讓她去吧,我們不能讓您遭這種罪呀。”説完已是泣不成聲。不顧點措阻攔,李素芝嘴對嘴地幫老阿媽吸痰,在場的人都被李院長的舉動,驚得張大了嘴巴……不知所措的點措再一次跪在地上,一個勁磕頭……

    老阿媽的呼吸漸漸緩了過來。“病情還沒有穩定下來,處理不當很易反復發作。”李素芝仍不時地給她量體溫、把脈搏,反復觀察病情。次日早晨9點多,李素芝雙眼佈滿血絲,將配好的藥方交給點措。

    老阿媽甦醒後,淚流滿面,執意將帶著體溫的護身符挂在了李院長的脖子上。

    二膝下無子有親人

    在拉薩市敬老院,提起金珠瑪米,老人們的臉上都會露出幸福的笑容。

    一次偶然的機會,拉薩警備區官兵去看望敬老院老人時,老人的居住條件和室內衛生環境,讓官兵的心裏變得沉重起來。院領導無奈地告訴他們,養老院一共有20來人,都是無兒無女的孤寡老人,而院裏的工作人員又十分有限,資金也十分短缺,一時半會也難以兼顧。僅10分鐘,官兵們就自發將2000余元的捐款交到了負責人的手中。在隨後的時間裏,官兵們經常利用業餘時間去養老院探望老人。幫助老人換洗衣物,為老人理頭髮、剪指甲,陪老人們拉家常等,並時不時地為老人們帶去營養品,老人們也都很快接受了這些“金珠瑪米”。

    2006年12月,敬老院老人曲貢在臨終前,將自己多年積蓄的1000元錢交到官兵的手上。他孤寡一生,臨終最大的遺憾就是這輩子沒人叫過自己一聲“爸爸”。在場的官兵一聲聲感人的“阿爸”,久久地迴響在病房中,老人滿足地含笑辭世。

    藏民族有這樣一個傳統,老人去世後,都要由自己的子女背上屍體圍著寺廟走一圈,以便讓老人能夠魂歸天堂。為此,官兵們還背著老人的遺體繞著大昭寺走了一圈,了卻了老人的心願。

    曲貢老人留下的1000元錢,官兵們全部捐給了敬老院。

    三雪山之巔播種希望

    3月5日,是西藏拉薩市達孜縣邦堆希望小學開學的日子。一大早,一幢幢新樓,窗明几淨,寬敞明亮的教室裏,新式桌椅教具一應俱全。孩子們身著嶄新的校服,朗朗的讀書聲飛出窗外,像一首歌,沁人心扉。

    “我們學校原來住的是80年代修建的土坯危房,吃的是被牛羊糞便污染了的陰溝水。由於教學設施條件差,孩子們不願在這裡上學,老師們想法調走,學校一度陷入困境,是西藏軍區領導和機關幫助我們克服了困難,並跨入拉薩市先進學校的前列。”學校校長尼瑪十分動情。

    早在2000年8月,時任西藏軍區司令員的蒙進喜和政治委員段錄定到達孜縣調研時,了解到邦堆小學的落後狀況後決心幫助改善當地的教學條件。通過壓縮機關開支、多方協調等辦法,籌集到400多萬元援助經費用於邦堆希望小學的基礎設施建設。

    2001年,在那個天寒地凍的日子裏,西藏軍區上千名官兵、上百台車輛開進了希望小學的建設工地。西藏軍區原副政委多嘉帶領官兵們背著乾糧,翻山越嶺,在海拔5000多米的門珠山上找到了一處清潔水源,解決師生們吃水難的問題。

    西藏高原高寒缺氧,含氧量不足內地的60%,空手走路也相當於在內地負重20公斤。官兵們在長達5個多月的艱苦施工中,用肩扛手提這種最原始的辦法,硬是將10000多立方米的石頭河沙、80多噸水泥、380條200多公斤重的水管等施工材料運上了山,並在山腰上建起了一座容量200噸的蓄水池和兩個總容量為65噸的過濾池,徹底結束了邦堆鄉附近3000多名村民祖祖輩輩飲用不健康水的歷史。

    四孤兒措姆上學記

    在西藏,貧困是大部分藏娃輟學的重要原因。今年8月,在拉薩市團結社區上演了感人的一幕。

    這天,某摩步團到團結社區開展助民活動,官兵們的視線被一個藏族女孩吸引。十七八歲的小女孩不讀書,為啥撿起了垃圾?官兵心裏感到納悶。後來在社區知情人士的透露下得知,女孩叫丹增措姆,是個孤兒,一直靠社區的一位好心人供養上完了高中,但去年好心人也重病不起,一時間,措姆只能靠撿垃圾來維持生計。

    今年,措姆以優異的成績被西藏民族學院錄取。看著紅彤彤的錄取通知書,措姆犯難了,不但高額的學費讓她難以承受,就連平時的生活費也不知該如何解決。於是,措姆利用暑假期間,再次提起編織袋撿垃圾,希望能賺取到上大學的學雜費用。措姆的故事讓官兵落淚了,他們當即捐款5000元,並承諾負擔她大學四年的全部費用。措姆如願走進了她嚮往的大學校園。

    措姆給該團官兵的信中寫道:有了解放軍的資助,我現在在學校都很好,前段時間還當了學校文藝部的副部長……

    伍300粒青稞8年情

    2008年8月18日。西藏拉薩市次角林村藏族大學生丹增正在發愁新學期的學費時,軍區某炮團官兵給他送來了5000元。丹增的鐵盒裏又多了一粒青稞。在這個意義非凡的鐵盒子裏,丹增已經投進了300多粒青稞。這是8年來,金珠瑪米幫助他實現大學夢的真實見證。

    丹增,西藏大學的二年級學生。小學六年級時,因家裏困難,拿不出多餘的錢來讓他繼續讀書。開學那天,他走在那條熟悉的路上,忍不住哭了起來。哭聲,引來了炮團的官兵。當他們了解到丹增的困難後,當即捐款600多元,下午就送到丹增的家裏,並表示會一直資助下去,直到他上完大學。丹增打心裏感激這些金珠瑪米,但是不知如何表達,於是他準備了一個小鐵盒:每當金珠瑪米幫助他一次,他就往鐵盒裏放一粒青稞。在金珠瑪米的資助下,他順利完成了初中、高中的學業,並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西藏大學。

    考上大學的那一天,炮團官兵在部隊食堂為他舉辦了“喜宴”。手捧300多粒沉甸甸的青稞,丹增許下了一個小小的心願:願佛祖保祐他的兵哥哥,個個健康、幸福。

    六“吉祥仙女”飛出喜馬拉雅

    廣東省佛山市藏族中學,有一位美麗的藏族女孩,她叫德吉卓瑪。每隔一段日子,她都會寫信給駐守在喜馬拉雅山下的金珠瑪米,彙報自己的學習情況。

    “解放軍叔叔您們還好嗎?告訴您們一個好消息,我今年又領到了學校頒發的獎學金,此時,我心裏對您們充滿了感激,是您們給我插上了一雙會飛的翅膀,讓我在屬於自己的藍天下盡情飛翔……”6月中旬,德吉卓瑪給駐藏某旅政治部寫來感謝信,信中特別標明一定要把喜訊轉告乾爹夏旅長。

    同許多藏族青少年一樣,德吉卓瑪(藏語:吉祥仙女)一直想走出大山,去看看外面世界。是金珠瑪米幫德吉卓瑪實現了飛出喜馬拉雅的夢想。

    德吉卓瑪,家在西藏米林羌納鄉朗多村,3歲時母親就離開人世,父親體弱多病,一家人靠政府低保金生活。為了照顧病中的父親,年僅10歲的德吉卓瑪不得不輟學,擔負起繁重的家務活。時任駐藏某旅旅長的唐建明得知此事後,決定用自己的工資資助德吉卓瑪重返校園,照顧好小卓瑪病中的父親平措頓珠。

    2004年,資助德吉卓瑪的接力棒傳到了現任旅長夏懷軍的手中。夏旅長夫婦把卓瑪當親女兒一樣看待,每逢到了週末,夫婦兩個人到德吉卓瑪家,幫助她補習功課,給她做些可口的飯菜,讓自己的女兒和她一起學習。2005年中考,德吉卓瑪以優異成績考入廣東佛山市藏族中學。

    去廣東上學前,夏旅長夫婦特地給德吉卓瑪買了新衣服,把她打扮得漂漂亮亮,並把2000元交給她購買學習和生活用品。夏旅長每月定期將500元生活費存入德吉卓瑪的卡上。

    七十里水路生死情

    這是一段泥沙流量大,流向極易改變的河流;這是一條沒有航標、險情四伏的航道。1998年8月,西藏林芝地區連降暴雨,雅魯藏布江洪水陡漲。28日一大早,八一鎮裏定村三個生産小組200余名藏族群眾,在雅魯藏布江邊心急如焚,哭聲、喊聲、洪水聲連成一片。眼睜睜看著被洪水隔離的江心4個島上300余畝成熟待收的莊稼、數千頭牛羊,就要被洪魔吞噬。情急之下,村長尼瑪次仁跑到林芝軍分區船舶運輸隊求援。

    災情就是命令。“珠峰號”、“3204號”兩艘馬力強勁的運輸船立即分頭向島上駛去。江上暴雨如注,風高浪急。剛出碼頭,“珠峰號”上的劉貴平突然發現左邊有一直徑近10米的漩渦,右邊是湍急的洪流。操舵手張洪武頓時傻了眼。用力前衝就會船翻人亡,向右則會駛入急流中。劉貴平控制離合器,命令機電長加足馬力,讓張洪武緊把船舵,終於擺脫了漩渦。

    “3204號”潛水運輸船滿載藏族群眾和牛羊,船剛離岸,轟鳴嘈雜的運輸船嚇得牛羊撞斷欄杆接連往洪水中跳。戰士們扎入江中,拽著牛角、羊頭順流往岸邊靠。經過長達10多個小時的奮戰,牲畜、糧食得以保全,挽回直接經濟損失3萬餘元。

    八又見那抹迷人的綠

    2008年6月20日,聶拉木縣樟木鎮。生活在這個邊境小鎮的人們,度過了驚心動魄的一天。連續數日的暴雨,造成大部分山體滑坡,發生了特大泥石流。不到一小時,波曲河支流形成了一個直徑達500米的堰塞湖,水位逐漸上漲,身處上遊小島上的50多人進退兩難,面臨滅頂之災,而堰塞湖一旦潰決,下游的3000多人也將在劫難逃。

    人民生命財産重於泰山。駐守在小鎮的日喀則軍分區某邊防連,第一時間做出反應。此時,前往小島的所有道路都被泥石流衝斷。來不及多想,連長高明當機立斷,帶一個排架起溜索,並親自前往孤島,他要將群眾一個一個地溜出來。

    1個、2個、10個……戰士們不忍心連長這樣累下去,都爭著要去替換他,但都被嚴厲地拒絕了,當他將最後一個群眾成功運送出來的時候,高連長已因嚴重體力透支暈了過去。

    指導員劉軍軍正帶其餘官兵緊急疏散下游群眾。當大家都以為全部人員都撤離危險地段時,只見一個婦女癱坐在地,哭喊著説自己的孩子不見了,劉指導員立即讓幾名戰士上前安慰她。自己帶領兩名班長衝進危險地段尋找孩子。幾經週折,終於找到在家熟睡的孩子。説時遲那時快,當他們剛剛把孩子轉移到安全地帶時,堰塞湖潰決了,鋼筋水泥橋和河畔的民居瞬間蕩然無存,但3000多群眾無一傷亡。

    群眾抹著淚,不停地念叨:“金珠瑪米,金珠瑪米……”

    九牧民平措的“特殊生意”

    平措是西藏那曲縣德吉鄉一村的牧民。他每天早出晚歸,流汗出力,卻一個子兒不掙,村民們都嘲笑他“傻透了”。

    5年前,平措全家8口人住在一個破舊不堪的土坯房裏,過著靠政府救濟度日的生活。為改變貧困牧民生活現狀,那曲縣人武部在德吉、門地鄉開展了“百戶家庭脫貧致富奔小康”活動。平措成為第一批受益者。人武部抓住當時縣城大搞城鎮建設的時機,積極與縣委、縣政府聯絡,出面為平措等6位牧民貸款購買了手扶拖拉機,並對他們進行了一個月的技術培訓。

    有了車,有了技術,人武部領導又與地方有關部門和建築商協調聯絡,幫助牧民們攬到一宗宗生意。一年下來,僅靠運輸沙石和建材平措就凈掙3800多元。短短3年時間,平措不僅還清了貸款,建了新房,還把手扶拖拉機換成了東風運輸車,並圓了孩子的求學夢。

    “一定要為‘公家’做點事,不然怎能對得起政府領導和人武部的官兵!”2002年5月,青藏鐵路那曲安多段施工任務剛一展開,平措就把運輸車開到了工地。指揮部負責人李建新以為他是來找“生意”的,問他一天需要多少工錢。平措直搖頭,對李建新説:“我不要工錢,我是來義務支援的。”

    十真情遍灑和諧社區

    今年5月13日,一封來自拉薩市城關區統建社區、由2000多名居民簽名的聯名感謝信,輾轉送到西藏軍區政委王增缽、司令員舒玉泰的案頭。這封厚達13頁、飄著酥油芳香的信件,記錄了西藏軍區某高炮團二連官兵為民排憂解難、傳播現代文明、維護社會穩定的感人故事,散發著軍民互助、和諧共處的氣息。統建社區居委會書記平托老大媽激動萬分地説:“我們能有今天,全靠二連官兵!”

    一天晚上,拉薩突降暴雨,洪水瞬間洶湧而來,污水和垃圾漫過小河衝進居民區,危急時刻,親人解放軍來了! 他們在齊腰深的洪水中打著手電幫搬傢具、背老人小孩、送生活用品,等到所有的居民都安頓下來以後,才拖著濕漉漉的身軀回連隊。洪水退去後,居委會湊錢買來了管道,準備鋪設直通拉薩河的800米長排水管以解水患,但找包工隊一問,居民們傻了眼:少了20萬不幹!關鍵時刻,大夥想到二連的官兵。連長周天福請示上級同意後帶著全連官兵來到施工地點。堅硬的水泥路面一鎬挖下去手震得發麻,泥濘的水溝一鍬鏟下去污水四淺……沒有一人叫苦叫累,雖然沒有任何報酬,但一米、十米……管道在官兵們高亢的番號聲中頑強地向前延伸。

    半個月後,排水管全線鋪通,1000多名社區群眾手捧哈達、提著青稞酒和酥油茶,簇擁在連隊門口:“感謝共産黨為我們派來了‘金珠瑪米’,為我們派來了‘活菩薩’。”

    西藏軍區廣大官兵同藏區人民58年的軍民情誼,比天高,似水長。這情誼深深植根于270多萬藏族群眾的心底。

    58年來,軍民和諧互助,在青藏高原不斷敘寫一個個真情共融的動人故事,成為軍民魚水情深、漢藏一家親的真實寫照。

    真心換真情(短評)

    漢藏一家親。在新的歷史時期,西藏軍區官兵發揚“老西藏精神”,在完成各項任務的前提下,數十載如一日,積極為西藏各族群眾服務,贏得了群眾的愛戴,為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始終把新一輪群眾工作的重心放在教育群眾、服務群眾上,是西藏軍區的一條重要經驗。修“愛民路”、建“雙擁橋”、辦“魚水小學”;參加河流、溝渠的整修治理,援建新農村通電、通水、通訊工程;與農村失學兒童和在校貧困學生建立“一幫一”、“1+1”助學關係;參加搶險救災,保護群眾的生命財産安全……這一切,都使西藏各族同胞從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中,感受到黨和國家的關愛,體會到民族大家庭的溫暖。

    從西藏軍區官兵服務群眾的故事中,我們看到了新西藏軍民團結、民族和睦、社會和諧的新篇章,看到了人民解放軍在“世界屋脊”聽黨指揮、服務人民、英勇善戰的崇高形象,看到了西藏社會穩定、民族團結、人民幸福、各族群眾安居樂業的美好前景。

    用真心換真情,才有西藏各族群眾對人民解放軍的熱愛,才有“金珠瑪米”——藏族群眾心中、口中最為尊貴的稱謂。西藏軍區官兵熱忱服務藏族群眾的事跡值得稱道,經驗值得總結推廣。 

 
 
 相關鏈結
· 西藏軍區總醫院醫療隊為山南雪災群眾送醫送藥
· 西藏軍區部隊派指揮組和醫療通信等先遣隊赴災區
· 西藏軍區向錯那災區運送千余噸救災物資全部抵達
· 西藏軍區“五一”設40個環保服務站服務中外遊客
· 西藏軍區總醫院醫療隊"五一"巡診青藏鐵路建設者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