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活務實 高瞻遠矚——
島內學者高度評價胡錦濤總書記在紀念《告台灣同胞書》
發表30週年座談會上的講話
新華社台北12月31日電(記者李凱 王妍)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31日在紀念《告台灣同胞書》發表30週年座談會上發表的重要講話,在島內引起強烈關注。
島內專家、學者指出,這是一個綱領性、前瞻性的講話,提出了未來處理兩岸關係的大政方針,最大地體現了大陸和平解決台灣問題的善意和誠意。
總結過去 前瞻未來
淡江大學大陸研究所所長張五嶽教授説:“30年前,《告台灣同胞書》的發表是兩岸由尖銳對抗走向和解的開端,自此兩岸結束了武力對抗的時代,開啟了和平;胡錦濤總書記31日的講話則開啟了新的時代,兩岸關係將由前些年的嚴峻走向和緩,進入和平發展的機遇期,這在兩岸關係發展中具有重大意義。”
他説,胡總書記的講話對兩岸關係作出了一個全局性的判斷,在總結了過去30年來對臺政策的基礎上,為新形勢下兩岸關係提出與時俱進、可持續發展的新思維和清晰的發展目標。
台北大學政治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鄭又平副教授指出,這不是一個僅僅站在大陸方面的講話,而是一個站在兩岸關係制高點上的講話,高瞻遠矚,具體務實,充滿了善意,“相信台灣老百姓在寒冬聽到這樣的講話一定點滴在心頭”。
淡江大學大陸研究所潘錫堂教授認為,胡總書記的講話既與《告台灣同胞書》一脈相承,又前瞻未來,提出了具體措施,可以説是“總結歷史,順應潮流,體現善意,共創雙贏”。
務實靈活 充滿善意
胡錦濤總書記在講話中提出,兩岸在事關維護一個中國框架這一原則問題上形成共同認知和一致立場,就有了構築政治互信的基石,什麼事情都好商量。
對此,輔英科技大學教授蘇嘉宏認為,這體現了大陸對臺政策務實而開明的作風。他表示,胡總書記在講話中關於若民進黨改變“台獨”分裂立場,大陸願正面回應,以及台灣參與國際組織活動問題、簽定綜合性經濟合作協議等論述,“都非常開明、開放,充滿善意,是思想解放的産物,也體現了大陸方面的自信”。
鄭又平認為,胡總書記的講話對於那些過去曾追隨“台獨”的人士和民進黨,以“務實、善意的態度,向他們伸出了和平的橄欖枝。這是非常適時的,體現了高度的善意”。他指出,講話準確地把握了台灣人民的思想脈搏,真正理解他們的心願和感受。這一講話,“符合台灣民眾心中願望”。
建立互信 水到渠成
胡錦濤總書記在講話中提出“我們再次呼籲,在一個中國原則的基礎上,協商正式結束兩岸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議,構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框架”,“探討建立軍事互信機制問題”,鄭又平認為這具有重大意義。
他説,沒有協議,就沒有長久的和平。胡錦濤六點意見中,建立互信是基礎,其後幾點是在堅持“一個中國”的前提下,針對當前的情況,就推進兩岸關係發展提出的一系列更加具體化的措施,當上述內容都順利實現,兩岸自然就水到渠成,可以達成和平協議。他説,胡總書記的講話表現出濃濃的民族情感和對台灣同胞的深情。
張五嶽表示,胡總書記的講話顯示,兩岸關係發展,一方面要優先從兩岸人民的心願和經濟利益出發,另一方面也將在建立互信互認、和平發展的政治範圍內解決。軍事互信問題、國際空間問題、和平協議問題等都是比較複雜的、根本性的問題,需要兩岸人民以高度智慧去面對、去解決。
潘錫堂指出,胡錦濤的講話為開闢兩岸關係新局面預留了廣闊的空間,將産生積極而重要的影響。他認為,在今年兩岸關係快速發展的背景下,胡總書記的講話意味著兩岸關係有望進入突破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