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改革的重要一步 科學發展的堅定決心
——各界熱議成品油價格和稅費改革
新華社北京1月7日電(記者謝登科、韓潔、江國成)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統一部署,醞釀多年的成品油價格和稅費改革方案,在向社會廣泛徵求意見,同時降低成品油價格的基礎上,分別從2008年12月19日和2009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
改革實施以來,從石油生産行業到消費者群體,從政府部門到專家學者,人們普遍認為,改革方案既符合中國當前經濟社會發展現狀,又具有前瞻性和長遠意義,充分體現了積極穩妥、讓利於民的要求,也很好地顯示了國家宏觀調控藝術的日趨成熟。
改革開放30週年之際推出的這一重大改革,向外界傳遞出中國堅定不移推進改革開放的強烈信號,表明了中國促進節能減排、實現科學發展的堅定決心,具有特殊的意義。
“十年磨一劍”:改革擇機“破冰”
任何一項重大改革出臺實施的背後都非一帆風順,尤其是能源領域的改革,情況複雜,影響面廣,關注度高,更須週密考慮,慎之又慎。
從1994年動議開徵燃油稅,到1998年提出以燃油稅取代養路費改革設想;從2008年改革方案論證推出、向社會徵求意見,到改革方案拍板確定和正式實施,14年漫長的過程見證了改革的艱難。
同樣經歷漫長等待的還有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改革。我國早在1998年就確立了石油價格市場化的取向,但由於國際油價居高不下,這個機制一直未能完全實行。
“在距離‘十一五’結束還有兩年之際,我國適時推出燃油稅費改革和完善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正所謂生逢其時。”中國社科院財貿所副所長高培勇説。
2008年以來,國際油價經歷了從每桶超過140美元高位到目前低於40美元的過山車般的“夢幻”下滑。“而當前,我國通脹壓力基本消除,改革時機千載難逢,已成為不爭的事實。”財政部財科所副所長劉尚希説。
與當初設想的單純進行燃油稅改革方案不同,最終的改革方案增加了完善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的內容,強調在國際市場油價回落、推進燃油稅費改革的同時,抓住時機儘快完善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理順成品油價格。此外,改革方案中也沒有出現爭議十多年的“燃油稅”一詞,取而代之,以調增消費稅的形式取代了公路養路費等各項收費。
這樣一項涉及面廣、影響深遠的改革方案一經出臺就受到了全社會的空前關注。從2008年12月5日開始的為期一週公開徵求意見期間,社會各界通過網絡、傳真、信件等方式反饋各類意見48643條。
這是我國繼醫改方案後,第二個面向全社會公開徵求意見的重大改革方案,凸顯國家對這一改革的重視。
在廣泛徵集意見的基礎上,在距離改革正式實施不到兩周時,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通過了改革方案,並宣佈從2008年12月19日零時起下調汽油、柴油和航空煤油的出廠價格,同時將成品油零售價下調1元左右。
成品油價格下調前後,國家發展改革委價格司和各地價格主管部門深入到北京、河北、黑龍江、廣東、陜西等地的加油站巡查,深入了解價格執行情況和社會反映。從反饋情況看,各地成品油價格及時按國家政策規定調整到位,油源充足,銷售平穩。
新華網、新浪網、搜狐網等媒體的眾多網民認為,“適時降低油價符合民心”“提前下調成品油價格是改革方案修訂後的最大亮點”“讓利於民超乎預期”。來自各地價格主管部門的輿情監測也顯示,廣大消費者對此次改革普遍比較滿意,認為改革使消費者實實在在地受益。
“這次成品油價格和稅費改革有‘三好’:方案好、時機好、結果好。”中國人民大學財政系主任朱青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説,首先是方案好,簡化了稅制,易於操作,改革的成本也低;其次,改革選擇國際油價大幅下跌之後,時機抓得好。另外,調增了消費稅,但油價明顯下降,減輕了社會用油的負擔,各界滿意,結果好。
“改革方案充分考慮了方方面面的利益,尤其是國家把2009年1月1日起下調油價的計劃提前實施,更突出地體現了讓利於民的原則。”中國石油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副院長董秀成評價説。
一舉三得:改革意義重大而深遠
面對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經濟帶來的嚴峻挑戰,當前實施成品油價格和稅費改革的突出意義在於,充分發揮價格和稅收的杠桿作用,促進我國節能減排、保護環境和優化經濟結構,實現科學發展。
改革實施後,公路養路費等六項收費將全部取消,政府還貸的二級公路收費也將逐步取消,取而代之以提高成品油消費稅稅額,汽油和柴油消費稅稅額分別增加0.8元和0.7元。
“越是面對經濟發展困難,我們越要從長期考慮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需要,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調整。從這個角度看,這一改革的推出適得其時,意義深遠。”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經濟系主任白重恩説。
應該看到,近年來我國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的矛盾突出,節能減排工作任務艱巨。目前我國石油對外依存度已達到50%,同時我國石油利用效率低、單位能耗水平高、浪費現象嚴重。為保持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迫切需要抑制燃油的不合理消費。
“改革體現的‘多用油,多繳稅;少用油,少繳稅’的公平稅負原則,有利於提高全社會的節能減排意識,順應了民意。”在蘇州新加坡工業園區工作的劉傑認為。
通過改革,我國的成品油價格機制將會變得更加合理,成品油價格與國際市場原油價格挂得更緊,更能體現我們用油的成本,不僅對節能減排大有好處,也有助於優化經濟結構,推動産業結構升級。
新華網、新浪網援引業內人士分析認為,成品油價格改革方案規定實行最高零售價格,沒有限製成品油零售價下限,打開了價格空間,體現了政府主管部門鼓勵經營者開展價格競爭。未來成品油零售價波動將成為一種市場常態。
改革另一重要意義是進一步規範了我國的稅費體制,在我國首次建立了調解能源消費的內在機制。
根據方案,徵收成品油消費稅主要在生産環節徵收,屬於價內稅,是在不引起成品油終端零售價格變動的情況下實施的改革。改革實施一週來,北京的私家車車主張斌的用油支出減少了不少。“原先是固定數額的養路費,與開多少車、用多少油無關。現在是多開車多花錢,少開車少花錢,合情合理。”張斌説。消費者的支出更好地反映了消費成品油的社會成本,起到了公平稅費、公平負擔和引導消費行為的效果。
此次提高成品油消費稅,實際上是近年來我國對消費稅第三次大的調整。“消費稅的歷次調整表明,國家試圖通過稅收手段促進環境保護和節約資源,構建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高培勇説。
中石化、中石油有關負責人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也表示,雖然在生産環節徵稅會對石化行業帶來一定影響,但國家以提高成品油消費稅的形式進行燃油稅費改革,能確保企業有一定的利潤空間。從長遠看,對企業還是有利的。
通過實施這一重大改革,既完善了成品油價格機制,又通過取消養路費等圍繞公路使用環節的收費項目,進一步規範了政府收入行為,同時,還在不提高油價的情況下,通過提高消費稅中的成品油單位稅額,實現節能減排的政策目標。“改革意義可謂‘一舉三得’。”專家指出。
深水區尋求突破:釋放深化改革強烈信號
成品油價格和稅費改革的實施恰逢我國改革開放30週年。輿論普遍認為,這一巧合的背後具有特殊意義,表明我國在改革的深水區不斷尋求突破,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主任范劍平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説,國家此次抓住機遇實施成品油稅費改革和價格調整,完善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實現與國際市場的間接接軌,是“歷史留給中國的最好機遇”。
成品油價格和稅費改革的實施,是我國積極穩妥推進資源性産品價格和稅費改革邁出的重要一步。“改革方案向社會傳遞出一個信號,即成品油價格、成品油消費稅都是有規則的變動,將為建立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創造更加有利的價格體制條件。”董秀成認為。
財政部稅政司司長史耀斌認為,成品油價格和稅費改革不僅推進了成品油價格機制的完善,還改革完善了我國的稅收制度,是繼企業所得稅和增值稅轉型兩大稅制改革之後,我國推出的又一重大財稅體制改革舉措。 根據“十一五”規劃確定的財稅體制改革目標,“十一五”期間,我國將實施包括完善增值稅制度、統一各類企業稅收制度、改革個人所得稅以及調整和完善資源稅和燃油稅等一系列重大財稅體制改革。
在經過了一段時間的醞釀謀劃之後,從2008年起,我國開始實施統一的企業所得稅法,並已宣佈于2009年起在全國全面實施增值稅轉型。這兩大稅種收入佔全國總稅收的一半以上,成為新一輪稅制改革的重頭戲。兩大稅種改革的啟動,標誌著新一輪稅制改革進入了實質操作階段。
“增值稅和燃油稅改革是2008年中國在世界金融危機的嚴峻形勢下繼續深化改革的強烈信號。”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監事長金立群指出,經濟下行從另一個方面為改革提供了調整的空間,關鍵是要有改革的決心和魄力。
必須意識到,世界金融危機對我國經濟影響越凸顯,深化改革的必要性和緊迫性也就越強。過去30年,我國經濟發展取得的成就,正是建立在不斷推進改革的基礎上,愈挫愈奮,愈挫愈勇。
今年以來,在國際金融危機的嚴重衝擊下,我國經濟增速放緩,財政收入減少,就業壓力加大。在這一非常時期,中央出臺的一系列改革舉措和調控舉措,必將為我國經濟發展釋放更多活力。
包括成品油價格和稅費改革在內的一系列改革的推進,也向世界表明,面對困難和挑戰,中國的堅定選擇是繼續深化改革,擴大開放,而不是走回頭路。
“從這個意義上看,改革將進一步增強國際社會對中國發展的信心。”國家行政學院教授張孝德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