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月8日電(記者 鄒聲文)30年,從一個初開國門的貧窮的發展中國家,成長為世界第四大經濟體,中國創造了世界發展史上的奇跡。
30年,從“生産力”到“第一生産力”,科學技術在中國的地位日益凸現,科技創新被視作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
2008年12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來到北京中關村科技園區,看望廣大科技工作者,就園區的創新發展問題進行專題調研。這是溫家寶在博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考察時,了解生物高科技産品的研製和開發情況。新華社記者 劉衛兵 攝
“中國奇跡”的誕生,離不開一個堅實的支撐力量——科技創新。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産力,是推動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首要力量。”科技部有關負責人表示,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科技實力顯著提升,部分領域進入世界前列,整體上與國際先進水平差距進一步縮小。“科技,的確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安全保障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科技部有關負責人説,30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六大以來,我國科學技術事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形成了比較完整的科學研究和技術開發體系,建立了較為完備的學科領域,科技政策環境、科技人力資源、科技投入、科技基礎條件建設、基礎研究和前沿技術研究、科技成果應用和産業化發展等各個方面都上了一個大臺階。
“科技體制改革取得重大進展,科研院所、高校和企業的創新活力得到空前激發,科技與經濟的結合更加緊密。”科技部的這位負責人表示,“我們可以斷定,中國科技發展正在步入一個重要躍升期。”
經過30年的持續攀登,我國科技在各個領域都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態勢:
——一支具有相當規模和水平的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已經形成,中國成為名副其實的科技人力資源大國,創造和發展知識産權的水平大幅提高。
華恒公司工人在檢查焊接機器人的作業情況(2008年10月9日攝)。民營科技企業華恒公司不斷創新,已自主研發出中國首臺全自動工業焊接機器人——“昆山一號”。近年來,蘇南經濟著力“轉型”,以科技創新帶動産業升級,重點發展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少、經濟效益好的現代服務業和先進製造業。新華社記者 陳琪 攝
為激勵人才創新、創造,我國已建立起較為完備的知識産權保護體系。目前,我國知識産權産出水平大幅度提高,國內發明專利年申請量連續三年超過國外申請量,其中商標、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專利申請量連續多年居世界第1位。
——基礎研究和前沿技術創新能力顯著增強,涌現出了載人航天、超級雜交水稻、高性能計算機、超大規模集成電路、第三代移動通信國際標準以及先進國防武器裝備等一批重大自主創新成果。國家實驗室和國家重點實驗室等科研基地達到同類國際實驗室裝備水平,形成了較為完備的科技基礎條件體系,部分領域達到或接近世界先進水平。
“我國初步具備了支撐科技發展的基礎條件。”科技部有關負責人表示。
——産業技術創新取得多方面突破。在基礎工業、加工製造業以及新興産業領域,我國技術創新能力大幅度提高,攻克了一批重大關鍵技術,有力地支撐了三峽工程、西電東送、西氣東輸、南水北調、青藏鐵路等重大工程的建設。
能源和資源領域的科技創新更為我國突破發展瓶頸提供了重要支撐。能源方面,石油勘探、大型煤液化工程成套設備、大型水電設備等新能源的開發利用取得重要進展,為調整能源結構和保障能源安全奠定了基礎;在礦産資源方面,突破了一批制約資源重點勘探領域的技術瓶頸,提高了採選冶綜合回收率和資源綜合利用率;在生態環境和防災減災方面,我國重點攻克了環境監測、大氣污染控制、土壤修復等關鍵技術,建立了氣象、地震、洪澇等大型自然災害的監測和預報系統。
——我國農業科技進步為解決“三農”問題提供了保障,科技進步對農業的貢獻率顯著提高。其中,一大批農林動植物新品種、優質高效種植養殖技術、農業資源高效利用與環境保護技術、農業防災減災技術等的應用,使我國農業生産效益大幅度提高,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可持續發展,為增加農民收入做出了重要貢獻。主要糧棉等大宗作物取得了一批技術突破,産生了超級雜交稻、雜交玉米、轉基因抗蟲棉等一批重大成果。生態農業、面源污染防治、耕地質量提升、水土資源高效利用、防沙治沙等技術快速發展,農産品加工與物流技術和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逐步縮小。
——科技更加注重改善民生,人口與醫療衛生科技進步極大地提高了人民健康水平。我國人口控制與優生優育的技術進步,為實現人口再生産從“高出生、高死亡、高增長”向“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長”的歷史性轉變作出了重要貢獻。
此外,心腦血管病、腫瘤等重大疾病,以及艾滋病、病毒性肝炎、SARS病毒、高致病禽流感等重大傳染病的防控技術也取得重要突破,為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提供了支撐。信息技術、新材料技術和納米技術與傳統紡織業的結合,使廣大群眾的衣著出現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綠色建築和節能技術則為百姓安居宜居展現了廣闊的前景,智慧交通也逐步為公眾出行創造快捷、舒適、安全的條件。
題:用知識和科技的力量戰勝危機
——溫家寶在中關村科技園區考察紀事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溫家寶27日一早來到北京中關村科技園區,看望廣大科技工作者,就園區的創新發展問題進行專題調研。
今年是中關村科技園區成立20週年。20年前,時任中共中央書記處候補書記、中央辦公廳主任的溫家寶,到中關村調查研究,指導和推動中關村科技園區的建立。20年來,一大批科技人員走出院門、所門,創辦企業,實行産學研結合,致力於把科研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産力,堅韌不拔、頑強拼搏,取得了豐碩成果。如今中關村科技園區有高新企業近2萬家,已經成長為全國最大、最有實力和競爭力的科技園區。
溫家寶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北京市委書記劉淇,北京市市長郭金龍的陪同下,首先來到博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這家公司主攻生物芯片、形成了醫學系統生物學産業鏈,推出“生物芯片、生物醫學儀器、試劑耗材、軟體數據庫”四個系列50多項産品。 >>>>詳細內容
科技創新為騰飛插上翅膀——創新型廣東建設紀實
歷史選擇了廣東,廣東抓住了機遇,創造了經濟發展的奇跡。
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試驗區和先行地,30年,廣東完成了從經濟落後的農業省向全國第一經濟大省的跨越,創造了經濟發展的奇跡,科技創新功不可沒。早在1991年,廣東省委、省政府就提出要把廣東省經濟社會的發展調整到依靠科技進步的軌道上來,“科技興粵”、“人才 強省”戰略在創新型廣東建設中發揮了巨大作用。如今,科技創新在構建廣東現代産業體系中又將擔當重要角色。 >>>>詳細內容
國資委數據顯示:央企2007年科技創新成果豐碩
新華社北京7月8日電(記者樊曦)國務院國有資産監督管理委員會8日發佈的統計數據顯示,2007年,中央企業著力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科技成就顯著,多項科技成果獲得國家級獎勵。
統計顯示,在200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中,兩院院士、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高級顧問閔恩澤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45家中央企業共獲得77個獎次的國家科學技術獎勵,部分企業還有多項科研成果獲獎。
其中,獲得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1項、技術發明二等獎6項、科技進步特等獎1項、科技進步一等獎11項、科技進步二等獎58項。獲獎數量及比例較上年略有提高,尤其是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中,中央企業的獲獎比例由上年的45.5%提高到57.9%。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