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中非合作 前景廣闊—楊潔篪外長答新華社記者問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9年01月18日   來源:新華社

    資料圖片:2006年11月4日,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新華社記者 樊如鈞 攝

    新華社約翰內斯堡1月17日電(記者 李建民 梁尚剛)新年伊始,楊潔篪外長應邀對烏干達、盧旺達、馬拉維、南非等非洲四國進行正式訪問。此訪在當地引起熱烈反響,普遍認為這將進一步增進中非傳統友誼,鞏固中非關係的良好發展勢頭。國際媒體也高度關注此訪。在即將結束非洲四國之行前夕,楊外長接受了新華社駐南非記者的採訪,就非洲形勢和中非關係等問題回答了記者的提問。

    新華社記者:楊外長,您即將圓滿結束此次非洲之行。與去年訪非時相比,您感覺非洲形勢有什麼新的變化?

    楊潔篪外長:過去一年,世界加速進入經濟動蕩、格局調整、體系變革的新階段,非洲形勢也發生了新的深刻複雜變化。我突出的感覺是,非洲總體保持和平穩定的局面,經濟延續了較快增長的勢頭,一體化進程加快發展,非洲聯盟等地區組織在維護地區和平穩定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非洲國家積極參與國際事務,在國際格局中的地位上升、國際社會更加重視和關注非洲。

    與此同時,非洲的和平與發展仍面臨不少困難。有的地區熱點問題趨於升溫,局部安全形勢有所起伏。國際金融危機對非洲國家的負面影響逐步顯現,對非洲的可持續發展造成衝擊。

    一路走來,非洲國家和非洲人民在困難和挑戰面前表現出的信心和勇氣給我留下深刻印象。我深深感受到,非洲確實是一個充滿生機的大陸,是一個充滿希望的大陸,也是一個充滿發展潛力的大陸。作為非洲的真誠朋友,中國對非洲的發展進步感到由衷高興。

    新華社記者:楊外長此訪期間分別同四國領導人、外長舉行會見、會談,就進一步加強雙邊關係以及中非關係深入交換意見。請您介紹一下當前中非關係的發展情況和對未來的展望。

    楊潔篪外長:加強中非友好合作關係是中國對外政策的重要基石,也是中方長期、堅定的戰略選擇。過去的一年,是中非關係大發展的一年。雙方保持了高層交往勢頭,深化了中非戰略互信。多位非洲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訪華或出席、觀摩北京奧運會、殘奧會。在事關我國核心、重大利益的問題上以及我國內抗震救災過程中,非洲國家一如既往地給予我們寶貴支持,充分體現了非洲國家和非洲人民對中國人民的深情厚誼。中方繼續支持非洲國家維護政治穩定和促進經濟發展的努力,2006年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成果得到進一步落實。對非務實合作8項政策措施實施總體順利。中非合作領域不斷拓展,給雙方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利益。中非在能源資源領域開展合作、中方積極幫助非洲國家將能源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的優勢,受到非方歡迎。中非貿易額快速增長,提前兩年實現了中非貿易額達到1000億美元的目標。中非人文社會領域的交流和合作豐富多彩,充實了中非關係的內涵。

    今年是中非關係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重要年份,雙方關係面臨新的發展機遇。中國領導人將一如既往地把發展對非關係放在中國對外交往十分重要的位置。近年來,每年都有中國領導人訪問非洲,估計今年也會有出訪非洲的重要安排,這將為進一步鞏固中非傳統友誼,深化互利合作,為雙方共享發展機遇、共同應對風險挑戰提供新的契機。今年第四季度將在埃及召開中非合作論壇第四屆部長級會議,全面評估北京峰會成果的落實情況,並對未來3年中非合作進行全面規劃,必將推動中非合作再上新臺階。另據了解,非盟將於2月初召開第十二屆首腦會議,中國重視非洲聯盟在非洲和國際事務中發揮的重要作用,重視加強與非盟的友好合作。本次非盟首腦會議以“非洲基礎設施建設”為主題,表明了非洲國家對改善非洲基礎設施建設的高度重視和迫切願望。中方願與非方進一步加強在基礎設施領域的合作,繼續為非洲的經濟社會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

    在新的一年裏,中方將繼續本著真誠友好、平等相待、互利互惠、共同發展的原則,促進中非團結與合作,特別是著力深化雙方務實合作。中國將擴大在基礎設施建設、農業、電信、人力資源開發等領域同非洲國家的合作,使之成為中非關係發展新的增長點。

    中方高度重視非方在蘇丹達爾富爾、津巴布韋、索馬裏海盜和聯合國安理會改革等重大國際地區問題上發揮的重要作用,將繼續與非方保持密切溝通與協調,增進相互理解與支持,推動有關問題的和平解決進程,維護髮展中國家的共同利益。

    新華社記者:國際金融危機給世界經濟造成嚴重影響,各國都把加強國際合作作為應對危機的重要手段。請問中國在加強中非合作、共同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方面有什麼政策考慮?

    楊潔篪外長:當前,國際金融危機是各方高度關注的焦點問題,也是我同四國領導人和外長會見會談的主要議題。我向對方介紹了中國應對金融危機的原則立場及為確保國內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而採取的一系列重大舉措,強調面對國際金融危機挑戰,中非加強合作顯得尤為必要。為此,中方正在從以下四個方面做出努力:一是將繼續向非洲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中國政府已多次明確表示不會因為金融危機而減少對非洲的援助。此訪期間,我方與烏干達、盧旺達、馬拉維等國簽署多項經濟合作協議,向上述三國提供了新的無償援助和優惠貸款。二是將繼續致力於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擴大對非貿易與相互投資,幫助非洲國家增強可持續發展和抵禦外部經濟風險的能力。三是將積極敦促國際社會切實履行過去所做的承諾,為幫助非洲國家渡過難關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四是將在推動國際金融體系改革的過程中,支持增加非洲國家的代表性和發言權。

    非洲國家對此予以高度讚賞,認為這體現了中國對非洲國家的堅定支持,表明中國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國家,正在為促進世界經濟特別是非洲經濟的增長、穩定國際金融市場方面發揮重要作用。他們表示將為此與中方進一步加強協調合作,實現互利共贏。

    新華社記者:楊外長,您此次非洲四國之行中有兩個大湖地區國家,中國將為促進大湖地區的和平進程發揮什麼樣的作用?

    楊潔篪外長:近年來,國際社會高度關注非洲大湖地區和平進程,地區有關國家已召開兩屆大湖地區國際會議,表明了各國繼續推動大湖地區和平進程,促進經濟一體化,謀求共同發展的決心。中方認為,大湖地區的和平進程來之不易,地區各國及有關各方應在相互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以及對方合理安全關切的基礎上,本著非洲團結和睦鄰友好的精神,通過加強對話與合作,建立和平安全機制,共同維護並繼續向前推進地區和平進程。我們呼籲國際社會繼續保持對該地區的關注和投入,幫助大湖地區早日實現全面和平、穩定和發展。作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國為推動大湖地區和平進程做出了許多努力,今後將繼續與國際社會一道,為大湖地區最終實現持久和平穩定發揮建設性作用。

    新華社記者:楊外長,您就任外長以來,已連續兩年選擇非洲國家作為每年首次出訪的對象。我想,您對此可能有很多感想。

    楊潔篪外長:中國外長把每年首次出訪的對象選擇為非洲國家,這是中國外交多年來的良好傳統。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中國對發展同非洲國家關係的高度重視,我對此確實有很多感想。第一,中國是非洲人民的老朋友、好朋友,中非友誼源遠流長,並且深入人心。中非關係的大好局面是雙方幾代人不懈努力的結果。第二,中國人民同非洲人民有著相似的歷史遭遇,又面臨共同的發展任務,發展中非關係是雙方的共同需要,也給雙方人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利益。第三,中非合作完全是互利共贏的,不僅促進了雙方的共同發展,也帶動了國際社會加大對非關注和投入。此訪期間,非洲國家領導人明確表示,中非合作質量高、成效顯著,為非洲的發展進步做出了重要貢獻。

    當然,中非關係在快速發展過程中難免會出現一些問題。這些都是前進中的問題,發展中的問題。中非雙方完全可以通過平等協商加以妥善解決。

    中非友好合作關係經受住了時間和國際風雲變幻的考驗,顯示出旺盛的生命力,我堅信,在雙方的共同努力下,中非關係必將結出更加豐碩的成果。

    資料圖片:11月3日,中非合作論壇第三屆部長級會議在北京開幕。新華社記者 陳樹根 攝

中國和非洲表示要繼續深化中非新型戰略夥伴關係

    新華社開羅10月19日電(記者 王薇 余忠穩)中國和非洲雙方19日在中非合作論壇第六屆高官會閉幕式上達成共識,表示要繼續深化中非新型戰略夥伴關係,全面落實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的後續行動。

    中非合作論壇第六屆高官會于18日、19日在埃及首都開羅舉行,中國和49個非洲成員國及部分區域組織代表出席了會議。與會代表們回顧和總結了2006年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後續行動的落實情況,並一致認為中非雙方在政治、經貿、社會發展、人文領域、人員交流和論壇機制建設等方面合作成果豐碩。>>詳細

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確定的八項舉措取得新成果

    記者在商務部9日召開的中非經貿合作專題新聞發佈會上了解到:自2006年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召開以來,中非雙方共同努力,緊密合作,北京峰會上所確定的8項政策措施落實情況進展順利,目前已取得階段性成果。>>詳細

商務部:中非經貿關係進入全面快速發展新階段

    2008年10月9日,商務部召開中非經貿關係專題新聞發佈會。商務部西亞非洲司、外貿司、援外司、合作司負責人介紹了中非經貿關係的有關情況,並回答了記者的提問。>>詳細

 
 
 相關鏈結
· 南非總統莫特蘭蒂會見到訪的中國外交部長楊潔篪
· 馬拉維總統會見中國外長楊潔篪
· 楊潔篪:繼往開來 開創中美建設性合作關係新局面
· 外交部發言人就中歐關係、楊潔篪訪非等問題答問
· 盧旺達總統卡加梅在基加利會見到訪的楊潔篪外長
· 中國外長楊潔篪訪問盧旺達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