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南寧城區一角。南宣 攝
2009年1月20日,北京。一個檢閱並展現全國文明建設成果的盛會——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工作表彰大會隆重舉行。
有“中國綠城”美譽的壯鄉首府南寧,作為此次獲得殊榮的三個省會城市之一,領享了大會由衷祝賀的熱烈掌聲!
當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常委、南寧市委書記車榮福從北京帶回這個沉甸甸的榮譽時,面對亮閃閃的獎牌,南寧人激情歡慶之後,在沉思中認同著一個理性判斷:南寧的文明建設躍上了一個新高點,同時處在又一個新起點上!
從最初設定奮鬥目標到實現目標,從原有的起點到更高的起點,南寧經歷了十多個春秋……
貴在鍥而不捨
1994年,南寧被賦予實施沿海開放城市政策兩年後,一個簡稱為“創三城”的新決策迅速傳播到市民中:以堅強的意志和決心,把南寧創建成為全國雙擁模範城市、衛生城市、文明城市。
當時南寧與國家文明城市距離有多遠?從領導到市民,大家都説不清。但不管是本地人還是外來者,在此生活大都有此感慨與難堪: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
另一個事實也刺痛著南寧人的心:在那之前的全國大中城市衛生檢查評比中,南寧竟落了個倒數第三!
知恥後勇,奮起攻“城”。三“城”之中,先獲兩“城”:“創三城”目標提出的第二和第三年,南寧相繼奪得“全國雙擁模範城”和 “全國衛生城市”稱號。
然而,“文明城市”卻難見蹤影。2005年,好不容易盼來了第一批全國文明城市測評,最終也與南寧擦肩而過。
“有過落榜的苦痛,才會倍加珍惜上榜的珍貴,也更能激勵鍥而不捨、萬眾一心的創城精神!”當時市委主要領導的感受,成了南寧人不斷砥礪奮發的共識與動力。
南寧奮起直追,前行的腳步走得堅定而沉穩。
從1997年至今,圍繞“創三城”,南寧市先後開展了“三個一”、“五個進”、“五個綠”、“和諧建設在基層”、“一個全民、三個百萬”等一系列活動。其中,1997年,南寧以“三個一”為切入點,深入開展“講文明、樹新風”活動,成效顯著。2006年,南寧以更大的廣度與力度開展了“一個全民、三個百萬” 的創建活動。結果既獲得了12.32萬條極為珍貴的意見或建議,又使百萬勞動者即文明城市主體建設者的素質有了新飛躍。2008年,南寧開展了“百萬市民學禮儀”、“百萬市民守禮儀大行動”、“百萬市民能幫就幫志願服務”活動。以文明禮儀和志願服務為主的“三個百萬”,與2006年以培訓為主的“三個百萬”相互輝映,前後承接,極大地實現了“人”的充實與昇華。
回首溯源,南寧市市長黃方方有感而發:這些年來,儘管市黨政領導人有變更,但在文明創城達標方面鍥而不捨,“一把手抓到底”的領導機制、“一把尺子量到底”的考核機制、“一個規劃落實到底”的運行機制,始終沒有變更。
功在合力聯動
在南寧,創建文明城市,從來都不是孤軍獨行。科學發展、和諧發展、快速發展,離不開文明的引領與助推;而文明的提升,又總是與全社會的合力奮發緊密伴隨。
對此,南寧市歷任領導班子都有清醒的認知和共識。正如車榮福所強調的:文明城市是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全面發展進步,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與生態文明建設協調發展,市民整體素質和城市文明程度較高的城市。
這個認識與國際權威的定義大體吻合。英國《大英百科全書》將 “文明”一詞釋為:“一种先進民族在生活或某一歷史階段中顯示出來的特徵之總和。”
為著這個“特徵之總和”,南寧這些年所採取的措施可概述為:把創建全國文明城市與創建全國衛生城市、生態園林城市、雙擁模範城市、優秀旅遊城市、環境保護模範城市及申報國家人居環境獎和聯合國人居獎有機地結合起來,作為一個整體,不斷豐富文明城市內涵,進而有力推動全社會持續快速協調發展。
這種結合,需要領導者強烈的責任意識和高遠的前瞻眼光。
南寧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總指揮部組織架構細緻嚴密,職責分明。對應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七大環境系統及相應10個配套工作組,全市從擔負總指揮的市委書記和市長,到分別負責各個環境系統的其他領導,以及參與的各部委辦局負責人,人人各有其責。
這種為著攻堅克難而設置的組織結構,在2001年南寧與百年罕見特大洪水的搏擊中,充分展現了不同尋常的作用。當時,在穿城而過驚險萬狀的邕江大堤上,每50米就有一名街道或城區幹部,每100米就有一名處級幹部,連續作戰,晝夜不歇。當多日高出城街數米的懸河逐漸退去後,滿城群眾面對的,幾乎是清一色的聲音沙啞、眼睛充血、皮膚黝黑的公僕群像……
正是從這樣的幹部作風與公僕作用中,群眾深刻認識到堅強的領導對戰勝艱險、創建文明的重要示範與引領價值。百萬市民從活生生的實踐中獲得的共識與感悟所産生的力量,是難以估算的。一年多後,邕江兩岸總長超過百里的具有防洪、交通、景觀綜合功能的全新邕江大堤,便奇跡般巍然屹立。不久,一個被表述為“136”工程即“一年一小變、三年一中變、六年一大變”的城建工程,因有全市人民的廣泛認同、理解和支持,進展之好之快令人驚嘆。
憑著這樣的城建和城市文明基礎,2004年秋,區位獨特的綠城南寧才更有條件成為中國—東盟博覽會的永久舉辦地。從這一年起,中國與東盟10國的政要、商界、銀企界、記者等,一年一度聚首綠城,共商合作發展大計。南寧,一舉成為中外矚目的區域性國際城市和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的核心城市。
南寧多年來對城市文明建設的大量投入與建樹,為迄今連續成功舉辦了五屆的中國—東盟博覽會打下牢固根基。而這個聯動世界、面向未來的博覽會,又對南寧的文明程度提出了更高要求,併為城市的文明昇華創造了難得的環境與條件。
城市文明程度的提升結出纍纍碩果。近年來,南寧全部實現了其提出的創建目標。其中極為不易的,是在中西部省會城市中,南寧繼第一個獲得“中國人居環境獎”後,又于2007年第一個以全票摘取了“聯合國人居獎”。
此次文明城市折桂後,南寧更是開創了含義深遠的“第一”:成為我國迄今第一個同時榮獲“聯合國人居獎”和“全國文明城市”稱號的省會城市。
樂在百姓心頭
城市文明依靠誰,城市文明為了誰?無論是中小學生還是的哥的姐,大都能提供準確的答案。
正因為廣大群眾切身感受到創建城市文明有益於大家與自家,因而他們越來越自覺地創新著、豐富著和推動著城市文明。
“能幫就幫”,這句質樸的話語,既是南寧市望州南社區居民日常生活的真實寫照,也是社區居民精神品格的樸素體現。
聽聽該社區居委會主任黃偉玲的詮釋:“都是一個社區的,能幫就幫唄。今天你幫人,明天人幫你,幫助別人就是快樂自己。”
既然幫助別人是快樂的,“能幫就幫”成為居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就是很自然的事了。每天大量發生的“好人好事”,在這裡成為生活的常態。難怪社區中大家自發組成的“老媽媽服務隊”,人人從早到晚,幫扶不停笑聲不斷。
這種源於群眾自發創造的“能幫就幫”,經南寧市委、市政府因勢利導引推,很快被弘揚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整個城市盪漾起溫馨的春風。
當廣大群眾強烈意識到自己成了城市文明創建的主體,並又享受著日益濃郁撲面而來的城市文明時,群眾參與建設城市文明的深度和廣度就會發生根本性的變化。
可曾聽説過環衛工人分期參加培訓的新鮮事嗎?南寧就有。2008年農曆大年初一上午,到廣西考察冰雪災情的胡錦濤總書記特地看望了南寧的環衛工人,深情地稱讚他們是“城市美容師”,指出沒有他們的辛勤勞動就沒有城市的清潔環境。由此深受鼓舞的“城市美容師”思考著如何不辜負總書記的期望,便萌生了通過“充電”以提高素質的想法。去年7月,南寧首批環衛工人的培訓正式開班。重點內容是保潔員行為規範、文明保潔操作技能等。培訓結束考試合格後發給《保潔員證》。
受過培訓後的環衛工人,更懂得保潔也更精細保潔了。一次在興寧步行街,一根牙籤陷入地磚縫隙中無法掃除,一位女保潔工毫不遲疑,硬是用手指將牙籤摳挖出來。
還有大批業餘義務保潔員,主動自覺忙碌在街頭巷尾,默默地自願參與到“創城”的無私奉獻中來。
老百姓每天在創建文明的同時也受惠于文明。八旬老人伍蓮芳,是望州南小區聯防隊隊長,她自豪地抒發心聲:“我在南寧生活81年了,最大的感受就是南寧越來越漂亮,居住環境越來越安全,心情也越來越舒暢。”
不僅是本地人,就是外地人也感同身受。一位生長在廣東,讀書在北京,先後實習和工作在武漢、杭州、濟南、南寧、廣州、深圳等市的人士在網上撰文説,在他遊歷過的城市中,感到有兩個城市最舒坦,其中之一便是南寧。
曾親臨南寧考察過的聯合國副秘書長兼人居署執行主任安娜·蒂貝瓊卡,這樣深情讚美:“南寧是一座充滿活力、不斷創新的綠色之城,是微笑之城、美麗之城,是城市可持續發展的榜樣。”
確實,南寧,這座不斷追趕文明太陽的城市,人們因城市的美麗而微笑,城市因人們的微笑而更加美麗。
如今,獲得了全國文明城市最高榮譽的南寧,沒有過多停留于對已有成績的流連咏嘆,而是迅速把目光投向作為廣西首善之區和區域性國際城市所應有的更高文明目標。
於是,為著追享文明太陽更加誘人的和煦清輝,南寧又晝夜兼程,手握紅繡球,擂響金銅鼓,大步前行…… (記者 鄭盛豐 龐革平 謝建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