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月26日電(記者 吳晶)根據國家語委近日開展的一項調查,我國剛剛有超過一半的人口可以用普通話進行交流,普通話推廣工作仍需重視並加強。
根據調查,民眾使用普通話的頻率與受教育水平和教學水平有很大關係。沒上過小學的人只有0.36%會使用普通話,上過小學有4.69%的人會使用,上過初中的有56%的人會使用,上過高中的有75.76%會使用,上過大專的有86.77%的人會使用。
雖然普通話在城市裏已成校園語言,在農村地區已基本用作教學語言,在民族地區和少數民族自治區域,學校語言文字教育教學要求既學習本民族語言文字,也學習普通話。但農村教師的普通話和民族地區少數民族教師的普通話仍需提升。
國家語委副主任、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管理司司長王登峰説:“推廣普通話的任務仍十分緊迫。”
他舉例説,在“5·12”汶川特大地震發生後,全國各地的人都通過114查號臺尋親。因為四川當地尋親人數太多,有相當一部分電話轉到江蘇省查號臺,僅5月14日這天就有8000個電話。由於很多人在電話中使用四川方言,江蘇查號臺工作人員聽不懂四川話,只好緊急在全省徵集川籍人士。
據了解,我國憲法規定要在全國推廣普通話。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也明確要求,黨政機關、新聞媒體、公共服務行業和教育部門等四大領域要使用普通話,民族地區還有學習本民族語言的工作。
然而,根據調查,我國民眾在家庭生活中只有17.85%的人使用普通話,集貿市場使用普通話的人佔23.15%,到醫院看病使用普通話的人佔26.29%。到政府機關辦事使用普通話的人佔28.80%。單位裏談工作使用普通話的人佔41.97%,即使在單位裏也有一半以上的人不用普通話。此外,一些學校反映,雖然國家積極扶持進城務工人員子女進城上學,但一些孩子因為説不好普通話,也容易産生自卑情緒。
針對這些情況,我國已提出要“構建和諧的語言生活”,自1998年起,將每年9月第三周定為全國推廣普通話宣傳周。2007年,中宣部、國家語委等部門開展了“中華經典詩文誦讀活動”,吸引了大批民眾重新發現並喜愛傳統文化。
“誦讀活動不僅是推廣普通話的有效途徑,更是構建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良好方式。”王登峰説。
據悉,為配合國務院將清明、端午和中秋等傳統節日增列為國家法定假日的舉措,中華經典詩文誦讀等相關活動將貫穿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