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2月10日電(記者 齊中熙)44項高速鐵路技術攻關和試驗研究取得階段性科研成果,9項高速鐵路橋梁關鍵技術研究成果全部應用;
20多項行政管理制度、30多個建設管理辦法,10多條施工細則和70多本作業指導書全面規範現場管理……
170多萬項質量檢驗合格率100%,橋梁樁基11萬餘根、路基CFG樁基4萬餘根全部合格達標……
京滬高速鐵路2008年4月18日全線開工以來,在技術創新、標準化管理、工程質量及節地環保等領域取得重大進展和突破。
技術創新取得階段性成果
自主創新能力是國家競爭力的核心。鐵道部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建設創新型國家的要求,深入推進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高速鐵路技術標準體系。特別是京津城際鐵路的成功建設與運營,為又好又快地建設京滬高速鐵路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持。
開工建設以來,京滬高速鐵路建設者認真借鑒京津城際鐵路等客運專線的技術創新成果,充分發揮科研和設計單位、高等院校、施工企業和路內外專家在技術創新中的作用,大力開展自主研發和自主創新。
對科研項目立項、實施進行統籌安排,統一組織,確保科研成果得到及時轉化應用。對高速鐵路深水大跨橋梁建造技術、深厚鬆軟土地基沉降控制技術、無砟軌道製造和鋪設技術等重大技術課題,組織開展了44項技術攻關和試驗研究,部分項目已經取得了階段性科研成果。鼓勵施工單位自主開展施工裝備、施工工藝等項目攻關。
同時,堅持科技創新為建設施工服務,及時將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産力,為工程建設提供了可靠技術保障。南京大勝關長江大橋Q420qE高強度結構鋼、支撐反力18000噸球形橋梁支座等9項關鍵技術研究成果,已經全部應用到大橋建設中,保證了特大跨度橋梁的安全性和穩定性,在橋梁建設領域居世界領先水平。
鐵道部部長劉志軍表示,鐵路部門將繼續大力推進京滬高速鐵路技術創新工作,努力實現我國高速鐵路技術的新突破,加大技術攻關力度,加快建設我國高速鐵路技術標準體系,大力推廣創新成果。
工程質量有序可控
作為世界高速鐵路史上一次建設里程最長、技術標準最高、規模最大的高速鐵路,京滬高速鐵路建設舉國矚目、舉世關注,確保工程質量萬無一失是重中之重。
“世界一流的高速鐵路必須具有世界一流的運行速度、世界一流的工程質量、世界一流的技術裝備、世界一流的運輸效率和世界一流的運營管理。”鐵道部新聞發言人王勇平表示。
京滬高速鐵路要做到主體工程質量“零缺陷”,充分滿足高速鐵路對安全性、可靠性、耐久性和舒適性的要求,成為經得起運營檢驗、實踐檢驗和歷史檢驗的精品工程。
開工以來,各參建單位按照鐵道部印發的《京滬高速鐵路工程質量創優規劃》,認真做好實施工作,確保質量創優目標實現。設計、施工、監理、諮詢單位堅持把最強的技術力量、最好的建設資源投入京滬高速鐵路建設,形成了建設世界一流高速鐵路的整體合力。
相關單位認真落實供應商準入制度,構建地材供應主渠道,業務管理委託專業公司承擔,質量檢測委託專業機構負責,對水泥等重點物資供應實行駐廠監造。改進和創新傳統物資設備質量管理手段,對物資設備採購、生産、運輸、檢驗、異議處理、保管、使用等各環節,細化制定質量控制標準,確保了物資質量。
強化質量過程監控,執行“可追溯”制度,建立全線工程質量責任檔案和隱蔽工程影像檔案,確保每一道工序得到有效監控;對所有施工單位自檢、監理旁站檢查實行簽名制,將責任落實到個人。量化質量考核指標和檢查標準,加密檢查抽查頻次,及時發現苗頭性質量問題,專人進行跟蹤監督和整改落實。
2008年,有關部門先後對京滬高速鐵路組織現場檢查50次,完成質量檢驗170多萬項,合格率達100%。
節地環保成效顯著
位於蘇州市境內的陽澄湖,是蘇州市和昆山的主要飲用水源地。京滬高速鐵路先後7次跨越陽澄湖湖區,線路經過湖區總長約6公里。2009年1月24日,鐵道部檢查組專程來到京滬高速鐵路陽澄湖大橋施工現場,察看施工對湖水質量有無影響。
“去年陽澄湖的大閘蟹沒有減産,湖水水質也沒有受到污染,湖區生態環境得到了有效的保護。”京滬高速鐵路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志義告訴記者。
“京滬高速鐵路在施工過程中特別注重生態環境保護,制定了科學嚴格的生態環保措施,做到環保措施與主體工程同步設計、同步施工、同步投産,使鐵路與沿線環境相協調。”在穿越陽澄湖的建設中,他們將湖區水中施工從“鋼棧橋和鋼管樁平臺”施工方案優化為“雙排樁築壩圍堰”施工方案,將水上施工改為陸地施工。水質監測機構的檢查數據表明,施工沒有污染陽澄湖水質,達到了水質“零污染”的目標。
根據沿線地形、地質、交通、水利和建設規劃等實際情況,京滬高速鐵路建設進一步優化了梁場、無砟軌道軌枕板場佈局和橋路設置,最大限度節約了土地。京滬高速鐵路全線橋梁佔正線全長的81.2%,初步測算節約土地上萬畝。同時大力推廣尾砂、灰渣等工業廢棄物再利用等新技術和新材料、新工藝,節約了大量地材。
京滬高速鐵路的建設過程,也是增強施工人員環保意識的過程。他們通過現場踏勘和核對,結合實際情況優化全線涵洞設置和設計,減少了對農田的分割。在全線梁場和軌道板場建設中,採取復耕土剝離存放,確保耕地復墾。
同時,進一步優化了長江、黃河、淮河、陽澄湖等敏感水體及蚌埠龍子湖等風景名勝保護方案,繞避了瑯琊山風景名勝區;加強沿線城市區域施工噪聲、揚塵控制和施工固體廢棄物管理,大力推行文明施工,建設環境友好型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