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3月22日電(記者 張曉松)近年來,大腸癌發病率呈明顯上升勢頭。專家指出,大腸癌的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對於患者戰勝病魔至關重要。因此,有大腸癌癌前病變者等六類高危人群,應從40歲起每3年到5年接受一次大腸癌篩查,從而做到及時發現、及時治療。這是記者從22日召開的“結直腸癌治療10年重大進展”專家研討會上了解到的。
大腸癌是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包括結腸癌、直腸癌和肛管癌。據上海腫瘤醫院蔡三軍教授介紹,有六類高危人群易患大腸癌:大腸癌高發區40歲以上有消化道症狀,如便血、黏液便及腹痛者;有大腸癌病史者;有大腸癌癌前病變者,如大腸腺瘤、潰瘍性結腸炎、克隆氏病、血吸蟲病患者;有大腸癌家族史的直系親屬;有大腸息肉家族史的直系親屬;有盆腔放療史者。
蔡三軍指出,從大腸腺瘤發展到大腸癌通常需要5年到10年時間。因此,大腸癌的早發現、早治療,對患者來説至關重要。對於前面提到的高危人群,專家推薦從40歲起每3年到5年接受一次大腸癌篩查;其中有家族遺傳史的人群,建議儘早前往大的腫瘤中心就診;即使非高危人群也應從50歲起每5年到10年進行一次大腸癌篩查。
“即使患上大腸癌,也要堅定戰勝病魔的信心。隨著醫療水平的不斷進步,大腸癌正成為治療效果最好的腫瘤之一。”據北京腫瘤醫院沈琳教授介紹,從10年前只有氟尿嘧啶一種藥物可用,到今天奧沙利鉑、伊立替康等三大類新型化療藥物廣泛應用,治療手段日益豐富;同時,多學科綜合治療的應用,如術前、術後給予奧沙利鉑聯合5-氟尿嘧啶和亞葉酸輔助化療,使患者生存期更長、生活質量更高。
“當然,我們還是要防患于未然。”來自廣東中山腫瘤醫院的徐瑞華教授指出,通過合理措施可以有效預防大腸癌。最重要的手段就是改變高脂肪、高蛋白質、低纖維素的飲食習慣以及早期發現大腸腺瘤等癌前期病變,通過積極干預,阻斷癌變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