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4月13日電(記者 王茜)中國社會科學院13日在京發佈的《文化藍皮書:2009年中國文化産業發展報告》預測,我國的文化産業將不僅僅是在短期內“逆勢而上”,而是會以此為起點,進入一個更為健康的高速增長週期。
金融危機帶來壓力,是一劑烈藥,促進我國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取得實質性進展,而這一發展趨勢將有利於我國文化産業的發展。基於此,藍皮書認為,國際金融危機在短期內對我國文化産業發展的影響相對有限,在中長期發展階段中,將由於促進了中國宏觀經濟發展的戰略性轉變而有利於中國文化産業的發展。
一是經濟危機將會推動中國經濟增長方式轉變,中國經濟將進入一個投資與消費、外貿和內需更為平衡發展的時代,文化産業將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二是經濟危機將會推動中國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新興服務業將開始唱主角,為文化産業的發展開闢新的戰略方向。
三是經濟危機將會加速推動技術創新和進步,3G和CMMB的同時推出標誌著移動互聯網時代來臨,文化産業將進入一個業態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的時期。
四是經濟危機將推動全球文化産業格局變化,全球文化貿易將從産品服務競爭進入資本博弈時代,中國在國際文化産業分工體系中的低端位置將會改變。
社科院藍皮書:城市居民對文化産品的消費看重“實用”
新華社北京4月13日電(記者 王茜)中國社會科學院13日在京發佈了《文化藍皮書:2009年中國文化産業發展報告》。藍皮書指出,城市居民對文化産品的消費仍偏向“實用型”。
藍皮書認為,隨著中國經濟近年來持續快速增長,不僅各級政府在文化建設上的投入越來越大,而且物質生活水平得到不同程度改善的普通百姓,也開始有餘財、餘力、餘暇去享受豐富多彩的當代文化生活。文化消費進入了一個快速增長的時期。
在對文化消費品的購買取向調查中,有關專家發現,影響城市居民對文化産品選擇的主要因素表現在“質量”(29.4%)、“實用性” (27.8%)和“價格” (21.1%)三個方面,而另外幾個因素如“品牌”等對居民購買的影響力相對較弱。
藍皮書認為,這説明當代文化消費還沒有完全走出粗放發展階段,在文化消費品的數量與消費者的真實需要之間以及文化消費品的質量與消費者的精神期待之間存在著一定的距離與脫節。受到計劃經濟體制的影響,文化消費曾經長期作為文化事業的一部分,事實上屬於一種社會公共行為,對於個人來説,個性化的需要並沒有得到滿足。在市場經濟還不完善的情況下,文化市場還存在許多假冒偽劣現象和不規範的商業行為,嚴重影響群眾文化消費的積極性。
對此,藍皮書建議,一方面要生産出大量真正有價值的文化消費品;另一方面要通過有效的引導,提高消費主體的審美水平與精神境界。要實現這一目標,還有很長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