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4月27日電(記者張曉松)去年汶川地震發生後,各級政府投入大量資金、社會各界捐贈大量款物用於災後恢復重建。為確保這些資金真正用於災區建設、這些項目真正成為民心工程,今年1月,審計署啟動了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跟蹤審計。
近四個月來,審計工作進展如何?災後恢復重建款物管理使用得怎樣?記者近日專赴災區進行了追蹤調查。
已對1500多個項目進行了跟蹤審計
4月16日上午,記者來到四川省綿陽市審計局。在一棟墻體已經開裂的辦公大樓前,卻懸挂著“災後恢復重建投資項目審計組”的牌子。走進一層大廳,20來名審計人員正分成幾個小組緊張工作著。
“辦公樓主體在地震中受到重創,已經被列為停止使用的危房。但審計任務不等人,我們先在比較安全的一層大廳把工作開展起來,同時爭取早日搬到安全的辦公地點。”綿陽市審計局局長劉清華告訴記者。
她説,隨著3000多億元恢復重建資金逐步到位、1萬多個項目陸續開工,從去年12月起這個局專門抽出40多名骨幹開展了跟蹤審計,力爭做到“每投必審”。
從綿陽市審計局的危樓到江油市審計局的板房,從拔地而起的綿竹市漢旺新鎮到即將完工的都江堰胥家9年制學校,在災後恢復重建的每一個城鎮、鄉村的審計機關和建設工地,記者在採訪中幾乎都能看到審計人員忙碌的身影。
“可以説,恢復重建資金流向了哪,我們的審計人員就跟到了哪。”審計署固定資産投資審計司副司長盧華勝説。
今年1月,審計署又下發工作方案,全面啟動了災後恢復重建跟蹤審計。目前,來自審計署4個特派員辦事處、23個省市審計廳局的1600名審計人員,正分成300多個審計小組,奮戰在四川、陜西、甘肅3個主要受災省的有關縣(市、區)。
截至3月底,審計人員已對1500多個恢復重建項目進行了跟蹤審計,審計資金近500億元,調查了上千個地方各級政府有關主管部門和相關的建設、設計、施工和監理等單位,並對部分鄉鎮農房重建維修加固和學校、醫院的建設情況進行了抽查,提交了500多份項目審計情況報告,8份專項審計報告和綜合審計報告。
“這只是初步成果,我們已要求各相關審計機關做好兩到三年長期戰鬥的準備。”盧華勝説。
根據審計署安排,這次審計將貫穿災後恢復重建全過程,對中央投資的審計覆蓋面要達到資金量的60%以上,對地方投資的審計覆蓋面要達到資金量的80%以上。對重點項目從規劃、立項、施工到竣工決算進行全過程跟蹤審計。根據需要,還要對項目建設、設計、施工、監理等相關企業或單位進行延伸審計和審計調查。
災後恢復重建總體情況是好的
4月18日下午,記者來到正在恢復重建的四川省汶川縣映秀灣水力發電總廠映秀灣電站。由於鄰近震中,加之山高水急,電站在去年的地震中遭受了嚴重損失,至今仍有專人站在路旁提醒過往人員車輛“警惕山上飛石下落”。
審計署駐成都特派員辦事處負責這個項目的審計工作。特派員助理周應良告訴記者,電站恢復重建工程進展順利,目前已有兩台機組恢復發電,預計第三台機組也將於今年5月恢復發電。
“從跟蹤審計的情況看,災後恢復重建資金管理和項目建設的總體情況是好的。災區的各級人民政府和有關建設單位高度重視災後恢復重建工作,各地各單位基本做到了按照國家災後恢復重建總體規劃及其專項規劃和相關規定要求使用災後恢復重建資金,逐步規範項目建設管理。”盧華勝説,“但也發現了一些苗頭性和傾向性問題。”記者在調查中了解到,有的項目虛報工程量;建設管理不規範;前期準備不足,影響了工程建設進度;資金缺口較大;財務管理不夠規範。
據盧華勝介紹,針對審計發現的問題,審計機關提出審計意見和建議300多條,其中向省級以上人民政府提出書面審計建議18條。四川、陜西和甘肅三省對審計反映的問題和提出的建議非常重視,要求有關部門和地方政府及時整改,並採取有效措施加以改進。
“我們將每半年匯總一次審計情況,每年向國務院報送一次綜合審計結果報告。此外,審計署和23個省市審計機關還將定期向社會公告災後恢復重建審計情況。”盧華勝表示,審計署年內至少將向社會發佈一次災後恢復重建審計結果公告。
一個審計建議節約建設成本640萬元
4月17日上午,記者來到位於四川省德陽市的東方汽輪機廠異地重建項目施工現場,看到巨大的總裝廠房拔地而起,2公里長的廠區主幹道已經建成,辦公大樓等基礎設施正在修建。
“我們的老廠前後發展了43年,新廠要在兩三年內建成,時間緊、建設規模大、任務重。審計的提前介入,幫助我們降低了工程造價、提高了工程質量。”東汽副總經理肖珉告訴記者。
今年3月底,審計署駐重慶特派員辦事處審計人員進駐施工現場,已向東汽提交了多份審計建議,其中僅“廠房屋頂風機統一招標”一項就幫助他們降低成本5%。
“跟蹤審計就像一雙眼睛,緊緊盯住項目建設全過程,一方面揭露和反映項目建設過程中發生的主要違法違規問題;另一方面有針對性地提出審計建議,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和工程建設管理水平。”重慶特派辦特派員助理謝岳山説。
這次災後恢復重建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實行全過程跟蹤審計,邊審計、邊整改、邊規範、邊提高,充分發揮審計保障國家經濟社會健康運行的“免疫系統”功能。這種服務意識也受到了被審計單位的歡迎。
江蘇省蘇州市審計局在對四川省綿竹市孝德中學工程進行審計時發現,原設計外墻保溫材料為擠塑聚苯乙烯保溫板,存在著施工工藝複雜、週期長、成本高等問題。審計人員通過徵求專家意見,提出了改用保溫砂漿的建議,不僅提高了工程進度,而且節約成本640萬元,佔總造價的5%。
記者了解到,很多審計建議著眼于從管理制度層面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起到了從源頭上防止損失浪費、違法違規的作用。
如:有的審計機關發現,從去年底以來,災區部分建材供應緊缺,價格波動較大,而當地施工單位所掌握的信息價往往與市場脫節,使高估冒算虛報材料價格成為可能。為此,審計機關提出建議,安排專人了解當地建材市場價格走勢,建立建材價格信息定期發佈機制,幫助施工單位掌握市場價格、控製成本。
“全過程審計比事後監督更有效。我們目的就是要把問題發現在前面,查出問題越早,損失也就越小,審計監督才能更好地發揮為災後重建節約建設資金和防止出現大的違紀違規問題的作用。”盧華勝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