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6月1日電(記者 王茜、李菲)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林毅夫等在1日發佈的《中國經濟轉型30年》一書中,對中國經歷的外貿大幅擴張以及出口結構的巨大變化進行了詳細闡釋。並指出,在製造業方面,中國已經從勞動力密集型的服裝、紡織品、鞋類和玩具等轉向複雜度更高的機器、設備製造。但中國不應為快速經濟增長付出高昂的社會與環境成本。
林毅夫等認為,在中國改革開放30年的貿易發展歷程中,應吸取三方面的經驗教訓:
——僅僅放開進口並不足以啟動出口。
中國的平均關稅稅率直到20世紀90年代中期才開始顯著降低。中國推行的戰略包含兩個同等重要的方面:經濟體制改革,以及逐步對外開放市場。二者對於實現穩定、快速的增長都不可或缺。
——進口替代抑或出口促進。這取決於一國的發展階段及其比較優勢。中國已通過經濟特區和開放外國直接投資進行了試驗,允許由重工業和初級産品出口向勞動密集型製造品出口的轉變,這是符合中國的比較優勢的。
——發展中國家應避免長期性的價格扭曲。中國局部性、漸進性改革的一個教訓就是一些扭曲持續的時間過長,這些扭曲包括低利率政策,對於能源、水、電、土地的價格管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