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6月24日電(記者王立彬)經過20年的實踐,基本農田保護制度已經成為維護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基礎,全面實現了“保護耕地、保障糧食安全”的目標。
國土資源部副部長、中國土地學會理事長王世元24日在“紀念基本農田保護20週年暨第19個全國土地日專家座談會”上説,20年來,基本農田保護區從無到有,基本農田比例達耕地總量80%以上、數量超過15.8億畝,基本農田質量穩中有升,相關制度日益健全,全面實現了“保護耕地、保障糧食安全”的目標。基本農田保護制度的建立和發展,成功探索了建設用地區、耕地保護區的分區規劃,為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的確立提供了經驗,深刻影響和豐富了土地管理制度;劃定基本農田保護區,建立嚴格的基本農田保護制度,對耕地實行特殊保護,使廣大農民吃了“定心丸”,也進一步穩定了農村家庭聯産承包責任制,為農業發展、農村繁榮和社會穩定提供了堅實的基礎;通過保護基本農田,推動了耕地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提升了土地利用的效率和集約化水平,促進了産業結構的升級和經濟發展的可持續性,促進了經濟和社會的又好又快發展。
王世元説,國務院批准的《全國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綱要(2006-2020年)》明確,到2020年全國的基本農田面積為15.6億畝。當前,永久劃定和保護基本農田,必須建立利益機制強化共同責任,激發和調動各方保護的積極性和自覺性。要讓全社會逐步形成廣泛共識,認識到基本農田保護關係到國家糧食安全和民族生存,是惠及廣大人民群眾的民心工程,是發展現代農業的重要基礎,是促進經濟社會和諧穩定的有力保障,完全符合科學發展觀的內在要求。要加強耕地保護特別是基本農田保護的利益機制建設和法律制度建設,充分調動社會各界的積極性;要進一步明確各級政府、各有關部門和農民保護耕地的責任,使基本農田保護工作成為全社會的責任與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