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西藏江南”人口較少民族文化在挖掘中煥發生機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9年06月29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拉薩6月29日電(記者羅布次仁、林如萱)在被譽為“西藏江南”的林芝地區居住著藏、漢、回、門巴、珞巴等十多個民族,其中門巴族和珞巴族屬於人口較少民族,近幾年林芝地區加強了對其文化和傳統習俗的挖掘、整理和保護,使其重新煥發生機。

    米林縣的南伊珞巴民族鄉是珞巴族最大聚居地,這裡兩個月前剛剛成立了一支16人的舞蹈隊。南伊鄉副鄉長林勇(珞巴族)説,成立舞蹈隊既是為了發展富有民族特色的旅遊,也是為了保護和傳承珞巴族文化。“除了為遊客表演,我們還要到其他地區的各種文化節上展示。”林勇説。這樣的舞蹈隊並不是米林縣獨有的,林芝地區7個縣都組織了各自特色的業餘文藝演出隊。

    基層文化活動的繁榮得益於政府在資金和政策上的大力支持。林芝地區文化廣播電影電視局局長崔曉東介紹,近幾年林芝地區蒐集、整理、創作、編排了一批人口較少民族文化特色的歌舞節目,如門巴舞蹈《巴郎酒舞》、珞巴舞蹈《刀》、門巴民歌《門巴敬酒歌》和《達瑪》、珞巴民歌《加金加》等。

    “在人手緊缺的情況下,我們組織藝術編創人員不定期地到這些人口較少民族的聚居區去采風,挖掘整理我們的民族音樂和舞蹈,然後通過基層文化活動進行交流和展示。”崔曉東説,近年來林芝地區文化廣播電影電視局組織8支普查工作組深入32個鄉鎮、100多個村收集、整理的文字資料達1000萬字,圖片2000余張,圖像資料100余張(盤),書籍《林芝地區神話傳説》已形成初稿。

    2004年以來,林芝地區加大了以人口較少民族為主的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工作。目前,林芝地區有國家級、自治區級和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項目43個,其中人口較少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項目8個。

    對口援藏省市的大力扶持和投入也促進了林芝地區民族文化的保護。由福建省援藏工作隊投資1840萬元建設的“尼洋河藏東南非物質文化遺産博物館”已經進入了內部裝修和徵集展覽實物的階段,目前已經收集到各類實物200多件(套),預計今年底正式開放。博物館將成為展示林芝民族特色文化、促進民族團結和民族文化交流的非物質文化遺産傳習所。 

 
 
 相關鏈結
· 雲南建設30個民族文化旅遊示範縣提高旅遊競爭力
· 新疆民族文化事業在傳承創新中綻放異彩
· 新疆民族文化遺産得到搶救性挖掘 煥發新的生機
· 甘肅省汶川特大地震災區重建注重傳承藏民族文化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