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7月7日電(記者 王立彬)我國最大的糧油食品企業中糧集團6日宣佈入股蒙牛,將以70%持股與厚樸基金成立一家新公司,在以61億元港幣認購新股、向老股東認購既有股本後,將以20%股份成為蒙牛第一大股東。中糧入股蒙牛得到海內外廣泛關注。怎麼看待迄今為止國內食品行業的最大一宗交易呢?
這一交易將使三鹿奶粉事件重創國內乳業後,蒙牛集團董事長牛根生“不把蒙牛賣給外資”諾言得到兌現。牛根生7日在接受專訪時説,作為在香港上市的內地公司,蒙牛股權極為分散,按照國際經驗,低於25%是被惡意收購的警戒線,去年蒙牛把境內股轉到外面,以保證不低於25%。每年八九月是股東賣股的時候,登記數字過低,就可能被惡意收購。要擺脫這一前景,就要選擇一家長期進行戰略合作夥伴,不進行買賣股,而要保持民族品牌。此外,無論是最早與外資合作的光明和達能,還是三鹿和新西蘭企業的合作,都出現了外資“水土不服”問題。中國食品工業第一品牌中糧入股蒙牛,為創建世界品牌,打造百年基業提供了穩定的基石。
中糧入股蒙牛,在國內創造了新的合作模式。中糧集團入股完成後,蒙牛股權結構將形成“國有資本+民營資本+戰略合作”的多種所有制合作模式。牛根生説,這一國際通行模式,是歐美緩解經濟危機採用的方式。因為可以創造多种經濟成分所有制的結合,這在國內是一條新的光明大道。中糧集團董事長寧高寧認為,作為當前歐美各國應對金融危機的重要方式,這一新型合作模式可能成為中國企業合作的重要方式之一。今後民營企業蒙牛的發展,一定意義上也可以説是大國企的發展;而中糧作為央企,又要受到市場檢驗。隨著國企日益市場化,民企日益壯大,國有民營合作的範圍會越來越大。
社會各界很關注這一合作對乳品業的長遠影響。2008年,我國乳業前四強中,200億元以上規模的是伊利、蒙牛兩大品牌;100億元左右的有上海光明、河北三鹿。牛根生説,現在只剩下三家了。我國乳業格局非常複雜。中糧僅以20%股權就成為蒙牛第一大股東,説明我國乳品業股權高度分散。而國內其他飲料行業,控股有的達到60%以上。目前,國內多數中小企業基本都是民營的。這次中糧蒙牛合作,從長期看有利於蒙牛向乳製品領域加大擴張力度,從而推動我國乳業從高度分散走向合理集中。
與新中國同齡的中糧集團是我國農産品和食品加工業龍頭企業,多年的《財富》雜誌全球500強;蒙牛作為我國最大的乳製品生産企業,2008年營業收入達238.65億元人民幣,居國內乳業之首。但是與國際食品工業及乳業巨頭相比,差距都很大。此次中糧蒙牛結盟,不僅將推動我國食品安全建設進程,使中糧的從田間到餐桌的全産業鏈食品安全理念加快實現,對於民族品牌參與我國經濟成長進程,提升中國食品業全球競爭力也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