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規模以上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32.7億噸,同比增長2.6%,增幅比一季度提高0.6個百分點,港口生産實現小幅增長,大宗貨物運輸明顯回升,集裝箱吞吐量雖仍然下降,但出現企穩跡象。這表明我國港口運輸在宏觀經濟觸底回升、漸趨復蘇的傳導和帶動下,較快地走出金融危機以來的最低谷。在告別5個月快速下滑的最困難時期後已止跌企穩,形成前抑後揚、逐月回升的勢頭。截至6月份,港口貨物吞吐量已連續4個月保持增長。
經濟運行的“風向標”——中國港口將走在全球港航業全面復蘇的前列
7月11日,正逢週末,秦皇島港煤五期碼頭依舊一派繁忙,在秦皇島港股份公司第九分公司1180多米長的煤碼頭兩側,6個泊位停滿了正在裝煤的巨輪,所有裝卸設備都在滿載運行。遠處海面上,還有不少待泊的船舶。去年底以來一度冷清的秦皇島港,進入3月份後生産運輸迅速升溫,上半年全港完成貨物吞吐量1.15億噸,生産形勢顯現回升跡象。
在全國前十大億噸大港增幅居首位的是日照港,截至6月30日,日照港今年累計完成貨物吞吐量8931萬噸,同比增長14.3%。日照港集團董事長杜傳志介紹,上半年日照港吞吐量的大幅增長,主要得益於鐵礦石和煤炭進口量的增加,這兩個貨種同比增加1280萬噸。
上半年廣州港貨物吞吐量1.72億噸,同比下降3.5%,但比去年下半年增長2.5%。上半年集裝箱吞吐量509.85萬TEU,同比下降14.5%,比去年下半年增長1.1%。廣州港集團董事長陳洪先告訴記者,上半年,糧食和鋼鐵成為了主要增長點。
今年上半年,天津港全港完成貨物吞吐量1.84億噸,集裝箱完成416.1萬標準箱,分別同比增長1.2%和1.9%。上海港集裝箱吞吐量1167萬標準箱,同比下降15.5%,而其中在洋山深水港區,集裝箱吞吐量累計完成359萬標準箱,同比減少7.7%,但在二季度,完成集裝箱吞吐量183.08萬標準箱,環比增長4.07%;國際中轉箱量21.22萬標準箱,環比增長2.13%,顯示洋山港吞吐量正止跌回升。
對此,國內航運專家吳明華認為,與全球範圍內的港口貨物吞吐量下滑、有些中轉港的降幅甚至達到20%相比,我國港口能夠率先走出最困難的嚴寒,初露亮色,顯得尤為可貴。可以期待的是,中國港口將走在全球港航業全面復蘇的前列。
煤炭運輸穩定攀升——一定程度上意味著下游産業止跌企穩、走出低谷
煤炭是我國最主要的能源,其需求量直接反映了鋼鐵、電力、化工等重化工業景氣度。交通運輸部的數據顯示,上半年,規模以上港口煤炭及製品吞吐量為6.1億噸,同比下降6.6%。受國內外煤炭倒挂等因素的影響,4—6月,煤炭外貿進港吞吐量分別增長2.2倍、2.8倍和4.2倍,出現“井噴式”增長。
秦皇島港是我國最大的煤炭中轉港口,佔全國沿海港口下水煤炭的50%左右。3月份秦皇島港完成吞吐量2213萬噸,創去年9月以來新高。進入4、5、6月份,港口吞吐量雖有降低,但均超2000萬噸。進入7月份,氣溫陡增,南方各電廠紛紛“迎峰度夏”,辦理手續的船舶逐漸增多。
專家指出,煤炭運輸的攀升,是印證經濟回暖的標誌之一,這在一定程度上意味著下游産業止跌企穩。秦皇島港4、5、6月份生産形勢顯現回升跡象,港口吞吐量均超過2000萬噸就很能説明問題。
當然也要看到,世界經濟低迷對我國外貿産生的影響仍在持續。同時,隨著國際市場煤炭價格及海運費的逐步上揚,國內外煤炭價格差距將逐步縮小,煤炭進口也可能會有所減緩。
鐵礦石進口創出新高——擴內需政策使鋼材需求回升
我國是世界上第一大鐵礦石進口國,據交通運輸部公佈的數字,鐵礦石在今年上半年的外貿進港量已經接近2006年全年水平。上半年,我國港口完成鐵礦石吞吐量5.0億噸,同比增長14.4%。
作為我國主要的鐵礦石港口之一的日照港,今年上半年,完成鐵礦石吞吐量5110.1萬噸,同比增長21.2%。對於鐵礦石進口創出新高,杜傳志解釋,這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是國家“保增長、調結構、擴內需”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對建築、交通、能源板塊産生了強大的拉動力,鋼材需求的終端市場表現良好,1月至5月我國共生産鋼材25434.01萬噸,同比增長3.70%;二是國內鋼鐵企業使用進口鐵礦石的比例大幅攀升。國際鐵礦石品位高,加上價格大幅下跌、海運費下跌,其與國內礦石相比,優勢更加凸顯。
另外,由於目前市場現貨鐵礦石價格較低,導致對鐵礦石的投機需求上升,出現了“囤礦”的現象,這也是導致鐵礦石進口增幅較大的重要原因。據杜傳志介紹,目前,全國港口鐵礦石庫存已達到7000萬噸以上,加上鋼廠自身庫存可達1億噸以上。
在廣州港,由於外進廢鋼、鋼坯、卷鋼進口需求量大幅增加,使今年上半年廣州港外進鋼鐵同比增加141.9萬噸,增幅269.8%。在天津港,上半年鐵礦石裝卸總量也實現了快速增長,總量達4754.9萬噸,同比增長達53%。
“下半年的形勢難以預料,我們已經做好長期應對金融危機的準備。”杜傳志説。下半年投機性需求將大幅減少,各大鋼廠無需在短時間內搶運鐵礦石,而是逐步消化現有庫存。因此,預計下半年鐵礦石進口量不會有太大增長。
內貿吞吐量增長高於外貿——反映我國經濟內需活躍、外需疲軟的運行特徵
來自交通運輸部的數據顯示,受外需影響,外貿集裝箱吞吐量延續了去年四季度以來的負增長,但降幅呈減小趨勢。上半年,我國港口完成集裝箱吞吐量5597萬標箱,同比下降11%,降幅比一季度減少1.3個百分點。而與此同時,上半年內貿吞吐量同比增長3.9%,明顯高於外貿,反映了目前我國宏觀經濟內需活躍、外需疲軟的運行特徵。
吳明華告訴記者,出現這一現象既與經濟危機外需大幅減少相關,也是今年以來擴內需力度加大的結果。目前外需不足導致出口下滑的趨勢依然存在,且短時期難以改觀。穩定外需,提高國際中轉量的比重,不僅對當前經濟保增長,同時對港口業特別是沿海大港逐步走向復蘇意義重大。
目前,國際幹散貨運價大幅反彈。波羅的海幹散貨運價指數已從去年底663點,大幅反彈到目前的3700點左右。但受全球運輸市場需求不旺,運力供大於求的影響,國際原油和集裝箱、國內沿海散貨和出口集裝箱的運價仍舊低迷,表明實體經濟恢復到正常水平仍需時日。(陸婭楠 沈文敏 王明浩 陳 傑 馬躍峰 羅艾樺 唐 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