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我國近10年投入近萬億元用於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9年09月06日   來源:新華社

生態補償機制國際研討會在寧夏石嘴山市舉行

    新華社銀川9月6日電(記者武勇、姜雪城)9月6日,由國家發改委、環保部、亞洲開發銀行和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府共同主辦的生態補償機制國際研討會在寧夏回族自治區石嘴山市舉行,吸引了近百位美國、德國和澳大利亞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專家學者。

    本次研討會主要是交流生態補償理論研究成果和實踐經驗,並通過國內外專家學者和管理人員的討論,吸收和借鑒國內外的成功經驗和教訓,從而完善我國生態補償機制。在為期兩天的研討會上,與會的專家學者針對生態補償存在的問題、理論方法和戰略進行了討論,同時對重點領域如礦産資源開發、森林、自然保護區保護以及流域保護過程中的生態補償機制和政策進行了探討。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杜鷹説,西部地區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屏障區,其生態環境的質量直接關係到中下游及全國廣大區域,對維護國家生態環境安全發揮了決定性的作用。但由於長期過度開發,西部生態處於快速退化狀態,加上生態服務的提供者與生態服務的受益者在地理範圍上的不對應,導致生態服務提供者主要是西部地區無法得到合理補償。為此,我國已經在青海三江源頭和南水北調水源地等地區開展了生態補償機制試點,今後我們會充分利用此次生態補償機制國際研討會的成果,制定生態補償機制的標準,擴大生態補償機制試點範圍, 切實保護西部地區的生態環境。

我國近10年已投入近萬億元用於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

    新華社銀川9月6日電(記者武勇、姜雪城)6日,國家發改委副主任杜鷹在寧夏石嘴山市舉行的生態補償機制國際研討會上説,近10年來,我國不斷增加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的投入,總投資接近1萬億元。

    杜鷹説,近年來,我國先後實施了退耕還林、退牧還草、天然林保護、三江源頭保護和南水北調水源地保護等重大生態建設工程,總投資達7000多億元,其中用於各種補助性質的支出3000多億元;開展了大規模的水污染治理工作,加大了環保基礎設施建設力度,累計安排2000多億元資金用於重點流域水污染治理和城市污水處理,不僅減少了大量污染,而且改善了中國尤其是西部地區的生態環境。

    記者了解到,自國家2000年開始實施退耕還林工程以來,僅寧夏就累計完成退耕還林面積1189萬畝,其中退耕造林471萬畝,荒山荒地造林668萬畝,封山育林50萬畝,工程覆蓋了全區1463個行政村,涉及153萬農民,人均補助現金2163元。

    杜鷹説,今後我國還將繼續加大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力度,制定生態補償機制的標準,擴大生態補償機制試點範圍, 切實保護西部地區的生態環境。

我國已投入200多億元用於森林生態效益補償

    新華社銀川9月6日電(記者武勇、姜雪城)6日,國家發改委副主任杜鷹在寧夏石嘴山市舉行的生態補償機制國際研討會上説,自2001年以來,我國先後投入200多億元用於森林生態效益補償。

    杜鷹説,森林生態效益經濟補償機制是現階段推進我國林業向縱深發展的關鍵性措施。2001年,我國開始建立了森林生態效益補助資金,在浙江等11個省區試點,並於2005年正式設立基金,目前已累計投入200多億元,將7億畝重點生態公益林納入補償範圍,取得了良好效果。

    據介紹,浙江省自2001年開始全面實施3000萬畝重點公益林建設,並在“十五”期間由省財政每年安排5000萬元專項資金用於生態公益林建設,使浙江省森林生態體系得到了加強,並表現出了良好的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據浙江省林業研究院調查監測表明,浙江省3000萬畝重點生態公益林前4年的綜合效益達300億元,每年産生生態、社會效益73億元。

    杜鷹説,儘管我國生態公益林建設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各地森林生態環境有了明顯改善,水土流失面積逐年下降。但在生態公益林建設過程中也還存在一些問題需進一步加以完善,今後我國還將繼續擴大森林生態效益補償範圍, 不斷提高補償標準,鼓勵地方根據當地實際,通過資金補助、定向援助、對口支援等多種方式,對生態功能區因加強生態保護建設造成的利益損失開展補償試點。

   這是三江源保護區的濕地(攝于8月10日)。三江源自然保護區位於青藏高原腹地的青海省南部,總面積31.6萬平方公里,佔青海省土地總面積的43.88%,于2000年5月由青海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2003年1月晉陞國家級保護區。三江源自然保護區是長江、黃河、瀾滄江的發源地,境內河流、沼澤密布,被譽為“中華水塔”。同時,這裡也是世界高海拔地區生物多樣性特點最顯著的地區,動植物資源極為豐富,動物中僅國家一級物種就有黑頸鶴、藏野驢、野牦牛等16種。保護區成立以來,當地政府和各族農牧民通過生態移民、退牧還草、減畜養草等生態保護和建設工程,為保護三江源的生態環境作出了貢獻。現在三江源保護區內大小湖泊明顯增多,野生動物數量大量增加,生態環境已經得到明顯改善。新華社記者 姜恩宇攝

2009中國•青海生態旅遊高峰論壇將於8月20日開幕

   由青海省人民政府、國家旅遊局、中國科學院主辦,青海省旅遊局、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承辦的2009中國·青海生態旅遊高峰論壇將於8月20日-23日在西寧舉辦,屆時將有來自歐洲、美洲、大洋洲、亞洲、我國台灣地區、省外的20多名專家教授及省內旅遊業界、高等院校、新聞媒體400余人參加高峰論壇,共同探討國際生態科學的發展動態和趨勢,交流國際生態旅遊的成功經驗和工作建議。 詳細>>>

西藏將在全國率先建立草原生態保護的獎勵機制

   新華社拉薩8月22日電(記者 涂洪長)22日,西藏自治區舉行建立草原生態保護獎勵機制試點工作啟動儀式。作為全國草原面積最大、類型最豐富的省份,西藏將在全國率先建立草原生態保護獎勵機制。

   根據財政部、農業部對《西藏自治區建立草原生態保護獎勵機制試點工作2009年度實施方案》的批復,將確定在西藏那曲地區聶榮縣、安多縣、班戈縣,阿裏地區措勤縣、日喀則地區仲巴縣建立以草定畜獎勵、薪柴替代補貼、牲畜配裝電子耳標和草原生態監測制度為主要內容的草原生態保護獎勵機制。同時明確日喀則地區康馬縣、昌都地區八宿縣作為試點工作對比縣,開展草原生態監測工作。 詳細>>>

 
 
 相關鏈結
· 內蒙古10年治理沙化土地2.6億畝 生態環境轉變
· 青海玉樹三江源地區生態保護取得階段性成效
· 東北七城市市長聚首長春 共商建設生態宜居城市
· 周生賢:做生態文明建設的倡導者引領者和踐行者
· 西藏試行草原生態保護獎勵 資金由地方財政承擔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