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經典中國·輝煌60年:淮河的“世紀安瀾”之戰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9年09月15日   來源:新華社

經典中國·輝煌60年——
馴服世界上最桀驁的大河:淮河的“世紀安瀾”之戰

    新華社合肥9月15日電(記者 蔡敏)“一定要把淮河修好。”毛澤東主席1951年的一聲號召響徹中國大地。近60年來,淮河兩岸兒女歷經艱苦奮戰,在被稱為“最難治理的河流”上書寫著新的傳奇。如今,淮水安瀾,功在禹上。

    淮河,本是一條通暢的河流。“走千走萬,不如淮河兩岸”,曾是千百年來淮河兒女美好生活的生動寫照。但是,歷史上黃河多次潰決奪淮,使淮河喪失了入海口,這條河流也就經常變得桀驁不馴、氾濫成災。“泥巴凳,泥巴墻,除了泥巴沒家當。”這是過去深受水患之苦的沿淮人民生活的真實寫照。

    回顧歷史,新中國成立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始終把淮河治理放在重要位置,兩次作出重大戰略性決策,多次召開治淮會議。即使在“文化大革命”那樣的非常時期,治淮仍未間斷。

    1949年,新中國成立,是年和1950年夏季,淮河連續2年發生大洪水。1950年8月,政務院召開第一次治淮會議。10月14日,政務院頒布了《關於治理淮河的決定》,制定了“蓄泄兼籌”(即上遊以蓄為主,中游蓄泄兼施,下游以泄為主)的治淮方針,確定成立隸屬於中央人民政府的治淮機構——治淮委員會。由此掀起了新中國第一次大規模治理淮河的高潮。

    1991年9月,針對淮河、太湖發生嚴重洪澇災害所暴露出的問題,國務院及時召開治淮治太會議,並決定成立由副總理為組長、國務院有關部門和流域4省參加的國務院治淮領導小組,部署了基本完成以防洪、除澇為主要內容的近期19項治淮骨幹工程建設任務,再次掀起治淮高潮。

    如今,總投資447億元的治淮19項骨幹工程已經完成。淮河防汛總指揮部辦公室常務副主任徐英三指出,經過近60年的治淮建設,初步形成了淮河流域防禦洪水的工程體系。

    目前淮河已建成水庫5700多座,總庫容達270億立方米;蓄滯洪工程發揮作用,蓄滯洪庫容334億立方米;沿淮河行洪區可分泄河道流量的20%-40%;淮河流域現有堤防已達5萬公里,主要堤防1.1萬公里;淮河干流泄洪能力大幅提高。

    徐英三介紹説,淮河干流中游淮北大堤防洪保護區和沿淮重要工礦城市、洪澤湖及下游防洪保護區的防洪標準都達到了百年一遇。

    2007年淮河發生1954年以來第二位流域性大洪水。整個流域在人員轉移過程中無一人傷亡,淮河干流和重要支流堤防無一處決口,流域水庫也無一垮壩。與2003年比較,淮河流域淹沒面積減少了五分之二,轉移人數減少了三分之一,工程險情減少四分之三,防守人數減少了五分之四。

    一年前,受益於淮河流域大規模移民遷建及行蓄區洪區改造工程,安徽省淮南市田家庵區的居民陳玉雲一家從淮河河灘地遷到了城裏的移民安置區。“40多年來第一次不用再為洪水擔憂了,要感謝黨和政府呀!”陳玉雲回想起過去激動萬分。

    近年來治淮工作進一步走向深入,力圖變淮河流域“大水袋”為“大糧倉”。沿淮重要省份安徽今年以來持續加大行蓄洪區調整、淮河重點平原洼地治理、淮幹一般堤防等治淮“新三項”工程投入力度,努力化淮河洪水為資源,夯實“淮河大糧倉”。

    安徽省水利廳廳長紀冰説,經過中國水利和農業專家的調研和測算,一旦國家和沿淮省市的新治理工程全部啟動,將在淮河流域實現年平均減淹耕地400萬畝,改善耕地2200萬畝,年平均增産糧食50億公斤的目標。整個工程預計需上百億元。

    “通過5到10年的努力,長年水患頻發的淮河流域‘大水袋’就能變為‘大糧倉’,這將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出重要貢獻。”紀冰説。

 
 
 相關鏈結
· 輝煌60年:我國社會慈善事業步入良性發展軌道
· 輝煌60年:我國社會福利服務開始惠及全體人民
· 輝煌60年: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升級 比例日趨協調
· 經典中國·輝煌60年:"廣播電視村村通"通到哪
· 經典中國·輝煌60年:中國的人口政策功在韆鞦
· 輝煌60年:新中國成立60年教育科技事業發展回眸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