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9月16日電(記者 李斌、楊維漢、崔清新)60年前開國大典那天,羅浪在天安門廣場指揮軍樂團演奏。
“當時有人説用德國曲子,有人説用蘇聯老大哥的樂曲,還有人建議用美國的,一時間議論紛紛。”今年90歲高齡的羅浪説,“最後,是毛主席確定了‘以我為主,以我國為主’的方針,就是要聽自己的樂曲,走自己的路。”
“聽自己的樂曲,走自己的路。”最終,一套以《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為主旋律,以解放區歌曲輔助,同時穿插《騎兵進行曲》《炮兵進行曲》的樂曲,在開國大典上莊嚴奏響。
聽自己的樂曲,走自己的路--以開國大典為起點,60年來,完成“民族獨立、人民解放”這一歷史任務之後的中國共産黨人,帶領全國人民走上了一條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曲折道路。
60年風雷激蕩,60年風雨兼程——幾經艱辛,幾經坎坷,中國走出了一條符合國情的“中國道路”
85歲的著名攝影家侯波曾和丈夫徐肖冰一起親歷開國大典,夫婦倆將幾十年攝影作品結集出版,取名為《路》。侯波説:“中華民族靠共産黨領導,走上社會主義道路,才擺脫了落後挨打的地位,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現在我們正走在民族復興的大道上,一定能迎來更加美好的未來。”
這條“路”來之不易。1840年以來,無數中華兒女前赴後繼,上下求索。多少主義和主張出場了,又都破滅了;多少道路和方式探索了,又都碰壁了;多少組織和政黨登臺了,又都謝幕了,直到中國共産黨登上歷史舞臺,中國革命的面貌才為之一新。
從巍巍井岡山到滾滾延河水,從小山村西柏坡到大都市北京城,中國共産黨人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相結合,走自己的路,幾經艱辛,幾經坎坷,實現了第一次歷史性飛躍:找到了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創立了毛澤東思想。
新中國成立以後,中國共産黨人不懈探索,短時間內就取得了巨大成就,僅“一五”期間工業建設和生産所取得的成就,就遠遠超過舊中國的100年。然而,在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上,也曾有重大失誤,甚至出現了“文化大革命”這樣的全局性錯誤。
30年的成功和挫折啟迪了中國共産黨,也啟迪了偉大的中華民族。
“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鄧小平的話振聾發聵。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中國共産黨和中國人民,立足時代堅持社會主義,立足改革發展社會主義,立足國情建設社會主義——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這艘巨輪披荊斬棘,破浪前進。
從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到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從封閉半封閉到全面融入世界經濟體系,中國走出了一條擺脫貧困、加快實現現代化的發展道路。
從鄧小平理論到“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再到科學發展觀等一系列重大戰略思想,在歷時30載的艱辛探索中,中國共産黨人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旗幟在神州大地高高飄揚。
不懈探索,不懈奮鬥。回首新中國60年曆史,猶如一幅波瀾壯闊的畫卷,構築了人類發展史上一道亮麗的風景。
數據無聲,卻是60年“中國道路”的最佳注腳——2009年9月7日,國家統計局發佈了新中國60週年系列報告首篇,公佈了一系列數據:GDP以年均8.1%的速度增長,經濟總量增加77倍,城鄉居民儲蓄增加2.5萬倍,居民平均預期壽命翻番,貧困發生率降至1.6%,文盲率降至6.67%,糧食産量增長3.7倍,城鎮化率從10.6%提高到45.7%……
“60年前,中國從政治上站起來了。60年後,中國真正從經濟上站了起來。”《重歸前三名》一書作者,曾經遊歷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吳季松教授説,“中國經濟總量重歸世界前三名,這是中國十幾代人在100多年尤其是60年來艱苦卓絕奮鬥的結果。”
“在人類歷史長河中,60年只是短暫的瞬間。但對於中華民族來説,這60年卻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廣東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蔣斌説。
今年,北京人藝重排老舍先生的話劇《龍須溝》。欣賞這一經典戲劇後,開國元帥陳毅之子陳昊蘇感慨萬千:“只要看過龍須溝,就會為中國已經發生的巨大變革感到慶倖。從60年前新中國成立,到今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取得巨大成功,中國走過了一條艱難曲折的道路,終於在艱難中崛起,寫下光明不斷擴大的歷史。”
上世紀20年代初,應邀來中國講學的英國哲學家羅素出版了專著《中國問題》,預言中國必將找到一條不同於西方的古老文明走向現代的道路,“假如中國人能自由地吸收我們文明中他們所需要的東西,而排斥那些他們覺得不好的東西,那麼他們將能夠在其自身傳統中獲得一種有機發展,並産生將我們的優點同他們自己的優點相結合起來的輝煌成就。”
80多年後的今天,羅素的預言已成現實。
從糧食安全到經濟增長,從扶貧幫困到應對金融危機,中國的發展,不僅使中國人民穩步走上了富裕安康的康莊大道,而且為世界經濟發展和人類文明進步作出了重大貢獻,改變了世界格局,推動了世界歷史的進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通過歷史和現實的比較,人們的認識更加清晰,信念更加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一條“人間正道”,是中國人民的光明之路、吉祥之路、希望之路,也是實現民族振興、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社會和諧的必由之路。
60年不懈奮鬥,60年壯麗史詩——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中國道路”寬廣坦蕩
“中國道路”究竟是一條怎樣的道路?黨的十七大報告對此進行了完整概括:在中國共産黨領導下,立足基本國情,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産力,鞏固和完善社會主義制度,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回首60年發展史,這條道路的實質,就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相結合——這是記者採訪多位權威專家的一致見解。
這是一條解放思想、釋放活力之路——
東海之濱,甌江之畔。正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産品展廳內,智慧化開關、50萬伏變壓器、薄膜太陽能電池……各種電力設備一應俱全。
“從發電、輸電、變電、配電、用電到控制系統,電力系統我們都做齊了。”正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南存輝面帶微笑,“以前我們是賣電器,現在是賣系統、賣方案、賣服務,我們不斷轉型升級,産品已經銷售到90多個國家和地區。”
從創業之始的8人5萬元人民幣,到今天近2萬員工每年數十億元收入,正泰集團25年來走過的道路,正是“溫州模式”和“中國道路”的縮影。
蘇南模式、溫州模式……各地結合自身實際,走自己的道路,孕育了一系列發展模式;深圳速度、浦東速度……一系列建設成就,使中國許多地方發生巨大變化。
新中國成立60年尤其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一系列有利於解放和發展生産力的重大決策措施陸續出臺,改變了中國的面貌,改變了中國人民的命運。中國人以自己的實踐,詮釋著“解放思想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大法寶”這句話的深刻含義。
“保障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基本權利,給予每個中國人追求美好生活的自由,蘊含于勤勞智慧的中國人民中間的無窮創造活力,才得以充分的釋放,進而創造人間奇跡。”中國社會科學院政治學所副所長房寧認為。
這是一條改革開放、不斷進取之路——
安徽鳳陽小崗村南,推土機轟鳴,被廣東一家企業承租經營的1000多畝土地正在平整;村西,一個佔地1000多畝的工業園也在加緊建設……這個31年前拉開中國農村改革大幕的村莊正在進行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探索。
“紀念改革的方式就是繼續深化改革。”村黨支部書記沈浩説,“小崗並不是重走原先意義上的集體道路,而是採用集體合作的一種市場化的道路。小崗村的品牌是塊金子,可老是埋在地裏面。現在要把這塊金子挖出來,讓小崗村成為投資的熱土。”
從小崗到深圳,從農村到城市,改革開放30多年來,前所未有的大改革、大開放席捲全中國,一系列體制機制性障礙被突破。
改革,進一步解放了生産力;開放,讓中國人看到了差距,找到了方向。
這是一條團結奮鬥、共建和諧之路——
“以前羨慕城裏人有退休金,現在農民也有了,高興啊。”81歲的江蘇宜興蔣家村村民仲來娣如今每個月能領到80元養老金,她開心地笑了。
實行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只是中國政府最新推出的一系列惠農政策之一。免除農業稅,頒發種糧補貼,繼續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失業保險金和工傷保險金標準……近年來,伴隨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等重要思想的提出,一系列惠民政策,使人們感受到了“以人為本”“共享改革成果”的真諦。
相信誰、依靠誰、為了誰,是否始終站在最廣大人民立場上,是判斷馬克思主義政黨的試金石,也是檢驗社會主義改革的試金石。專家指出,團結奮鬥、共建和諧,是社會主義的要求,也正成為“中國道路”的鮮明特色。
馬克思有一句名言:要了解一個限定的歷史時期,必須跳出它的局限,把它與其他歷史時期相比較。
站在歷史和現實的交匯點上,回望《共産黨宣言》發表以來的160多年曆史,回望鴉片戰爭以來的中國近現代歷史,回望新中國60年發展道路,人們更加堅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引領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道路,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是完全正確的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之所以正確,之所以能夠引領中國發展進步,關鍵在於我們既堅持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又根據中國實際賦予其鮮明的中國特色。
正如十七大報告指出的那樣,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取得一切成績和進步的根本原因,歸結起來就是:開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最根本的就是要堅持這條道路和這個理論體系。
25年前,在新中國成立35週年慶典上,當群眾隊伍通過天安門城樓時,一條橫幅突然打出——“小平您好”。
25年過去,參與製作橫幅的北大81級學生、中科院《化石》雜誌主編郭建崴回首往事,頗有感觸:“我是研究數千年乃至數億年生命發展史的。回望歷史,改革開放之所以不可逆轉,得到人民的擁護,是因為在這條‘中國道路’上,人民有了希望,國家飛快發展。”(未完待續)
60年崢嶸歲月,60年光輝歷程——看好中國,看好未來,“中國道路”魅力四射
100多天前,20國集團金融峰會在倫敦召開。人們驚訝地發現,峰會新聞中心的高墻上,從左至右依次懸挂著3個時鐘,分別顯示著“華盛頓時間”“倫敦時間”和“北京時間”。
這一意味深長的細節,從一個側面顯示了“中國分量”。
從戰勝汶川特大地震災害,到成功舉辦北京奧運會;從圓滿完成神七載人航天飛行任務,到沉著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最近兩年,在一系列意想不到的困難和挑戰面前,中國反應之快,效率之高,組織動員能力之強,民族精神之偉大,無不顯示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強大實力和凝聚力,讓世界刮目相看。
8月中下旬的一天,又一次來京的《他改變了中國:江澤民傳》作者、美國作家羅伯特·庫恩博士饒有興致地對“中國道路”進行了概括:“這是一個新型且系統的發展模式,它包括強勁的經濟增長速度,強有力的中央政府,在非公有制經濟下的自由市場,依法治國,鼓勵科技創新,充實文化和精神領域,愛國主義和對中華文明的自豪感,環境保護,關注民生,以及縮小社會收入差距的一系列民生措施,等等。”
傾聽歲月的腳步聲,回首走過的道路——“中國道路”和中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得到世界上越來越多人的認可。
教育部不久前公佈的一項調查顯示:認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高校學生比例為73.5%,比5年前增長8.5個百分點。高校學生對堅持中國共産黨的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認同度始終保持在較高水平,整體上有逐年提高的趨勢。
《歐華聯合時報》對“中國道路”讚賞有加:“中國人民從上百年的屈辱、犧牲、奮鬥的歷史中找到和選擇了一條正確的光明大道。”法國《歐洲時報》認為,“包括‘制度優勢’在內的‘中國特色’已成為中國信心的有力支撐。”
今年8月出版的《時代》週刊文章説:“中國將不會走任何舊超級大國的老路。中國有自己獨有的特徵……”
傾聽歲月的腳步聲,回首走過的道路——越來越多的人看好“中國道路”,看好中國的未來。
總部設在紐約,有著100多年曆史的凱威萊德國際律師事務所的合夥人正籌劃在上海、廣州、成都設立分支機構。
“一説到中國,我們的合夥人的眼裏就‘閃光’。”律師事務所合夥人約翰·瑞皮薩迪對新華社記者説,“中國近年經濟高速發展,法律制度越來越健全,這引起了美國金融界和法律界的高度關注。我們律所的合夥人每年都會來中國很多次。中國的成長,就是我們的機會。”
“中國是一個巨大的成功故事。”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經濟學教授傑弗裏·薩克斯説,“近幾十年來,中國取得了許多足以自豪的偉大成就。未來,中國的成功將會繼續。”
傾聽歲月的腳步聲,回首走過的道路——“中國道路”究竟能産生怎樣的吸引力,60年來的兩次歸國潮成為鮮明的例證。
60年前,在天安門廣場上升起的第一面五星紅旗,震撼著海外莘莘學子的心靈。以錢學森等為代表的一批優秀留學人員衝破重重阻礙返回祖國。新中國60華誕到來前夕,這位98歲的老人回憶起往事,仍然難掩激動之情。
近年來,又一次歸國潮風生水起。“我不回國誰回國?只有在自己的祖國,我們才能做出一番自己的事業。”曾經率領科研團隊破譯人類基因組“中國卷”,在基因研究領域作出一系列貢獻的楊煥明院士説。
60年光陰荏苒,一代代留學生負笈歸來,將理想與抱負融入國家發展與民族振興之中,在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中作出了特殊歷史貢獻。
一股“中國熱”正在席捲世界:學習漢語成為許多國家年輕人的新時尚,越來越多的人對中國文化感興趣。《資本論》在一些西方國家熱銷,社會主義成為更多專家研究的對象。
近年多次前往國外考察的中共中央黨校原副校長楊春貴説,“中國道路”的探索,讓21世紀困于諸多發展難題的人類社會,在“拉美模式”“休克療法”等若干探索之外,看到另一種可能——將現代化規律與本國國情相結合的可能,將世界文明潮流與自身發展進步相結合的可能。
60年探索不止,60年創新不息——堅持科學發展、和諧發展、和平發展,“中國道路”在新起點上延伸
以“騰籠換鳥”的方式,把勞動力密集型企業遷到成本較低、資源豐富的地方;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産業和服務業……去年下半年以來,深圳市委、市政府提出“繼續高揚經濟特區這面旗幟,以改革開放之初‘殺出一條血路’的精神,以‘特’的意識、‘特’的思考和‘特’的舉措,勇於衝破制約科學發展的思想觀念、體制機制等障礙和束縛,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示範市而不懈奮鬥”。
“整個中國現代化的進程,既是發展的過程,也是改革開放的過程。只要現代化沒有完成,經濟特區先行先試的使命就沒有完成。”深圳市社會科學院院長樂正説。
現代化沒有完成,中國正在“路”上。
9月9日上午,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六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要以新中國成立60週年為新的起點,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總結經驗,把握規律,開拓創新,在新的時代條件下繼續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不斷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
以新中國成立60週年為新的起點——這是共和國60歲“生日”到來之際,中國最高領導人發出的動員令!
新世紀新階段,我國發展呈現出一系列新的階段性特徵。多位專家強調,共和國60週年之際,展望未來,我們必須保持冷靜頭腦,有著清醒認識。
從國際看,當今世界正處在大變革大調整之中。從國內看,當前,中國正處於重要的發展機遇期,也正處於改革的攻堅期和矛盾的凸顯期。機遇前所未有,挑戰也前所未有。
創建首個大型網上“果籃子”、20個市級農民工創業園區帶動12萬農民工就業、啟動農業生産綜合服務網絡平臺項目……最近兩個月來,重慶一系列為農服務的舉措引人注目。
2007年6月,國務院批准重慶和成都為“全國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率先進行改革試驗。統籌城鄉發展,縮小城鄉差距,只是中國未來道路上所面臨的重大挑戰之一。面對挑戰,黨的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作出了一系列科學判斷,提出了科學發展觀等一系列重大戰略思想。“加快發展,以人為本”的理念,已經轉化為黨和國家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中國道路’還沒有完全定型,探索的路途還很長。”中央編譯局副局長俞可平説,“唯一的出路是進一步解放思想,找到新的解決辦法,革新制度機制,不斷充實和豐富‘中國道路’的內容。”
“應當看到,雖然中國改革開放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改革開放的任務遠未完成。”中共中央黨校原副校長楊春貴説,“我們必須把改革創新精神貫徹到治國理政的各個環節,推進各方面體制改革,加快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全面和不斷提高對外開放水平。”
開國將領耿飆之女、70歲的耿瑩仍在為保護文化遺産而奔波:“在血與火的洗禮中,我們的父輩建立了新中國,找到了一條建設社會主義的道路。現在,挑戰仍然不少,我們必須在這條道路上繼續前行,才能不負重托,給父輩一個滿意的答卷。”
從60年輝煌歷史到今天應對危機的種種表現,這一切向人們昭示:面對未來的機遇和挑戰,中國人民將堅定不移地沿著改革開放的偉大道路走下去,走科學發展、和諧發展、和平發展之路,決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決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
中共中央黨校原副校長李君如説,面向未來,過去60年的發展歷程深刻啟示人們:實現“中國夢想”,必須始終堅持從國情出發,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不斷開拓創新;必須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能動搖,解放生産力和發展生産力的根本任務不能改變,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戰略步驟和戰略目標不能偏離;必須始終堅持改革開放,以寬廣的世界眼光,大膽借鑒學習人類優秀成果,在積極參與全球化進程中發展自己;必須始終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必須始終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加強執政能力建設;必須始終大力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
再過1年,有“經濟奧林匹克”之稱的世博會將在中國上海舉行。
再過2年,“十一五”規劃藍圖將如期完成,中國將在現有基礎上再上新臺階。
再過12年,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年時,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將在中國建成。
再過40年,新中國成立100年時,將基本實現現代化,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時不我待,時不我予。
“只要我們不動搖、不懈怠、不折騰,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開放,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就一定能夠勝利實現這一宏偉藍圖和奮鬥目標。”在紀念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30週年大會上,胡錦濤總書記鏗鏘有力的話語,向世界傳遞著一個東方大國的信心!
“中國要走在世界前列。”就在一個多月前,98歲的錢學森忽然伸出右手大拇指,對前來看望的中央領導同志説。
這是一位世紀老人的囑託,更是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