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瀋陽9月21日電(記者石慶偉)遼寧在建設世界最長引水隧洞大伙房水庫引水工程一期工程中,不僅克服了複雜惡劣的地質環境影響,攻克了多項世界性技術難題,而且從入水口到出水口長達85.3公里的輸水距離內,沒有建設一座電力提水設施,在重力作用下實現全封閉自動輸水,最大限度避免了輸送中的損耗。
記者從通水現場豎立的巨幅彩色示意圖上了解到,這條隧洞東部引水口位於遼寧省桓仁縣的鳳鳴水庫庫區,西部出水口位於遼寧新賓縣木奇鎮的蘇子河畔,地表到隧洞頂端距離最大為630米,最小60米。
由於遼東地區東高西低的地勢特點,隧洞兩端高低相差36米,完全可以實現自流,不必借助於任何動力,節省了大量能源。據專家介紹,為有效防止水在輸送過程中的損耗,隧洞開挖後進行了二次襯砌,洞內壁全部用鋼筋混凝土封閉。為提高混凝土襯砌的內在質量和外觀效果,施工中還進行了改變混凝土配比的試驗,在混凝土拌和物中摻加了抗裂防水劑,可以大大提高混凝土的抗裂、防水性能,基本達到無裂縫及滴滲水現象。在施工中還攻克了挖掘與襯砌不能同時施工的難題,提高了施工效率。
據遼寧省水利廳介紹,隧洞建設中還不斷優化設計方案,實際徵佔土地152.6公頃,比初始批准面積減少了83公頃,土地節約率達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