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國慶特稿:中國方位——在世界發展的坐標上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9年09月23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9月23日電(新華社記者)2009年9月23日,紐約,聯合國總部。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站在第64屆聯大一般性辯論的講壇上,發表對當前國際形勢和全球重大問題的看法。這是中國國家元首在聯大一般性辯論中首次亮相。

    在新中國成立60週年前夕的這次出訪,不到5天的時間,胡錦濤主席出席的會議還有聯合國氣候變化峰會、安理會核不擴散與核裁軍峰會,以及20國集團領導人第三次金融峰會,涉及的議題都是當今世界發展面臨的共同挑戰。

    “今天的世界格局已發生了改變,無論是金融危機、氣候變化還是能源資源等全球性問題,沒有中國參與都無從談起。”法國前總統希拉克的評價,正越來越成為世界的共識。

    60年曆史,波瀾壯闊;60年跨越,鑄就輝煌。在世界的坐標上,中國與世界的關係發生了歷史性變化,中國的前途命運日益與世界的前途命運緊密聯絡在一起。

    從努力突破封鎖到全方位對外開放,60年間,新中國以大無畏的勇氣和魄力,一掃屈辱外交的歷史,以嶄新的面貌登上並屹立在國際舞臺的中央

    60年的中國對外關係史,是一部從努力突破封鎖到全方位對外開放的歷史。

    1949年10月1日,天安門觀禮臺上,蘇聯駐華臨時代辦齊赫文斯基沉浸于新中國成立的興奮中。幾小時後,他收到周恩來總理簽署的希望得到世界上所有友好國家承認的信函。

    “第二天,蘇聯政府即來電表示承認並願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蘇聯成為第一個承認並與新中國建交的國家。”91歲的俄中友協名譽主席齊赫文斯基至今對60年前的往事記憶猶新。

    而今邁步從頭越。一個擺脫百年屈辱、從戰爭廢墟上建立起來的東方大國,需要以自己獨特風格的外交,堅守獨立自主方針,確保國家的安全。

    面對東西方冷戰格局,毛澤東主席提出了著名的“另起爐灶”“打掃乾淨屋子再請客”和“一邊倒”三大政策,在同舊時代徹底決裂的基礎上,構築新中國對外關係新格局。

    “新中國成立之初不是我們不主動開放,而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陣營對我們封鎖禁運。採取‘一邊倒’,新中國確保了國家安全,經濟得到了發展。”當代中國研究所第四研究室主任丁明説。

    相似的命運,更容易有共同的語言。新中國的成立,極大地鼓舞了亞非民族解放運動。20世紀50年代,中國和第三世界國家一起,明確發出了反對戰爭、渴望和平的聲音。

    1955年4月18日,印尼萬隆,身著深色中山裝的周恩來總理,提出了處理國家關係十項原則,包括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受到在場所有人的熱烈響應。

    相似的命運,更容易有共同的行動。面對西方持續的封鎖,中國同廣大第三世界國家團結合作,相互支持,形成了兄弟般的友誼。

    在一些大國斷然拒絕援建坦讚鐵路的情況下,仍處於經濟困難時期的中國,毅然向非洲兄弟伸出援手。歷時6年、耗資9億元人民幣建成了這條“東非交通大動脈”。

    “這是對當時非洲大陸風起雲涌的民族解放運動的支持。”曾連任三屆非洲統一組織秘書長的薩利姆·艾哈邁德·薩利姆説。

    人們至今記著那歷史性的一幕——

    76票贊成、35票反對、17票棄權,贊成恢復中國在聯合國合法席位的各國代表全部起立,高高舉起雙手向四週歡呼,會場充滿興奮的龍卷風——合眾社的報道,記述了1971年10月25日新中國恢復在聯合國合法席位的場景。

    “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中國外交活動的範圍從此擴展到整個國際舞臺,而此前是被局限在半個舞臺上。”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副主任章百家説。

    國際大氣候的變化,終於融化了中美兩國關係的堅冰。中國恢復聯合國席位4個月之後,尼克松總統與周恩來總理實現了“跨越大洋的握手”。

    “當我們的手相握時,一個時代結束了,另一個時代開始了。”尼克松在回憶錄中這樣寫道。

    順應時代潮流,20世紀70年代,早已期待同中國建立正常外交關係的日本、英國、澳大利亞、新西蘭等西方發達國家全部與中國建交或實現關係正常化,中國與西方的關係全面走向緩和,這為改革開放的推進開闢了有利的國際環境。

    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開啟了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中國在世界的浪潮中揚帆遠航。

    從南海邊的蛇口小鎮設立工業區引進外資開始,到創辦經濟特區、開放14個沿海城市;從利用外國政府優惠貸款,到吸引外資在華辦企業;從珠三角到長三角再到中西部地區……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對外開放格局逐步形成,中國向世界敞開了胸懷。

    2001年11月11日晚,中國對外開放又一個關鍵性歷史節點。在卡塔爾首都多哈喜來登飯店,外經貿部部長石廣生鄭重地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議定書》文本的最後一頁上簽名。

    加入世貿組織,標誌著對外開放進入一個新階段。中國抓住經濟全球化機遇,實現了快速發展。新中國60年的進出口總值,71%是2002年以來的7年裏實現的。至2008年,中國累計實際利用外資近9000億美元,經濟總量佔世界的6.4%,位居世界第三。2002年以來,中國企業投資海外步伐也明顯加快,非金融類對外投資年均增長60%以上。在海外中國公民和企業數量顯著增長。

    隨著對外開放的深入,中國在經濟、政治、文化、安全等方面同國際社會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密切聯絡,中國發展的內外關聯度進一步增強,中國的前途命運日益緊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運聯絡在一起。

    在新的歷史階段,中國緊緊圍繞科學發展與和平發展的目標,著力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積極倡導推動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向世界展現了負責任大國的良好形象。

    60年的對外關係史,為新中國在世界的坐標上劃出了一道亮麗的軌跡。 

    當今中國與世界前所未有地緊密聯絡在一起,中國日益成為促進世界和平、發展、合作的一支活躍力量

    2009年9月20日,美國波士頓,哈佛大學國際教育係畢業的麗薩·剋夫曼手指地圖上太平洋西岸那個東方大國。“北京,中國,那裏有我最嚮往的工作。”

    在國際金融危機肆虐下,面對高達兩位數的失業率,一些美國畢業生像剋夫曼一樣,希望到中國來尋找就業機會。

    今日的中國已經成為當今世界發展最快速、變革最深刻、改變國際力量對比最活躍的一支力量,在國際舞臺的地位和作用全球矚目。

    2008年8月8日,“祥雲”主火炬在鳥巢上空迸發出耀眼光芒。主席臺上,胡錦濤與來自世界80多個國家、地區的領導人和貴賓一同見證難忘的時刻。

    五環照耀下的北京,儼然成為“世界新的外交中心”。法國《世界報》如此評價。

    “當今中國同世界的友好合作全面推進,與大國關係不斷發展,與周邊和發展中國家的團結合作不斷深化,中國的建交國已增加到171個,形成‘我們的朋友遍天下’的可喜局面。”外交部長楊潔篪説。

    2009年7月28日,華盛頓。美國總統奧巴馬向前來出席“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的中國國務院副總理王岐山贈送了一個他簽名的籃球。有評論説,從乒乓外交升級為籃球外交,從小球到大球,象徵著中美關係越來越緊密。

    中國,美國。橫隔著茫茫太平洋,但阻隔不了每天5000多人次往返于大洋兩岸,更阻隔不了每天近10億美元的貿易往來。

    2009年,中國與最大鄰國俄羅斯迎來建交60週年。借著“俄語年”的東風,中國國家電視臺開通了俄語頻道,中俄原油管道中國段在漠河開工。中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全面深入快速發展。

    得益於中國與歐盟及其主要成員國建立的全面戰略夥伴關係,歐盟已成為中國第一大貿易夥伴、最大出口市場、最大技術引進地。

    2008年5月,中國領導人訪日的“暖春”之旅,開創了中日戰略互惠關係新局面。剛剛就任的日本新首相鳩山由紀夫表示,日中關係將進一步深化。此前,中國已于2007年取代美國成為日本最大貿易夥伴。

    “中國通過推動同各大國建立面向新世紀的新型合作關係,已構築了相當有利的大國關係框架。”親歷中國40多年外交風雲的外交家唐家璇説。

    打開世界地圖,可以發現這樣的事實:中國陸上有14個鄰國,與俄羅斯並列為世界上鄰國最多的國家;全世界10個人口最多的國家中有6個在中國周邊。

    在中國西南邊陲的友誼關口岸,老戰士韋聯海曾在這裡進行了近10年的排雷工作。“以前這裡是地雷陣,現在我們已經開闢了一條綠色通道。”

    今天,中國的周邊安全環境處於近代以來的一個最好時期。中國與周邊國家區域合作也日益緊密,相互依存度增多。

    2008年,中國對亞洲國家的貿易額約佔中國對外貿易總額的30%。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將於2010年全面建成,形成涉及19億人的發展中國家之間最大的一個自由貿易區。

    進入新世紀,無論國際形勢如何變化,中國與發展中國家間的團結合作不斷加深。

    40年前在天安門見過毛澤東的薩利姆,對於中國在非洲大陸發展中發揮的巨大作用由衷感慨:“中國現在已發展成為一個強大而穩重的國家。我們第三世界國家認為,中國的強大就是我們的強大。”

    從2000年到2008年,中國與非洲的貿易額增長了10倍;中國與拉丁美洲貿易額是10年前的17倍。

    21世紀的世界,不再是超級大國上演“獨角戲”的場所。歷史的洪流,已經將中國等新興經濟體推上了這個多邊舞臺。

    2009年6月16日,俄羅斯葉卡捷琳堡謝瓦斯季亞諾夫宮。中國、俄羅斯、印度和巴西四國領導人的手緊握在一起,微笑面對鏡頭。這是“金磚四國”作為一個整體在世界舞臺上的首次亮相。

    從“金磚四國”到“二十國集團”,從俄羅斯葉卡捷琳堡到美國匹茲堡,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經濟體,成為解決金融危機等全球性議題的重要力量。

    “金融危機、氣候變化是我們面臨的最緊迫的兩大全球性挑戰,中國在其中都發揮了重要作用。”《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秘書處執行秘書德博埃爾説。

    2006年,中國明確提出了到2010年實現單位GDP能耗降低20%的目標。幾年來中國強力推進,僅淘汰小火電廠就達5000多萬千瓦。單是今年上半年全國單位GDP能耗下降3.35%。

    在越來越多的國際和地區事務中,中國也以實際行動擔當起發展中大國的責任。

    “我在非洲常駐了16年,我熱愛和了解非洲,我將一條‘黑道’走到底。”中國首位非洲事務特別代表劉貴今和其他幾位資深外交官組成了中國“特使群體”,穿梭斡旋。

    在聯合國維和行動中,中國派出的官兵從零增加到2008年的11063人次。中國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派出維和人員最多的國家。

    從反恐、防擴散、打擊跨國犯罪,到能源和糧食安全等全球性挑戰,再到改革不合理的國際金融體系,中國的作用無可替代。

    著力強化影響力、競爭力、親和力、感召力,在世界上樹立負責任大國形象

    進入21世紀,面對大變革大調整的世界,中國明確宣示將高舉和平、發展、合作旗幟,恪守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的外交政策。

    要“努力使我國在政治上更有影響力,經濟上更有競爭力,形象上更有親和力,道義上更有感召力。”胡錦濤總書記今年7月在第十一次駐外使節會議上,對新形勢下切實維護全方位對外開放條件下中國的發展利益提出了明確要求。

    “‘外交四力’描繪了中國想要給世界樹立的一種形象,是綜合國力和影響力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內在要求,也是中國‘軟實力’的體現。”外交學院國際問題專家周啟朋説。

    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一年來,從華盛頓到倫敦再到紐約,中國領導人頻頻出現在國際舞臺上,成為各國媒體的關注焦點。

    “建立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國際金融新秩序”“信心比貨幣和黃金更重要”“反對貿易保護主義”……中國不斷向世界傳遞信心和誠意。

    “應對金融危機、參與解決地區熱點問題、關注全球性問題,隨著經濟實力與日俱增,中國的政治地位和國際影響力也迅速提高。”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金燦榮説。

    在政治影響力增強的同時,中國企業今年以來在國際上的動向同樣引人矚目。

    中石油收購新加坡石油公司股份,中石化收購總部位於瑞士的Addax石油公司,中國五礦集團收購澳大利亞OZ公司主要資産……中國企業在海外的收購持續升溫。

    世界經濟論壇最近發佈的全球競爭力報告中,中國大陸的全球競爭力排名比去年再進一位上升至第29位。一項對歐洲1200名高級經理的調查結果顯示,三分之一的歐洲高級經理認為中國經濟的競爭力“很好”,另有40%認為中國的競爭力“好”。

    引起西方社會關注的,不僅僅是中國的經濟指標和競爭力。將於今年國慶期間問世的中國共産黨理論刊物《求是》英文版,同樣引起了很多西方人的強烈興趣。

    “《求是》英文版的問世,為國際社會了解中國共産黨打開了一條通道,也有助於中國執政黨在西方社會建立更親切的形象。”中國人民大學輿論研究所所長喻國明説。

    中國2000多年前的孔子正被越來越多的外國青年所了解。截至2009年7月,全球啟動建設了331所孔子學院(課堂),分佈在83個國家和地區。

    在經濟、文化日益走向世界的同時,中國沒有忘記自己在世界上的道義與責任。近年來,索馬裏海域頻繁發生海盜劫持過往船舶事件,成為國際公害。2008年12月26日,中國三艘軍艦起航,赴亞丁灣、索馬裏海域執行護航任務。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首次組織海上作戰力量赴海外履行國際人道主義義務,也是中國海軍首次在遠海保護重要運輸線安全。

    “中國派軍艦赴該海域護航,是以實際行動表明一個負責任的大國承擔國際義務的努力,是為了世界的和平與安全。”國防大學戰略研究專家楊毅説。

    此外,中國免除了46個最不發達國家的債務,多達400多億元人民幣。中國還向發展中國家提供了超過2000億元的援助。

    非洲最大的銀行——南非標準銀行中國首席執行官龐凱歌説,儘管中國自身也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但沒有減少對非洲和其他發展中國家的援助,而且不附加任何政治條件,是“講道義的朋友”。

    但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經濟發展仍不平衡,在國際機構中的代表權和話語權依然有限,中國的“軟實力”亟待提高。

    “今後一段時間,中國外交面臨的很大任務是如何有效參與到新的國際體系建設當中,在這個新體系中有效地保護中國不斷增加和擴展的國家利益。”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歐洲研究所所長馮仲平説。

    正如胡錦濤總書記在十七大報告中指出的那樣:中國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繁榮穩定也離不開中國。中國人民將繼續同各國人民一道,為實現人類的美好理想而不懈努力。(記者:車玉明、錢彤、李詩佳、韓潔、劉錚、熊爭艷、廖雷、夏文輝、郭春菊)

 
 
 相關鏈結
· 國慶新聞中心和閱兵聯合指揮部舉行新聞發佈會
· 國慶慶典期間北京市將實施精細化人文交通管理
· 56民族的112青少年將作國旗禮儀隊參加國慶活動
· 北京消防局:國慶期間首都消防一級戰備嚴防火災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