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黨中央、中央軍委推進國防和軍隊發展60年紀實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9年09月29日   來源:新華社

    建設與國家安全和發展利益相適應的強大人民軍隊
——黨中央、中央軍委推進國防和軍隊建設與發展60年紀實

    新華社北京9月29日電(記者賈永、曹智、李宣良)強大的軍隊和鞏固的國防,是國家獨立富強的可靠保障。

    新中國成立以來,以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的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和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準確把握國際國內全局和發展大勢,科學確立國防戰略,適時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不斷賦予軍隊新的職能使命,推動著我國國防和軍隊建設事業闊步向前。

    60年波瀾壯闊,60年風雨征程,我國國防和軍隊建設取得了輝煌成就。人民軍隊已由過去單一軍種的軍隊發展成為諸軍兵種合成、具有一定現代化水平並開始向信息化邁進的強大軍隊,為捍衛國家主權、安全、領土完整,為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事業建立了卓著功勳。

    適應軍隊職能的歷史性轉變 建設現代化合成軍隊

    1949年10月1日,在人民共和國開國的禮炮聲中,為武裝奪取政權浴血奮戰了22年的人民軍隊,開始肩負起保衛祖國、建設祖國的神聖使命。

    隨著軍隊職能轉變,如何建設一支能夠有效抵禦外敵入侵,維護國家安全,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武裝力量?

    還在新中國成立前夕,毛澤東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開幕詞中就莊嚴宣告:我們的國防將獲得鞏固,不允許任何帝國主義再來侵略我們的國土。“我們將不但有一個強大的陸軍,而且有一個強大的空軍和一個強大的海軍。”

    一年後,在全國戰鬥英雄代表會議上,面對從槍林彈雨中走來的戰鬥英雄,毛澤東用他一貫幽默的語言談了新中國必須要做的“兩件大事”--建立強大的國防軍,建立強大的經濟力量。在為大會題詞時,他號召大家:希望你們繼續努力,更加進步,為建設強大的國防軍而奮鬥。

    勝利來之不易,和平需要珍惜。建立一支強大的國防軍,這是歷史的結論。

    人們不會忘記,一部中國近代史,就是一部國家屢遭侵略、人民奮起反抗的歷史。僅1949年前的近半個世紀,帝國主義列強從海上、陸地入侵我國就達30次之多。

    正當年輕的人民共和國一心一意開始和平建設,戰火卻燒到了鴨綠江邊。面對侵略者的挑釁,黨中央、中央軍委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戰略決策。數十萬中國人民志願軍戰士雄赳赳、氣昂昂,跨過了鴨綠江……

    面對如此情況,人民解放軍現代化建設還不能全面展開。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第一代中國共産黨人,一刻也沒有放鬆推進國防和軍隊建設的宏偉事業——

    新中國成立一個月後,人民空軍成立;

    新中國成立一年後,炮兵、裝甲兵、防空部隊、工程兵相繼成立……

    初創時期的人民空軍還十分稚嫩。到抗美援朝戰爭爆發時,人民空軍作戰飛機不足200架,飛行員不足200人。然而,不畏強敵的人民空軍在抗美援朝戰場上卻取得了擊落擊傷敵機425架的赫赫戰果。1951年國慶節,毛澤東在會見國慶受閱部隊代表時動情地説:多少年來,帝國主義反動派如此欺侮我們,我們一定要建立一支強大的空軍。現在我們有了空軍了,有了空軍就好了……

    建立一支強大的海空軍,這是中國人民夢想了多少年的願望。

    1953年2月,沿著東去的大江,毛澤東乘人民海軍軍艦從武漢駛往南京。旅途中,他諄諄告誡共和國年輕的水兵們:過去帝國主義侵略我國大都是從海上來的。現在太平洋還不太平。我們應該有一支強大的海軍。他欣然題詞:“為了反對帝國主義的侵略,我們一定要建立強大的海軍。”

    此時,人民海軍成立還不到4年。4年前的4月23日,在百萬雄師橫渡長江的凱歌聲中,人民海軍在江蘇泰州白馬廟宣告誕生。

    治軍先治校,強軍必興校。沐浴著新中國的朝陽,軍事學院、軍事工程學院等一批正規軍事院校陸續成立。毛澤東親自選調劉伯承、羅榮桓、葉劍英、陳賡等一大批戰功卓著的高級將領,大辦軍事院校……

    1953年7月朝鮮停戰協議簽訂,人民解放軍絕大多數部隊隨即從戰時轉入平時。在軍隊建設的關鍵時刻,全國軍事系統黨的高級幹部會議于這一年年底在北京召開。會議明確把“建設一支優良的現代化的革命軍隊,以保衛社會主義建設,防禦帝國主義侵略”作為軍隊建設的總方針、總任務。會議指出軍隊現代化建設中長期的、經常性的中心工作是訓練部隊……

    黨中央、中央軍委的號令,化作了三軍將士的不懈努力,化作了新中國國防和軍隊建設事業最初的成果。短短幾年間,人民解放軍面貎發生了巨大變化——

    1954年,第一架國産飛機飛上藍天;

    1955年,開始實行薪金制、軍銜制、義務兵役制;

    1956年,確立積極防禦的戰略方針;

    1958年,全軍員額減至240萬;

    1959年,全軍武器裝備基本實現制式化……

    武器裝備是軍隊現代化的重要標誌。1955年4月,毛澤東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莊嚴宣佈:我們不但要有更多的飛機和大炮,而且還要有原子彈。在今天的世界上,我們要不受人家的欺負,就不能沒有這個東西。

    自力更生,奮發圖強。站立起來的中國人民迅速在這片經濟、技術都還十分落後的土地上創造出一個個人間奇跡——

    1964年10月16日,隨著羅布泊上空升起壯觀的蘑菇雲,中國從此有了原子彈;

    1967年6月17日,中國第一顆氫彈試驗成功;

    1970年4月24日,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遨遊太空……

    “兩彈一星”技術的突破,帶動了我軍武器裝備建設跨上了新的臺階。我國自行研製的槍械、火炮、裝甲、艦船、飛機、導彈等各類兵器陸續裝備三軍部隊。

    在原子彈的爆炸聲中,建設中國戰略核反擊力量的努力也在悄然展開。1964年深秋,中央軍委下達了在某地組建第一個戰略導彈陣地的命令……

    不到兩年時間,一批批不同型號、不同發射方式、不同樣式的能打、能防、能貯存、能指揮、能生活的戰略導彈陣地,便出現在中國大地上。

    1966年7月1日,經中共中央、中央軍委批准,一支掌握現代化尖端武器的新型部隊——第二炮兵在人民解放軍的序列中正式組建。

    在建設一支強大的現代化合成軍隊道路上,人民解放軍邁開了嶄新步伐。

    實現軍隊建設指導思想戰略性轉變 走中國特色精兵之路

    20世紀80年代初,冷戰的陰雲還籠罩在人們頭上,鄧小平就敏銳地洞察到:世界大戰一時打不起來。

    “我們感到,雖然戰爭的危險還存在,但是制約戰爭的力量有了可喜的發展。”“爭取五至十年不打仗的和平環境是可能的。”他告誡全黨全軍,“這個判斷,對我們非常重要”“沒有這個判斷,一天誠惶誠恐的,怎麼能夠安心地搞建設?”

    這一系列具有遠見卓識的戰略判斷,撥正了國家建設發展的航向。服從服務於黨和國家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工作大局,國防和軍隊建設從立足於“早打、大打、打核戰爭”的臨戰狀態轉移到和平時期建設軌道。

    專注于改革開放的中國,應該擁有一支什麼樣的武裝力量?

    1981年秋天,一場氣吞山河的大演兵在華北大地拉開帷幕。

    這是人民解放軍第一次按現代戰爭要求組織的諸軍兵種合同軍事演習。

    演習結束後,鄧小平登上敞篷車檢閱參演部隊。面對征塵未洗的將士,鄧小平對新時期軍隊建設總目標作出高度概括:建設強大的現代化、正規化的革命軍隊。

    1984年10月1日,共和國35週年國慶。人民解放軍陸海空三軍在天安門前威武列陣,展示部隊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的嶄新成就。

    就在這次閱兵8個月後,鄧小平在人民大會堂東大廳伸出一個手指,向全世界宣佈裁減軍隊員額100萬。

    兵多不一定強國,冗兵卻能誤國。基於對國際國內局勢的判斷和建軍規律的認識,鄧小平的“精兵”思路日漸清晰。

    ——如此大規模的裁軍,會不會削弱軍隊的戰鬥力?

    “我軍過去只講數量,不講質量。現在改變了,講質量,講真正的戰鬥力。搞少而精的、真正頂用的。”

    ——作為國家利益的忠實捍衛者,我軍應該確立什麼樣的戰略方針?

    “我們實行的是積極防禦的戰略方針。”

    ——面對可能發生的反侵略戰爭,我軍長期賴以制勝的法寶是否依然有效?

    “經驗證明,只要我們堅持人民戰爭,敵人就是現在來,我們以現有的武器也可以打,最後也可以打勝。”

    實事求是,因勢而變。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軍隊,義無反顧地邁上了“精兵、合成、高效”的現代化建設之路——

    1980年至1981年,裁並了各級機關重疊機構,撤銷了省軍區獨立師,部分野戰軍步兵師改為簡編師。

    1982年至1983年,將軍委炮兵、裝甲兵、工程兵部改為總參下轄的炮兵部、裝甲兵部、工程兵部;軍區直屬的炮兵、坦克和野戰工兵部隊,大部劃歸陸軍部隊建制;將鐵道兵併入鐵道部;基建工程兵集體轉業到國務院有關部門和所駐省、自治區、直轄市。

    1985年的百萬大裁軍,中央軍委所屬總部機關人員精簡近一半;11個大軍區精簡合併成7個;全軍減少軍級以上單位30多個。

    經過精簡整編,人民解放軍兵員總額從1975年前高峰時的611萬,減到1985年的300萬。

    在20世紀80年代中國大裁軍的舞臺上,上演的並非簡單的大裁員,而是戰略性結構大調整。與裁軍相同步,陸軍航空兵部隊、電子對抗部隊等新兵種,以及預備役部隊相繼成立;隨著陸軍集團軍的組建,陸軍中技術兵種比例首次超過步兵,人民軍隊邁出由摩托化向機械化的關鍵一步……

    從百色起義開始,經歷了人民軍隊成長壯大漫長過程的鄧小平,對軍隊的革命化建設、尤其是對黨對軍隊絕對領導這一根本原則,有著非同尋常的感受。

    1975年,重新回到領導崗位的鄧小平第一次到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機關講話開篇就説:“我們這個軍隊有好傳統。從井岡山起,毛澤東同志就為我軍建立了非常好的制度,樹立了非常好的作風。我們這個軍隊是黨指揮槍,不是槍指揮黨。”1989年11月,在離開軍委主席崗位之際,他向全軍指戰員提出殷切期望:我確信,我們的軍隊能夠始終不渝地堅持自己的性質。這個性質是,黨的軍隊,人民的軍隊,社會主義國家的軍隊。

    作為一位放眼世界的戰略家,鄧小平始終把現代化建設放在我軍全部工作的中心位置。他多次強調,謀劃軍隊建設全局,“指導思想要明確,就是要解決現代化問題”。

    未來戰場上的較量,最根本的是人的素質的較量。在黨中央、中央軍委的關心指導和決策部署下,100多所軍隊院校得以恢復。新成立了國防科學技術大學,並將原軍事、政治、後勤三大學院合併成為培養高級指揮人才、高級參謀人才和高級軍事理論研究人才的我國最高軍事學府——國防大學。我軍人才隊伍建設步入了加速發展的快車道。

    1987年,中央軍委明確提出,部隊訓練要以合同戰役戰術訓練為中心。翌年的中央軍委擴大會議上,鄧小平指出,必須把提高戰鬥力作為軍隊改革和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作為檢驗各項工作的根本標準。

    與革命化和現代化一樣,正規化也被鄧小平置於軍隊建設的重要位置。他強調,軍隊的現代化水平越高,越需要加強正規化建設;軍隊建設的所有領域、所有方面,都要建立制度,制定法規,納入法制軌道。

    1988年9月14日,中南海懷仁堂。鄧小平在這裡會見了實行新的軍銜制後首批被授予上將軍銜的人民解放軍17位高級將領。實行新的軍銜制,是全軍官兵盼望已久的一件大事,是加快和深化軍隊改革的重要步驟……

    改革,改變了國家命運;改革,振興了人民軍隊。

    確立新時期軍事戰略方針 推進中國特色軍事變革

    歷史進入20世紀90年代,冷戰讓位於和平,但世界並不安寧。全球性的局部衝突此起彼伏,高技術局部戰爭登上歷史舞臺。與此同時,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不斷推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迅速發展,各種思想文化相互激蕩。

    面對這樣的時代背景,我軍能否打贏未來可能發生的高技術戰爭?我軍能否保持人民軍隊的性質、本色和作風,始終成為黨絕對領導下的革命軍隊?

    “打得贏”“不變質”,這是江澤民一直關注的兩個歷史性課題。

    根據國際戰略格局和中國安全環境發生的變化,根據世界範圍內高技術競爭日趨激烈的形勢和戰爭形態的演變,黨中央、中央軍委精心繪製著跨世紀的強軍藍圖——

    把“政治合格、軍事過硬、作風優良、紀律嚴明、保障有力”,作為全面加強軍隊建設的總要求,統攬新時期軍隊建設目標的全局;

    制定新時期軍事戰略方針,把立足打贏現代技術特別是高技術條件下的局部戰爭,作為軍事鬥爭準備的基點;

    把思想政治建設擺在全軍各項建設的首位,保證廣大官兵政治上的堅定和思想道德的純潔;

    實施科技強軍戰略,把加強質量建設作為實現我軍現代化的基本指導方針,推動軍隊建設由數量規模型向質量效能型、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轉變;

    確立依法治軍方針,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法》等法律法規,逐步把國防和軍隊建設納入法制化軌道,提高軍隊正規化水平;

    確立國防和軍隊建設跨世紀發展“三步走”的戰略構想,爭取到21世紀中葉,實現國防和軍隊現代化……

    目標、道路、措施、步驟,構成了一整套富有遠見的治軍方略。人民軍隊迎來了現代化建設的又一次戰略性轉變。

    “雄偉的井岡山,八一軍旗紅,開天闢地第一回,人民有了子弟兵……”

    1995年春,江澤民沿著毛澤東創建人民軍隊的足跡,一路風塵從湖南來到江西。走過這片浸透著先輩鮮血的土地,江澤民對隨行人員説,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就是怎麼能夠使我們這支軍隊始終堅持黨的絕對領導,聽黨的話。

    “一個軍隊要有軍魂。我看,我們軍隊的軍魂就是黨的絕對領導。”在領率機關、在基層連隊,江澤民反復強調,“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是我軍永遠不變的軍魂”。

    時代在發展,社會在變化。江澤民強調要繼承和發揚黨領導人民軍隊形成和發展的一整套優良傳統和作風,積極探索和把握新時期思想政治工作的特點和規律,增強針對性、系統性和創造性——

    1994年,他倡導在全軍範圍內開展了以“愛國奉獻、革命人生觀、尊幹愛兵和艱苦奮鬥”為主題的四個教育。

    1995年5月,重新修訂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政治工作條例》頒布實施。

    1999年8月,中共中央批轉《關於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軍隊思想政治建設若干問題的決定》。

    2000年10月,總政治部印發《關於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軍隊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

    這一系列重要舉措,推動著軍隊思想政治工作的與時俱進。

    “走中國特色的精兵之路,核心是一個‘精’字。精,既是對‘量’的要求,更是對‘質’的要求。”——基於這樣的考慮,黨中央、中央軍委著力解決影響和制約軍隊戰鬥力提高的體制性障礙,對軍隊體制編制進行深刻的調整改革。

    1997年9月,在百萬大裁軍基礎上,軍隊裁減員額50萬;6年之後的2003年9月,再次裁減員額20萬。與此同時,我軍領導指揮、管理體制和部隊編成中存在的矛盾和問題逐步得到解決,海軍、空軍和第二炮兵等高技術軍兵種不斷加強。

    1998年4月5日,人民解放軍總裝備部成立,我軍武器裝備建設實現了集中統一領導。

    軍隊和武警部隊停止經商活動,加快改革保障體制和保障方式,啟動三軍聯勤,後勤保障社會化逐步推開。

    改革完善院校培訓機制,壓縮院校規模,合併撤銷一批軍隊院校,組建5所綜合性大學,院校教育逐步實現規模化、綜合化、集約化。

    建立依託國民教育培養軍隊高素質人才機制,走出軍隊幹部由自己培養與國民教育培養並舉的路子。

    兵役制度改革、軍官服役制度改革、作戰指揮體制改革陸續出臺……

    放眼世界,世界新軍事變革進入一個新的質變階段。黨中央、中央軍委及時作出積極推進中國特色軍事變革的重大戰略決策,提出必須按照建設信息化軍隊、打贏信息化戰爭的目標,以機械化為基礎、信息化為主導,走機械化、信息化複合發展之路,實現我軍現代化跨越式發展。進入新世紀,黨中央、中央軍委進一步明確,推進中國特色軍事變革必須抓信息化這個本質和核心。

    與時俱進礪精兵。15年間,我軍戰鬥力大幅提升,履行職責使命的能力明顯增強——

    1995年下半年至1996年3月,人民解放軍在東南沿海進行的一系列大規模聯合軍事演習,充分顯示了高技術條件下的整體作戰能力和維護國家主權領土完整的堅強決心。

    1997年成功進駐香港,兩年後又成功進駐澳門,人民解放軍威武之師、文明之師的形象進一步展現在世人面前。

    1998年夏,30萬子弟兵決戰三江,與人民群眾一同戰勝了嚴重洪澇災害,展示了攻必克、守必固的強大戰鬥力。

    1999年,當共和國迎來50華誕的時候,人民軍隊以嶄新的風采出現在天安門廣場,接受祖國和人民的檢閱。三軍將士的威武軍容、高昂士氣和精良裝備再次向世人表明:中國人民解放軍是一座堅不可摧的鋼鐵長城。

    明確提出新世紀新階段我軍歷史使命 推進國防和軍隊建設科學發展

    新世紀新階段,國際政治、經濟、安全矛盾以及地緣、民族和宗教矛盾更加錯綜複雜,我國改革發展進入關鍵時期,不僅面臨著傳統安全威脅的挑戰,而且面臨著恐怖主義、跨國犯罪等非傳統安全的威脅……

    這一切,迫切要求人民軍隊拓展保障國家安全的領域和範圍,賦予軍隊建設新的時代內涵。

    2004年年末,胡錦濤對新世紀新階段我軍歷史使命作出科學概括——

    軍隊要為黨鞏固執政地位提供重要的力量保證,為維護國家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提供堅強的安全保障,為維護國家利益提供有力的戰略支撐,為維護世界和平與促進共同發展發揮重要作用。

    我軍職能使命有了新的拓展,軍隊改革發展任務更加艱巨。胡錦濤指出,必須站在國家安全和發展戰略全局的高度,統籌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中實現富國和強軍的統一。

    著眼有效履行新世紀新階段我軍歷史使命,黨中央、中央軍委把科學發展觀作為國防和軍隊建設的重要指導方針,科學謀劃興軍之策、強軍之道——

    以增強打贏信息化條件下局部戰爭能力為核心,全面提高應對多種安全威脅、完成多樣化軍事任務的能力;

    按照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相統一的原則,全面落實“五句話”總要求,推動軍事、政治、後勤、裝備等各個領域的工作協調發展、共同進步;

    解決好思想政治建設的時代課題,從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確保我軍始終成為黨絕對領導下的人民軍隊,確保國防和軍隊建設科學發展,確保有效履行新世紀新階段軍隊歷史使命;

    按照建設信息化軍隊、打贏信息化戰爭的目標,把戰鬥力生成模式切實轉到依靠科技進步特別是以信息技術為主要標誌的高新技術進步上來;把以人為本作為重要的建軍治軍理念,始終堅持人民軍隊的根本性質,堅決維護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尊重官兵的主體地位,發揮官兵在軍隊建設中的主體作用;

    建立和完善軍民結合、寓軍於民的武器裝備科研生産體系、軍隊人才培養體系和軍隊保障體系,堅持勤儉建軍,走出一條中國特色軍民融合式發展路子……

    這一系列富有鮮明時代特徵的治軍方略,為在國際國內形勢深刻變化的大趨勢下推進國防和軍隊建設科學發展指明了方向。

    無論一個政黨,還是一支軍隊,要始終走在時代前列,一刻也離不開科學理論的指導。

    適應新的形勢任務需要,全軍大力加強科學理論武裝工作,加強各級黨組織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軍委、總部相繼召開學習貫徹江澤民國防和軍隊建設思想研討會,編寫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理論學習系列讀本,下發《關於全軍部隊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科學發展觀的意見》;重新修訂頒布《中國人民解放軍政治工作條例》……

    幾年間,全軍軍以上單位共舉辦領導幹部理論輪訓班6500多期,團以上領導幹部普遍輪訓一遍。特別是去年以來在全軍組織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觀點和要求,正在轉化為全軍官兵推進國防和軍隊建設的巨大動力。

    核心價值觀是一支軍隊具有強大戰鬥力、能夠有效履行使命的精神支柱。我軍作為一支無産階級性質的新型人民軍隊,從創建之初就確立了體現我軍性質和宗旨的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

    凝聚全軍智慧,廣納中外經驗。2008年12月,胡錦濤對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作了深刻闡述,並將其高度凝練地概括為——忠誠于黨,熱愛人民,報效國家,獻身使命,崇尚榮譽。

    面對時代發展的新變化和使命任務的新要求,當代中國軍人有了屬於自己的、不同於世界上任何一支軍隊的價值宣言。

    強軍務必興訓,興訓才能強軍。2006年6月24日至27日,全軍軍事訓練會議在北京召開。胡錦濤強調,軍事訓練是推進部隊全面建設、實現科學發展的重要著力點。他號召全軍更加自覺主動地推進機械化條件下軍事訓練向信息化條件下軍事訓練轉變。

    信息主導、體系對抗、火力主戰、聯合製勝、全域戰場……2006年以來,全軍各部隊共舉辦信息化講座和高新技術知識培訓班31000多場次,大江南北的演兵場處處呈現出鮮明的信息化特徵。

    為培養造就大批適應信息化建設、勝任信息化條件下作戰任務的新型軍事人才,中央軍委和四總部不斷加大人才戰略工程實施力度——

    建立和完善以任職教育為主體、軍事高等學歷教育和任職教育相對分離的新型院校體系;

    選送軍隊幹部入中央和省級黨校學習,開辦中青年幹部培訓班、大軍區職和軍職領導幹部高科技知識培訓班、軍兵種知識交叉培訓班;

    逐步實現軍地通用人才主要依託國民教育培養;

    建立完善人才獎勵機制,頒布軍隊技術專業人才獎勵規定,設立全軍優秀指揮軍官、參謀人才、士官人才獎……

    2007年建軍節前夕,走過80年輝煌歷程的人民軍隊以嶄新形象出現在世人面前——量體裁衣、肥瘦得體的07式軍服折射出了諸多人性化的新理念。

    如同軍裝的變化一樣,人民解放軍的吃、住、行、醫也在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基層官兵的飲食結構已由溫飽型發展到了營養型;邊海防一線,昔日的木制、鐵塔式哨樓,已被永久式磚木、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哨樓所代替;遠程醫療會診系統把全軍眾多醫院連在了一起……

    2007年新年剛過,經中央軍委批准,濟南戰區正式實行大聯勤體制。打破軍兵種專業和地域界限,統一整合、集約使用後勤保障力量,人民解放軍後勤體制改革邁出新的步伐……

    武器裝備註重頂層設計和體系建設,以信息化為主導、機械化信息化複合發展的道路穩步走開。隨著一批新型信息化作戰平臺、精確制導彈藥、電子對抗裝備陸續裝備部隊,全軍武器裝備綜合保障水平逐年提高,向著全系統、全壽命管理方向加速推進……

    在繼承中發展,在創新中進步。人民解放軍履行職能使命,維護和平發展的能力不斷增強。

    從人民解放軍在上海合作組織框架內參加“和平使命-2005”“和平使命-2007”到“和平使命-2009”聯合反恐軍事演習,到人民解放軍海軍赴索馬裏亞丁灣海域護航,顯示了中國政府和軍隊維護地區穩定和世界和平的決心和力量。

    風雲激蕩的2008年,人民子弟兵一往無前、勇挑重擔,經受住了一個又一個嚴峻考驗。從抗擊南方部分地區嚴重低溫雨雪冰凍災害和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災害,到支援北京成功舉辦奧運會、殘奧會,人民子弟兵堅決聽從黨中央、中央軍委和胡錦濤主席的指揮,在沒有硝煙的特殊戰場上續寫了人民軍隊聽黨指揮、服務人民、英勇善戰的新輝煌……

    歷史的車輪,總是在永不停歇的奮進中書寫進步與發展的軌跡。

    宏偉的事業,總是在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拼搏中不斷向前推進。

    10月1日,走過82年輝煌歷程的人民解放軍將在天安門廣場接受祖國和人民的莊嚴檢閱,集中展示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30年來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的偉大成就,展示我軍威武之師、文明之師、勝利之師的良好形象。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在黨中央、中央軍委的堅強領導下,我國國防和軍隊建設事業正在展開一幅全新的壯美畫卷。

 
 
 相關鏈結
· 新中國成立60週年我國軍隊各項能力建設穩步推進
· 解放軍總部有關負責人就國防和軍隊改革問題受訪
· 西藏軍區某摩步團的先進事跡感動軍隊英模代表
· 民政部等通知慰問移交政府安置的軍隊離退休幹部
· 軍隊和武警部隊援建地震災區學校陸續竣工交付
· 人口計生委:優先對軍隊計生家庭實施獎勵扶助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