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山東敞開胸懷迎賓朋——第十一屆全運會開幕前夕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9年10月16日   來源:人民日報

    綻放的“荷花”,細柔的“柳葉”。濟南的市花和市樹,化身為“東荷西柳”的體育場館造型,矗立在泉城東部的奧體中心,在金秋的艷陽下銀光閃閃。10月16日,第十一屆全國運動會將在這裡拉開大幕。

    恰逢新中國六十華誕,又遇全運會舉辦50週年,第十一屆全運會格外引人注目。為了不辱使命、不負重托,山東省委書記姜異康明確要求:“山東不僅要取得良好比賽成績、展現競技體育發展成果,更重要的是為各方面提供最好的條件和環境,讓所有運動員、來賓和群眾都滿意,奪取辦賽的東道主‘大金牌’。”

    厲兵秣馬 四年備戰

    全省面貌煥然一新

    城市功能漸趨完善

    4年前,山東獲得第十一屆全運會承辦權後,迅速進入備戰狀態。4年來,全省各地厲兵秣馬,大力改善硬體設施和城市環境。

    濟南這幾年的城建投資超過以往50多年的總和,城市面貌日新月異。全運會主場館所在地奧體中心片區,3年前還是一片荒郊野嶺,如今已脫胎換骨:300萬平方米建築群,51公里新建道路,8公里綜合管溝,變電、供水、供熱設施一應俱全,濟南東部新城區雛形已現。

    承接本屆全運會比賽項目的其他16個市,城市面貌也煥然一新:大面積、立體式的綠化讓聊城市民仿佛生活在一個花園城市;日照市規劃建設了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奧林匹克水上公園;淄博市新增園林綠地177公頃,人均公園綠地達到15平方米,空氣污染狀況得到改觀。縣級市滕州原先的舊體育場是煤渣跑道,水泥看臺僅容納2000人,接受全運會跆拳道和女足小組賽的承辦任務後,他們不僅建起氣派的體育中心,還新建23條城市道路,升級改造6個老舊小區、44條背街小巷和19個“城中村”,今年增加綠地面積40萬平方米。

    “以前,山東有的城市甚至連搞個大型活動都沒有場所。”十一運會組委會常務副秘書長司安民説,“籌辦十一運會,全省新建44個場館,改造85個場館,其中15個市建起新場館,萊蕪市和菏澤市第一次擁有標準體育場館,可以説是一次性補齊了歷史欠賬。”這些場館幾乎都成為當地的地標性建築,大大提升了城市功能,也為各市大力發展會展、旅遊、信息等現代服務業提供了條件。

    籌辦全運會的過程,成為山東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過程。全運會的生態環境要求,倒逼山東産業轉型升級,改善空氣質量和環境。山東省環保局要求全運會期間各市空氣質量全部達到環境空氣質量良好以上標準,對連續3個月空氣質量良好率達不到60%的城市,將採取“區域限批”。濟南市提出“綠色全運、生態泉城”口號,通過搬遷、治理、限産、停産、轉産等措施,所有工業污染源廢氣達標排放,揚塵和機動車排氣污染得到有效控制。據濟南市環境保護監測站監測,今年上半年市區環境空氣質量良好以上天數同比增加11天。

    創新務實 科學節儉

    全運賽事覆蓋全省

    健身設施遍地開花

    “創新辦全運、節儉辦全運”,山東在辦賽理念、辦賽體制等方面大膽探索,亮點紛呈:在濟南設立全運會歷史上第一座全運村,建有28棟樓、7000個床位的運動員村和36棟樓、3400個床位的媒體村;首次設立兩級組委會模式,除十一運組委會外,還在各個分賽區建立賽區組委會,取代以往分賽區由競委會負責的模式,確保整個籌辦組織工作有序推進。

    縱觀全運會歷史,賽事覆蓋全省各地市,山東是第一次。

    山東把開展群眾性體育、開展全民健身活動融入全運會主題,在興建和改建比賽場館的同時,高度重視場館的賽後利用,盡可能把場館建在居民區和學校區,併為方便群眾制定相應政策,這些場館賽後即可成為群眾健身場地設施。同時,山東還重點實施城市全民健身工程和農民體育健身工程建設,共投資43億元,建設城市全民健身工程861項,9月底前已全部竣工。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一點三線”工程,即以濟南為中心點,以16市為支點劃分東部沿海、南部歷史文化名城、西北黃河沿線三條線,在主要城市和部分城鎮鄉村建設一批室內外相結合的全民健身場地設施。此外,農民體育健身工程已完成3萬多個,佔全省建制村總數近一半。

    在國際金融危機的背景下,山東把“節儉辦全運”擺在突出位置,在保證各項賽事和活動安全順利進行的基礎上,充分利用現有場館和社會資源,能改建的不新建,能搞臨建的就不搞永久的,不盲目提高標準,杜絕鋪張浪費。場館建設中,全省17個賽區新建改造比賽和訓練場館共129個,其中新建場館44個,改造場館達到85個。

    美輪美奐的奧體中心是節能建築樣板:“東荷”體育館屋蓋結構是目前世界上跨度和單索拉力最大的弦支穹頂結構,其用鋼量是普通鋼結構形式用鋼量的一半;一些場館屋面設有太陽能集熱器,為運動員提供洗浴熱水;採用集中式能源中心,比分散式的能源中心節約1/3能源。

    齊魯齊心 共創共贏

    政府部門追求高效

    社會各界倡導文明

    “如果把全運會比作一幕精彩大劇,競技比賽是‘唱戲’,籌備組織工作則是‘搭臺’。作為東道主,搭臺應重於唱戲。”十一運組委會副主任兼秘書長、副省長黃勝説。

    搭臺,首先是對政府工作作風和效率的大檢驗。山東創新求實,把籌辦工作與經濟社會發展緊密結合,借會造勢,借勢發展,加快推進服務業,推動産業升級。組委會開源節流籌措辦賽資金,已與67家知名企業簽訂贊助合作協議,簽約資金、物資和服務額達6億元,大大超過歷屆全運會。

    大型賽會,行業服務是文明窗口。濟南公交公司在孔子基金會協助下,從儒家文化經典《論語》中精心挑選100條與公交工作密切相關的名言警句進行闡釋,編寫成《公交論語》,作為每位員工的服務準則。濟南公交相繼推出BRT(快速公交系統)、大站快車、學生專線車、小區班車和超市班車等特色線路,購置大量低地板車輛,安裝車載移動電視和暖風系統,千方百計滿足群眾出行需求。

    大型文化墻遍佈濟南,成為社區文明的亮麗風景。歷下區甸柳新村街道辦事處帶頭拆除附近自有的60多間淩亂門頭房,代之而起的是高標準的“濟南風”大型浮雕主題文化長廊。退商還路,街道辦為此每年減少收益60多萬元。諸如此類的泉水文化墻、儒家文化墻在濟南比比皆是。

    全民參與賽事籌辦,是對東道主文明素質和社會風氣的大檢驗。據十一運組委會新聞宣傳部部長高玉清介紹,幾年來,形式多樣的“迎全運、講文明、樹新風”活動在山東風生水起,“環保、禮儀、禮讓、奉獻、自律”的理念如春風化雨。組委會一句“有我,全運更精彩”的志願服務口號,迅速把20多萬名賽會志願者、城市誌願者和社會志願者招至麾下。青春靚麗的姑娘小夥自不必説,精神矍鑠的退休老人也爭先恐後。

    山東省民意中心的一項民意調查顯示:山東市民對全運會的知曉率達到92.3%,近70%的市民願意為全運會的順利舉辦改變出行方式,全運會因惠民而得民心,市民因全運而更文明。(記者 徐錦庚 劉成友 馬躍峰)

 
 
 相關鏈結
· 第十一屆全運會氣象保障服務進入Ⅰ級應急狀態
· 我用微笑感動您──泉城全運會“微笑服務”掃描
· 山東省長姜大明在濟南調研全運會配套保障工作
· 全運會將抽調部隊駕駛員保障交通運輸和服務水平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