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屆四中全會《決定》解讀)
如何認識黨領導人民實現的三大歷史性轉變
新華社北京10月16日電《決定》高度概括了中國共産黨自成立以來領導人民實現的三大歷史性轉變:“從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到民族獨立、人民當家作主新社會的歷史性轉變,從新民主主義革命到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歷史性轉變,從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到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從封閉半封閉到全方位開放的歷史性轉變。”這一概括具有豐富的思想內涵和重要意義。
從1840年鴉片戰爭到1921年中國共産黨誕生之前,中華民族經歷了無數的屈辱和困惑,進行了艱苦的求索與抗爭。自從有了中國共産黨,中國革命的面貌就煥然一新。中國共産黨領導人民進行了氣勢磅薄的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實現了從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到民族獨立、人民當家作主新社會的歷史性轉變。
新中國成立後,我們黨領導人民迅速恢複國民經濟,完成全國土地改革,掃除國民黨反動派殘余勢力,挫敗外國侵略擴張勢力對我國的孤立、封鎖、干涉和挑釁,鞏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權。制定過渡時期總路線,不失時機地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實行生産資料所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消滅剝削制度和剝削階級,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初步建立起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實現了從新民主主義革命到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歷史性轉變。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重新確立馬克思主義思想路線、政治路線、組織路線,果斷停止使用“以階級鬥爭為綱”的口號,作出把黨和國家的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逐步形成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基本經驗,開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我們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緊緊抓住發展這個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有序推進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創造性地初步建立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逐步形成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實現了從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到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從封閉半封閉到全方位開放的歷史性轉變。
總之,我們黨領導人民實現的三大歷史性轉變,是中國共産黨人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偉大創舉,是根本改變中華民族命運、深刻影響人類歷史進程的偉大變革。事實雄辯地證明,沒有中國共産黨就沒有新中國,就沒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