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太原10月18日電(記者 王炤坤)最近秋風吹送陣陣寒意,北方氣溫普遍下降,但在工業大省山西各地卻明顯感到經濟加速的暖意。記者在採訪中信手擷取了幾組鏡頭。
秋風中,20多萬築路工人與霜凍爭時間搶速度,1至9月份,山西有26條高速公路先後開工,總里程2000公里。高速公路已經投資360多億元,在全國排第四位、在中部6省份排第一位。
晉南晉中農民秋收之後,利用良好墑情抓緊秋播;克服了50年一遇的大旱,山西農業實現了“穩定著陸”。
660多處煤礦經過整合重組的“洗禮”之後,已由先進企業進駐接手,加緊建設或復産復工。
記者從山西省前3季度經濟形勢分析聯席會議領導組了解到,山西省第三季度GDP增速達到8.2%,終於走出了前兩個季度GDP同比負增長的“低谷”,前3季度全省GDP累計完成5059億元,同比增長0.5%。
這意味著,受國際金融危機深度衝擊的資源經濟大省山西,已經走出經濟下滑的最低谷,重回經濟同比正增長的行列。
對山西具有決定意義的工業經濟連續兩個月實現兩位數增長,1至9月份,規模以上工業累計增加值同比降幅比上半年收窄8.9個百分點。“工業最困難的時候或許已經過去,四季度可望實現同比20%以上的增速。”山西省經信委主任洪發科説。
“但增長的基礎尚不穩固,促進工業經濟加速回升,是四季度全省經濟工作最主要、最緊迫、也是最艱巨的任務。”山西省發改委主任李寶卿説。
1至9月,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同比增長40.2%,城鎮固定資産投資增速同比增長40.8%,創下近15年以來最高增速。房地産開發投資增長54.6%,高出全國平均30多個百分點,在全國排名第二。
在能源原材料主導全省GDP總量85%的産業格局下,經濟的強烈週期性特徵使山西經濟大起大落。山西省看準了當前煤炭市場萎縮、産能閒置和要素價格全部下行的黃金機遇,在全國率先終結“小煤礦”挺進“大礦時代”,推進煤炭産業結構大調整。同時加快淘汰落後産能,在焦炭、冶金、電力等領域關小上大,振興裝備製造、煤化工、新型材料和食品工業,壯大旅遊業和文化産業等服務業。
為了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山西採取了一系列擴大投資、刺激消費、獎補三農、穩定出口的政策措施。